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貴、充電慢、歸還難,「充電刺客」卻逃過了「315」

2023-03-16     燃財經

原標題:價格貴、充電慢、歸還難,「充電刺客」卻逃過了「315」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 饒霞飛

「共享充電寶竟然沒上今年315?我不服!」

3月15日晚準時收看了今年《315晚會》的李毛毛,一想到自己上周「被迫」花了99元買下的一台充不進電「共享充電寶」,便牢騷滿腹,「像溜猴一樣,跟著小程序里的門店導航挨個找歸還點,但充電樁都無法適配我借的『彩寶』。」

「本來就是當天上午外出借的充電寶,原本就打算借半個小時,但沒想到半小時過去,電量只漲了1/5格。因為當天還要跑幾個地,所以就一直沒在原地歸還。但沒想到,等我想還充電寶時,卻發現附近沒有歸還充電樁,於是只能聯繫客服進行強制暫停計費,為此我還花錢購買了延緩服務。」

李毛毛告訴燃次元,原本以為花錢購買延緩服務就是為了這個「共享充電寶」花的最後一筆錢時,沒想到等李毛毛下午工作結束回家後,騎車找了近兩個小時,卻還是無法成功歸還充電寶,最後懶得折騰的李毛毛只好以支付總價99元的價格將這個充電寶買下。

「最離譜的是,我買下的這個充電寶竟然還充不進電,也就是我花錢買了塊『磚頭寶』。」李毛毛當晚便將充電寶扔進了垃圾桶,雖然「眼不見」了,但李毛毛依舊「心煩」,「我就是最大的『怨種』。」

「即便我借的時候就發現,共享充電寶已經漲到了4元一小時,遠超乎我心理預期的2元一小時的價格,但畢竟是剛需也只能接受。可是充電寶一小時充不滿電的效率,還有最後歸還『跑斷腿』的經歷,我以後寧可出門帶充電寶也不會想著在外借充電寶。」

對共享充電寶有詬病的消費者,遠不止李毛毛一人。第三方投訴平台黑貓投訴近日發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亂象》中,共享充電寶榜上有名。

上述報告闡明,共享充電寶是消費者抱怨「價格刺客」的重災區。「充電寶已歸還卻惡意扣款99元」「充電寶成功歸還,但是押金沒有退」「客服踢皮球不處理,要求退還費用」……據黑貓大數據中心統計,黑貓投訴平台2022年「共享充電寶」相關投訴累計超5萬條

儘管「充電刺客」缺席「315晚會」,但從黑貓投訴平台上的相關投訴數量不難看出,對此不滿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不乏有如李毛毛一般,在「充電刺客」身上栽過跟頭的消費者,直言「再也不用共享充電寶」。曾被資本捧為嬌子的「共享充電寶」,面市之初也以便利取得了用戶的信賴,但近年來,不免遭受著民意的「反撲」。

價格貴、充電慢、歸還難……這些都是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討伐」的根源

在此背景下,共享充電寶的「故事」也很難再觸動資本市場,頂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的怪獸充電,如今3億美元出頭的市值,相較上市之初27億美元的市值已經難言樂觀。

曾在2021年欲要赴港上市的小電科技,如今IPO進程早已停滯;街電和搜電兩家公司在併購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員……

多日沒有好消息傳出的「共享充電寶」領域,或許,沒有壞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01

消費者被「刺」

「共享充電寶太可怕了。我用它的電,它吸我的血。」

脫口秀演員House在《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舞台上,對於「共享充電寶」展開的猛烈吐槽,從當日現場的觀眾呼聲反響來看,House的這段話,說出了很多消費者的心聲。

如果每小時4元的共享充電收費,便已讓李毛毛直呼「遠超心理預期」,那麼10元/小時的計費標準,便值得消費者向喬,特為此事在好友群里進行吐槽。

圖/10元/小時計費標準的共享充電寶

來源/向喬截圖

「這幾年一直有在社交媒體看到對於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討論,但鑒於我最早使用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時都是1元甚至0.5元一小時,後來共享單車漲價了,對於共享充電寶漲價,我也不覺得有太大的問題。」向喬告訴燃次元,儘管她平日對於共享充電寶漲價不太在意,但由於網上都在說這是「充電刺客」,因此平時真有需求時還是會看下計費標準。

「我是上周末一早和朋友約了去景區爬山,前一天晚上沒充上電,我又是電量不滿就會感到焦慮的人,所以在中途看到一個充電樁,我就想著借個充電寶給手機多充些電量。」但令向喬不解的是,共享充電寶1小時的收費竟高達10元,「看到10元這個價,我當下便覺得還是能忍的,無非少刷會手機罷了。」

10元/小時的計費標準雖然不是共享充電寶的常態,但實際價格也遠超早年的0.5元/小時的超低價。

近日,燃次元在北京西直門和國貿兩個商圈內,對多個餐飲店的共享充電寶的計費標準進行了查看,發現共享充電寶的計費標準為3-5元/小時不等,其中3元/小時計費的共享充電寶以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費,其餘大部分則以半小時為一個計費單位

