現代社會,談「癌」色變。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數據,我國每年癌症發病人數約為455萬,同時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接近300萬[1]。癌症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肥胖、缺乏運動和飲食質量低是十幾種惡性腫瘤已知的風險因素。《腫瘤學年鑑》雜誌的調查[2]顯示, 中國52%男性癌症患者的死亡,以及35%女性癌症患者的死亡,都歸因於可控因素(包括吸煙、二手煙、飲酒、水果蔬菜攝入不足、體重超重、不運動等),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男性癌症患者以及1/3的女性癌症患者的死亡,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的。
減肥、增加鍛鍊或改變飲食結構等生活方式的改變,確實可以為癌症患者帶來益處。有研究發現大約49%特定類型的癌症可歸因於肥胖,減肥手術可以逆轉風險[3],同時也有研究顯示每天運動1小時可有效降低7種癌症的風險[4],另外,瑞士的研究團隊發現個性化的營養支持可以將癌症患者兩月內的死亡率降低17%[5]。
所以各種指南也 將體育鍛鍊、體重管理、飲食調節作為預防和控制癌症的干預手段,但是此類指南多面向普通人群和癌症高危或癌症倖存者。
對於 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上述生活方式的改變會產生何種影響,以及在癌症治療期間進行體育鍛鍊、使用特定的飲食模式或食物、減肥或避免體重增加是否可以安全地改善與生活質量、治療毒性或癌症控制相關的臨床結果,這些問題均尚不明確。
近日,由 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Jennifer A. Ligibel等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CO)發布了一項指南[6], 給癌症患者的運動、飲食和體重管理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論文首頁截圖
專家組對2000.01.01-2021.05.17間發表在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 的單獨的隨機對照試驗,和基於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綜述進行篩選。
在體育鍛鍊方面共納入42篇文獻,癌症種類大多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直腸癌。飲食調節和體重管理方面則分別有9篇、1篇文獻被納入分析。研究人員使用AMSTAR評估納入的系統綜述的質量,綜述的質量分數從4到11不等,同時綜述中各個隨機對照試驗之間的質量差異較大,且各個研究中干預措施也各不相同,沒有統一標準。
總體而言, 在行積極癌症治療的人群中,體育鍛鍊的證據質量高於飲食管理。另一方面,很少有證據可用於評估癌症治療期間有意減肥或避免體重增加的措施的影響。
所以基於對以上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提出了以下建議。
體育鍛鍊
建議1: 在積極治療期間進行有氧和抗阻力運動,以減輕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類型:循證基礎,利大於弊;證據質量:中等至低;推薦強度:強)
說明:積極治療期間的體育鍛鍊可以減少疲勞;保持心肺健康,身體機能和力量;在一些人群中,改善生活質量,減少焦慮和抑鬱。此外,治療期間的體育鍛鍊有較低的不良事件風險。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反對在治療期間進行體育鍛鍊用以改善癌症控制結果(復發或生存)或提高治療完成率。
建議2: 接受肺癌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鍛鍊,以減少住院時間和術後併發症。( 類型:循證基礎,利大於弊;證據質量:低;推薦強度:弱)
臨床解釋:雖然文獻評估了不同的鍛鍊形式,不同的日程安排、強度,但是結果一致表明,在治療期間增加鍛鍊可以改善心肺健康,並減少疲勞等症狀。所以臨床認為在積極治療過程中結合鍛鍊對癌症患者有明顯的好處,醫療人員應該將體育鍛鍊的評估和建議作為腫瘤病隨訪的一部分。
飲食調節
建議1: 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反對進行飲食干預措施(生酮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低脂飲食、功能性食品或禁食)以改善與生活質量、治療毒性或癌症控制有關的臨床結果。
建議2: 粒細胞缺乏性飲食(食物中不含生水果和蔬菜,旨在減少經消化道的病菌攝入)不建議用於預防癌症患者在積極治療期間的感染。( 類型:循證基礎,弊可能大於利;證據質量:低;推薦強度:弱)
臨床解釋:目前的數據顯示隨機分配粒細胞缺乏性飲食和非限制飲食的個體在感染風險方面沒有差異,而特定飲食方式可能會導致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的缺失,所以ASCO專家小組認為粒細胞缺乏性飲食危害可能大於潛在的收益。
體重管理
建議: 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或反對在積極治療期間進行有意減肥或預防體重增加的 干預,以改善與生活質量、治療毒性或癌症控制相關的臨床結果。
臨床解釋:部分證據確實表明,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有意減肥至少在接受乳腺癌和可能的前列腺癌治療的個體中是可行的。但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有意減肥在癌症積極治療期間對患者有顯著的好處。
總的來說,這個指南認為, 腫瘤科醫師應建議在癌症積極治療期間,患者應定期進行有氧和抗阻力運動,並建議接受肺癌手術的患者在術前進行運動。不建議採用粒細胞缺乏性飲食來預防癌症患者在積極治療期間的感染。另外,指南認為癌症治療期間其他飲食和減肥干預措施的證據非常有限,應該加強此方面的研究。
據了解,這個指南是 第一個專門關注癌症治療期間,患者生活方式改變對臨床結局影響的臨床指南。對於腫瘤學專業人員而言,基於這個指南他們能在臨床工作中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提供循證建議,以優化治療耐性、生活質量和癌症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研究多關注體育鍛鍊對於早期癌症患者的受益,指南認為應進一步研究體育鍛鍊對進展期癌症患者的保護作用。
另外,指南建議腫瘤科醫師制定具體癌症治療策略時,應該考慮性別、種族和經濟狀況等社會人口學特徵對癌症患者產生的影響,從而使得治療策略更適合患者自身的狀況。
最後,指南認為現有相關生物學指標方面的研究多針對長期生存的癌症患者,研究結果可能無法為正在接受積極癌症治療的患者的評估提供參考,未來應該針對此類患者開展相關生物學指標的研究,為臨床評估接受積極癌症治療患者的生存狀況和預後提供遵循。
參考文獻:
1.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www.wcrf-uk.org)
3. Renehan AG, Tyson M, Egger M, Heller RF, Zwahlen M. 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2008;371(9612):569-578. doi:10.1016/S0140-6736(08)60269-X
4. Matthews CE, Moore SC, Arem H, et al.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Lower Cancer Risk. J Clin Oncol. 2020;38(7):686-697. doi:10.1200/JCO.19.02407
5. Bargetzi L, Brack C, Herrmann J, et al. Nutritional support during the hospital stay reduces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ancers: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Ann Oncol. 2021;32(8):1025-1033. doi:10.1016/j.annonc.2021.0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