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國漫IP的想像空間在哪?

2023-01-14     燃財經

原標題:《中國奇譚》:國漫IP的想像空間在哪?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陶 淘

編輯 | 曹 楊

「打工人嘴替」「畫風經典」「看見小豬妖就想到卑微的自己」……2023年開年,一部並沒有採取多少營銷動作的國風動畫《中國奇譚》,在一股自來水的推薦中徹底火了。

根據劇情簡介,《中國奇譚》由8個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

8個故事,採用了多種美術風格和製作手法。其中,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片定格動畫,又有CG等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1月13日晚9時,《中國奇譚》在微博、快手、抖音等各大社交平台的上榜話題數量已經高達159個。而目前已經播出的三集動畫中,每一集都有過上榜話題,包括第1集的#走不出的浪浪山 過不了的書簡湖#,第2集的#鵝鵝鵝 解析#,以及第3集的#林林#。

人民文娛在評論該動畫為何會火時提到,「這部動畫『不搞狗血劇情,不玩技術流,2D的畫面承載著3D的思想;用鏡頭致敬傳統文化,水墨畫風,京劇元素,中式留白,把東方哲學與美學融合』。」

不過,高口碑之下,成人向的《中國奇譚》也伴隨著爭議。

1月11日,微博話題#家長炮轟中國奇譚#登上熱搜。有家長認為「動畫一般是給孩子看的吧」,更有家長直指,「該動畫第1集打工人的等級制、第2集的『恐怖畫風』,並不適合孩子。」

無論是好評還是爭議,都進一步成為了《中國奇譚》持續火爆的催化劑。同時,這也激發了許多粉絲購買動畫相關周邊產品的慾望。

「在反覆刷完《小妖怪的夏天》及其各種二創視頻後,我那滿腔的熱血依然無處安放,上美啥時候能出《中國奇譚》的周邊,我現在只想給『烏鴉怪』花錢!」資深動漫愛好者Christina在1月7日發朋友圈感慨道。彼時, Christina已經把上線不足一周的《小妖怪的夏天》反覆刷了4、5遍。

像Christina一樣,對該動畫周邊產品渴望的粉絲不在少數,這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在其天貓官方帳號上發布的公告中,也能窺視一二。店鋪公告寫道,「感謝廣大劇迷朋友對於《中國奇譚》的喜愛。新款劇集周邊我們正在抓緊設計和趕製中,工廠機器已經是開足馬力(冒煙)了……」

但趕製周邊產品似乎並非易事。

「事實上,國漫周邊趕不上其作品熱度的問題,並不罕見,解決起來也並不容易。」談及《中國奇譚》周邊的延時,文化創意眾籌社區摩點的創始人黃勝利對燃次元表示,畢竟,如果最初就備好大量成品的周邊生產模式,可能會出現因作品口碑不佳、熱度不足而出現大量庫存的情況。

但在部分從業者和粉絲看來,周邊不僅是實體產品,也是一種文化傳播。對於製片公司與IP合作方來說,還是有很多路徑可以探索的。

「比如,相對輕量化投入的線上IP運營就很重要,並且要做到與作品同步。」極客電影創始人李東東補充道,「表情包、手機電腦壁紙、各類皮膚、甚至數字藏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東西是可以很快被粉絲消費,並建立起與用戶關聯感的內容,也很容易達到破圈運營的效果。」

01

上頭的《中國奇譚》觀眾

「小豬妖」,《中國奇譚》第1集的「主角」,也是許多觀眾與該動畫建立起共鳴感的起源。

《小妖怪的夏天》講述的是一隻最底層的小豬妖在大王手下做社畜,任大王擺布,做箭、拾柴、被虐待,只為完成大王「生擒」唐僧的小目標的故事。但雖為妖,卻生性善良,故事結尾,該小妖怪救了唐僧師徒,孫悟空也對其以救命之恩相報。

「一開始我以為小豬妖被打死了,很難過,哭了好一會兒,後來發現有反轉,結局是好的,好驚喜。」剛看了《中國奇譚》第1集《小妖怪的夏天》的小丸子,對小豬妖所處的境遇產生了強烈的共振,「『領導一句話,社畜跑斷腿』『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些工作中實實在在的感受,在小豬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圖/《中國奇譚》劇照 來源/B站 燃次元截圖