共享充電寶收費水漲船高之餘,服務卻很難讓用戶表示滿意。

李毛毛的遭遇在共享充電寶消費相關的投訴中,很「典型」。

充電慢」,因為充電慢,所以充電寶充電半小時也無法讓手機電量有明顯增長,只得在超過0.5小時計費單位後繼續借用;「歸還難」,在需要歸還充電寶時,需要按小程序提示尋找周邊櫃機,但中途有可能發生櫃機卡槽裝滿、充電寶型號和櫃機型號不符等多個問題,無法順利歸還。

近日,杭州市消保委所公布的一項針對共享充電寶的調查數據,對於共享充電寶存在的問題,有了更細緻的說明,分別有「價格偏高、收費標準不統一」「部分共享充電寶使用中仍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現象」「存在技術缺陷,影響消費體驗感」「充電速度、效率與消費預期有偏差,與非共享充電寶存在差距」。

其中就「充電速度、效率」問題,杭州市消保委通過專業測試數據,總結到,「30分鐘手機充電量最多達到20%、60分鐘手機充電量才能達到40%左右、部分品牌90分鐘手機充電量才過40%,對同品牌手機充電20%電量、40%電量測試中所需要的充電時間對比發現也分別需要30分鐘、60分鐘,與大多數受訪者預期有差距。」

圖/同品牌手機進行不同分鐘充電,手機充電量數據

來源/杭州市消保委

而有意思的是,據杭州市消保委檢測數據顯示,非共享充電寶的充電效率高於共享充電寶。調查顯示,共享充電寶30和60分鐘平均可以給手機充19%和39%的電,但非共享充電寶相同時間卻能給手機充33%和66%的電。

這也意味著,按照3元/小時均價來算,消費者需要花費近10元才能給手機充滿電。如果按10元的價格為計費標準,則需要超30元才能給手機充滿電,而在線上購物平台,30元足以買下一個5000毫安的品牌充電寶。

02

企業「流血」?

價格不斷攀升的共享充電寶,卻不能推動共享充電品牌朝著「價格越高利潤越大」的方向前行。在產品價格越來越高之時,由於成本支出的不斷擴大,共享充電品牌的利潤空間反倒開始萎縮。

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品牌的處境,甚至大不如前。

共享充電寶的風口出現於2017年,這一年,資本追捧得火熱,奉為「寵兒」的共享充電寶,在資本驅動下,以共享經濟之名,開闢出一個新賽道。2017年,「三電一獸」的小電、街電、來電和怪獸,拿下總額10億元(人民幣,以下未註明則同)的融資。其中小電,便在這在期間38內斬獲融資額超4.5億元的3輪融資。

時年的「三電一獸」可謂風光無兩,背後聚集了一眾頭部機構不說,作為資本寵兒的它們,也在短時間內相繼宣布實現盈利。

最先透露出盈利消息是,是來電科技。

來電科技CEO袁炳松曾透露,來電科技在2016年8月就首次實現了盈虧平衡。後來在2018年前後,包括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在內的多家共享充電企業均已宣布整體盈利。也是在這一期間,培育一批用戶消費習慣的共享充電行業,迎來了第一輪漲價,價格從原先一小時內免費使用漲至1元每小時。

從怪獸充電的財報數據中,不難窺出行業的發展。

從怪獸充電2021年提交的招股書中,不難發現,怪獸充電在2019和2020年分別實現收入20.2億元和28.1億元,凈利潤為1.6億元與0.754億元。

在2021年,也是共享充電寶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之時。該年,除了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外,小電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以求IPO;同年,街電科技和搜電科技合併為竹芒科技,自此,業內形成了「小竹獸」的市場格局。

頭豹發布的《2022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持續衝擊下,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格局重塑,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行業從「小竹獸」三強鼎立格局向「竹獸」雙龍頭格局轉變。

怪獸充電代理點位占比持續增加,但依舊以直營點位為主,成本下降不明顯,利潤空間薄。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怪獸充電的代理點位占比擴大至38.9%,但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僅下降0.3%,依舊維持高位。

竹芒科技則掌握行業近半的點位資源,可形成優越的網絡效應,同時其點位中的代理點位占比過半,銷售費用較低。通過成熟的代理模式,竹芒科技可以較低的銷售費用深入滲透至下沉市場,形成龐大的點位網絡。

頭豹分析認為2022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設備數量、交易量、訂單量的集中度較2021年出現上升,CR4超過90%。但,即便當下共享充電寶的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竹獸」格局,強者愈強,卻也難掩失意。

怪獸充電的數據最能反映問題。其上市前蒸蒸日上的財報數據,在上市後卻迎來了翻天覆地之變。

怪獸充電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就開始了持續五個季度的虧損。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至今,怪獸充電調整後凈利潤分別為-0.73億元、-0.613億元、-0.897億元,-1.775億元及-0.886億元。僅2022年三個季度,累計調整後凈虧損便高達3.5億元,平攤下來每日都要虧損百萬元

