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已接近收官階段,多項臨床III期研究結果也在當地時間12日的會議期間公布,奇點團隊選擇了其中兩項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進行分享。
CT223
一線Lorlatinib(蘿拉替尼)與克唑替尼治療晚期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3期臨床試驗(CROWN試驗)的最新療效和安全性
CROWN試驗(Lorlatinib與克唑替尼治療晚期ALK+NSCLC的隨機3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顯示,Lorlatinib改善了未經治療的晚期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非小細胞肺癌(ALK+NSCLC)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並顯示了顱內(IC)活性,本次大會上報告了該試驗最新的36個月隨訪數據。
296例既往未經治療的晚期ALK+NSCLC患者按1:1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口服Lorlatinib(100 mg QD;n=149),另一組口服克唑替尼(250 mg BID;n=147);按有無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和種族進行分層。主要終點:盲法獨立審查委員會(BIRC)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研究者評估的PFS、客觀緩解(OR)、顱內客觀緩解(IC-OR)、顱內進展時間(IC-TTP)、響應持續時間(DR)、顱內響應持續時間(IC-DR)(均通過BICR評估)和安全性。
截止2021年9月20日,Lorlatinib治療組和克唑替尼治療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36.7個月和29.3個月, BICR評估的Lorlatinib治療組和克唑替尼治療組中位PFS分別為未達到(NR)[95% CI: NR-NR]和9.3個月(95% CI: 7.6-11.1),Lorlatinib治療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73%(HR=0.27, 95% CI: 0.18-0.39)。研究者評估的PFS與以上結果呈一致(見表)。
對於基線時有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患者(Lorlatinib治療組n=37/克唑替尼治療組n=39),Lorlatinib治療組與克唑替尼治療組相比,顱內進展風險降低90%(HR=0.10, 95% CI: 0.04-0.27),而對於沒有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患者(Lorlatinib治療組n=112/克唑替尼治療組n=108)Lorlatinib治療組顱內進展風險降低99.8%(HR=0.02, 95% CI: 0.002-0.14)。Lorlatinib治療組與克唑替尼治療組相比IC-OR、DR和IC-DR均有所改善(見表)。
Lorlatinib治療組與克唑替尼治療組3-4級不良事件(AEs)發生率分別為76%和57%,導致停藥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7%和10%;未發現新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
CROWN試驗的最新長期數據證實, Lorlatinib用於未經治療的ALK+非小細胞肺癌時療效優於克唑替尼,未發現新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無論是否有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均支持Lorlatinib在未經治療的ALK+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
CT226
特瑞普利單抗或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用於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一線治療的隨機、雙盲、3期臨床研究JUPITER-02無進展生存期最終分析
既往無化療復發或轉移的鼻咽癌患者共289人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組:特瑞普利單抗240mg(n=146)或安慰劑(n=143)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每3周給藥一次,給藥6個周期;聯合治療後接續單藥治療:特瑞普利單抗或安慰劑每3周給藥一次,直到疾病進展,出現患者無法忍受的毒性或者完成2年治療。
患者分層因素為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況評分(ECOG -PS 評分,0 vs. 1)和疾病程度(復發vs. 原發性轉移)。盲法獨立評審委員會(BIRC)根據RECIST v1.1評估腫瘤治療效果。在意向治療人群中,主要終點是BIRC評估的PFS,次要終點包括研究者評估的PFS、OS、客觀緩解率(ORR)、緩解持續時間(DOR)和安全性評價。
在最終PFS分析中,截至2021年6月8日,特瑞普利單抗組和安慰劑組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22.1個月和21.4個月。 根據BIRC評估,特瑞普利單抗組的中位PFS明顯長於安慰劑組:21.4個月vs. 8.2個月,HR=0.52(95% CI: 0.37-0.73),p<0.0001;兩組1年PFS率為59.0% vs. 32.9%,客觀緩解率為78.8% vs. 67.1%(P=0.022),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8.0 vs. 6.0個月,HR=0.49(95% CI: 0.33-0.72)。研究者評估的特瑞普利單抗治療組中位PFS也顯著長於安慰劑組:17.3個月 vs. 8.1個月,HR=0.43(95% CI: 0.31-0.58), P<0.0001。
截至2021年6月8日,兩組患者的中位OS均未達到,但特瑞普利單抗組呈現獲益趨勢,HR=0.59(95% CI: 0.37-0.94),P=0.024。在關鍵亞組(包括PD-L1表達亞組)中均能觀察到特瑞普利單抗組PFS和OS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血漿EB病毒DNA拷貝數從基線開始動態下降,這與良好的反應相關。研究中沒有發現新的不良反應,兩組≥3級不良事件(AEs,89.7% vs. 90.2%)和致命不良事件(2.7% vs 2.8%)發生率相似;然而,研究者判定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s,53.4% vs. 21.7%)和≥3級irAEs(8.9% vs. 1.4%)在特瑞普利單抗治療組更常見。
與單純化療相比,在GP化療中加入特瑞普利單抗作為晚期鼻咽癌的一線治療具有可控的安全性,並呈現了更好的無進展生存期和良好的總生存期趨勢。
參考文獻:
CT223: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0517/presentation/20286
CT226:https://www.abstractsonline.com/pp8/#!/10517/presentation/2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