「本來以為上美影的內容還會是懷舊經典型,但沒想到還真有點超出預期。雖然也是對《西遊記》的二創,但不是神仙打怪的英雄視角,而是小人物視角,這種思路就比較創新。」無意間刷到《中國奇譚》、並看了1集的黃勝利,很快就被這部角度清奇的動畫所吸引了。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李東東看來,《小妖怪的夏天》之所以出圈,除了具有顯而易見的對「現代職場」的成功刻畫外,還有兩點非常吸引人。

「第一是在短暫的時間內對『母子關係』的刻畫,媽媽對兒子『喝水』的叮囑讓人忍不住淚目,盛水葫蘆也成了該集標誌性的視覺符號。第二則是對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人物的處理方式,先『擬人』、後『剪影』,直至最後原版聲音出現,直接把人的情緒拉滿。」

李東東進一步表示,「無須正面亮相,也能把《西遊記》的勢能用到極致。」

與上述觀眾喜歡劇中人物不同,Christina對前三集的評價,則是從市場關注度的角度出發。

「如果第1集與第2集的內容對調,我可能不會興沖沖地把《中國奇譚》追下去。我覺得《中國奇譚》對第1集門檻的設置比較合理,它不需要普通觀眾聚精會神地去看,也很容易被輕鬆愉快的情節所吸引。到了第2集,又有了比較強的風格,屬於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Christina分析表示。

正如Christina所說,與第1集大眾熟知的「西遊」不同,第2集《鵝鵝鵝》,改編自志怪小說《陽羨書生》,可以說是一個畫風詭譎的故事。

《鵝鵝鵝》講的是貨郎在帶著三隻鵝賣貨的途中,因為遇到了各路心懷鬼胎的妖怪,沉迷於其中充當看客,從而失去了三隻鵝的故事。在許多網友看來,這1集的寓意在於「慾望與迷失」,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是關於欺騙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秘密」的故事。

當然,在眾多的自發推薦外,《中國奇譚》也同樣受到了質疑。

「不適宜孩子觀看」便是其中之一。只不過對於這一觀點,不少網友反駁道,「家長首先就存在動畫認知問題,動畫並不全是給孩子看的。」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順著微博內容「扒」出了發布博主「動漫遊戲君」。隨後,便有網友表示,該話題或只是該營銷號背後MCN自我炒作的伎倆。

但無論是真質疑,還是炒作,在黃勝利看來,動畫是否適合未成年人觀看,本就是一個值得平台與製片方探討、並且可以去優化的問題,「目前,在內容分類方面,國內一些視頻平台已經做到把少兒和動漫分開,這也便於家長了解哪些動畫適合低幼的孩子觀看。」

此外,也有網友對燃次元表示,「《中國奇譚》主要勝在內容,關於畫風,只能用『熟悉』來形容。」

「和我心目中的美,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尤其是前兩集,相比較之下,可能第3集的畫風我更喜歡一些。」其中一位網友直言。

02

趕不上趟的IP周邊

儘管質疑聲存在,但卻無法抵擋粉絲大軍對《中國奇譚》的熱愛,尤其是當這種熱愛從劇集蔓延至周邊。

據悉,自第1集上線之後,「快出小豬妖、烏鴉相關周邊」等呼籲,便隔三岔五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

Christina告訴燃次元,《中國奇譚》的周邊自己是一定要買的,「因為這契合了我的多元需求——『馬斯洛需求論』里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首先,對於IP產品來說,我覺得精神層面的需求更重要,我與《中國奇譚》要表達的東西產生了共鳴,也因此激發了對周邊購買的慾望。其次,如果這個IP產品本身還具備實用性,那就更是增分項。」

作為上美影的老粉,Christina在看完第1集後,毫不猶豫地就去搜索了相關表情包,很快便搜到了一個系列,「小豬妖的表情包做得很好,很漂亮。」只不過,令Christina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是第2集上線前,她能夠找到的全部周邊。

「我曾在上美影的官方旗艦店上買過阿凡提、孫悟空等手辦,但在搜完表情包、再去旗艦店淘手辦時,卻是失望而歸。」Christina調侃道,「生產力跟不上生產需求!我就只能去各大短視頻網站看一些自發的二創內容,包括對打工人的解析、對比小豬妖更悲慘的底層群體(被搶柴火的角色)的解析,以及『沉默的大多數』烏鴉怪等。」

很顯然,上美影「聽」到了粉絲的呼聲,並開啟了周邊上新之路。比如「小妖怪的夏天便簽夾」「小妖怪的夏天冰箱貼」三款,以及「鵝鵝鵝套娃」等。只不過,100-200個的庫存,根本無法滿足粉絲的需求。