與此同時,怪獸充電接連下挫的股價,也直接反映了投資者對「共享充電」概念的不再看好。由下圖不難看出,怪獸充電股價的最高點在上市之初,為10美元/股,截至北京時間3月16日美股收盤,已跌至1.25美元/股,累計額跌幅逼近90%,目前總市值僅3.25億美元。

圖/怪獸充電股價日K圖

來源/東方財富 燃次元截圖

共享充電寶的故事,沒有人進行續集講解。

03

共享「沒」經濟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從風光上市,再到上市後接連5個季度錄得調整後凈虧損,怪獸充電的財報數據,像是這句話的最佳詮釋。而對於怪獸充電和小電科技華東某三線地級市的城市代理吳青來說,更像是自己2018年以來的「創業歷程」真實寫照。

「2018年,投了大幾十萬,拿下了包括怪獸和小電在內四家品牌的代理權,一年時間不止賺回本,還賺了第一桶金。」吳青告訴燃次元,做投放共享充電寶來錢之快出乎他意料,隨後他在2019年又加大了一筆投入,「相當於將之前賺的錢又投進去了。」

但是原本打算加大投入好撈一筆就退休的吳青,至今還沒回完本,「2019年開始,行業競爭明顯感覺激烈起來了。好的投放點位就那麼些,要來爭搶的品牌多了,商家要價自然高,對我們來說,利潤不增反減。」

「我們這行門檻很低的,靠的就是誰家櫃機投放的點位好、人流大。最開始和商家談判,可能50%甚至30%的分成比例都能拿下一個點位,但後來競爭大了,還有的品牌喊出90%分成比例,且不論這能不能做得到,但對於商家來說,自然誰給得多就擺誰家的櫃機。」

吳青進一步表示,像KTV、旅遊景點這樣的點位,要想投放櫃機還需要和對方談入場費,「我們要嚴格按照點位預估收益表進行評估,不然,入場費給多了,回本周期就會拉長許多。」

現在的吳青,盤算著手上共享充電寶櫃機投放的同時,還在尋找下一位接盤俠,「錢越賺越少不說,現在擔心被人撬牆角,操的心還越來越多。只想將這代理儘早盤出去,能讓我資金部分回籠那也好了。」

來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同樣是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共享充電寶」的起點要高於「共享單車」。

從實現盈利這點來談,且不論共享充電寶行業唯一觀察窗口怪獸充電的虧損在接連擴大,但和至今從未實現盈利、已經化為巨頭導流入口的共享單車相比,曾在共享經濟一地雞毛之時就宣布盈虧平衡的共享充電寶,有其自身優越性。

但要談及日後發展,主打「急性低頻」的共享充電寶相比「高頻剛需」的共享單車,差距甚遠。久未見盈利的共享單車,現今成為「導流入口」同樣能發揮其商業價值。

反觀共享充電寶的市場留存空間卻在不斷縮水。一方面,隨著充電寶技術的革新,市面上主打小巧便攜的充電寶產品層出不窮,消費者在面對共享充電寶漲價以及可預見的一些服務體驗問題,消費者不免會養成出門攜帶充電寶的習慣。

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隨著手機電池蓄能技術進步,市面上「大容量」以及可「快充」的手機越來越多,甚至續航實力都成新手機上市的一大「賣點」。

像今年剛從蘋果手機換成華為手機的米婭便表示,已經很長時間沒體驗四處找充電寶的體驗了。

「之前我用的蘋果6S,用了很多年,即便都換新了一塊電池,但續航還是很差,一旦出門忘了帶充電寶就得借充電寶,我家就有不少『買』下來的共享充電寶。但換了現在這台新手機,快充也很好用,我平時都是一閒的時候就插上充電線,只要出門前電量滿格,就不會遇到過中途沒電的情況。」

在未來,手機廠商研發出續航更持久的手機,這點也是毋容置疑的。而在此背景下,共享充電寶將會陷入「無用武之地」的窘境。但也可預見,即便市場會不斷萎縮,但不會銷聲匿跡,畢竟共享經濟的最大用處就是滿足用戶的「急性需求」,無論何時何境之中,總會有消費者需要拿來應急。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備受爭議的共享充電寶,還會有多少消費者買單、當今市場格局還將發生哪些變化,都有待未來對此進行回答。

立足於當下,或許對於怪獸充電以及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轉變單一的以「移動設備收費業務」為主的經營模式,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勢在必行。

參考資料:

《2022年十大消費亂象》,來源:黑貓投訴;

《3·15在行動|共享充電寶計費亂象?杭州市消保委評測8大品牌,快來看看有你使用過的嗎》,來源:杭州市消保委。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李毛毛、向喬、吳青、米婭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3d73931b75859d994e534aa4237c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