隨後,#中國奇譚推出官方周邊#、#中國奇譚周邊賣斷貨#、#上美影回應中國奇譚周邊脫銷#等話題相繼登上微博熱搜。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奇譚》IP的設計、製作與生產,正在與這部僅有7周上線時間周期的動畫賽跑。

然而,除了需要加快原創周邊的製作速度,上美影需要去應對的,還有更快速推出周邊的大量盜版商家。

燃次元在某電商平台搜索「《中國奇譚》周邊」,售賣相關手機殼、擺台、檯燈的商家達數十家。

圖/未經授權的《中國奇譚》周邊 來源/淘寶App 燃次元截圖

根據其中一家店鋪的銷量數據顯示,售價在20元/個的手機殼的月銷量已超100個。隨後,燃次元就「店鋪售賣的產品,所涉及的圖片,是否經過《中國奇譚》授權時」,該店鋪的客服人員回應表示,「這個不用你管。」

儘管上述店鋪的客服人員沒有直面回答燃次元的質疑,但對於該問題的答案,卻幾乎已毫無懸念。

或許是因為盜版周邊猖獗,原創周邊的設計與生產又跟不上粉絲的需求,以至於,對於目前已推出的《中國奇譚》的三款周邊,觀眾與粉絲們的口碑遠不及動畫本身那麼高。

「周邊請出便宜實用的、價格親民的、體現個性的、親子款的,麻煩了。」諸如此類的評論,在上美影官方微博下比比皆是。

順著網友的「不滿」,燃次元發現,正在售賣的周邊便簽夾、冰箱貼和套娃的價格分別為105元/件、135元/件(嘗鮮價120元)和159元/件。截至1月13日晚9時,冰箱貼和便簽夾在上線6天後的銷量(包括預售),分別為400+和100+。顯然,這與《中國奇譚》動畫掀起的熱浪遠不可比擬。

「這也不能全怪網友要求高,就目前出的產品來看,我也還沒有要購買《中國奇譚》周邊的慾望。」究其原因,李東東並不迴避地表示,「設計不夠有吸引力、品類也不夠實用。如今春節將至,如果《中國奇譚》能出一些帶年味、又有國潮設計感的產品,我可能會立馬下單。」

03

如何讓國漫IP周邊價值最大化?

儘管《中國奇譚》「樹懶」般的官方周邊出品速度,以及在趕製下的產品導致粉絲們槽點滿滿,但不得不承認,想要打造一個全新動畫IP的衍生品系列、想要與作品的熱度保持恰到好處的同步,也並非易事。

「事實上,不管是新的動漫IP還是已經有了一定粉絲基礎的IP,想要做到周邊與動畫保持一致,都不容易。」黃勝利分析表示,新IP如《中國奇譚》,上線之前,上美影對它熱度的預估可能會出現偏差,即低估了它的影響力。

老IP如「封神榜系列大電影」,儘管IP基礎較好,但由於上映檔期可能存在變數,因此也很難準確地預計其周邊售賣期。「IP的口碑、上線或上映時間等不確定因素,都會給『悶頭憋大招』的文創合作公司帶來庫存風險。」黃勝利進一步表示,儘管大部分公司都會採用事後加急趕工的方式做彌補,但多半還是會出現來不及的情況。

「但這也並非沒有優化的方案。」黃勝利透露,據其了解,在海外,一些具有較為完整的IP產業鏈的國家,文創IP授權有著相應的圖庫管理和產品監修機制。

「比如,原創IP會把可以用於開發的內容做成圖庫,授權給IP設計公司。由此,當他們在創作之後,IP版權所有方只需要經過相對簡單的產品監修(即監督、提建議)的過程,就可以使得被授權的內容迅速上線。這種更便捷的授權機制,既可以降低文創生產公司爭取授權的成本,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盜版問題。」

此外,除了手辦等潮玩產品,還有不少可以在更短周期、花費更低成本就能上線的周邊,也都可以實現與粉絲的及時互動。

Christina就經常消費各類動畫IP周邊,她對燃次元表示,衍生品的涵蓋的範圍,遠不止手辦等實物產品,「廣播劇、歌曲、線上演唱會等,都可以是動漫相關的周邊。有些甚至成本並不高,反而更能滿足粉絲的需求。」

數據也對Christina的觀點進行了佐證。

百度指數顯示,作為《三體》動畫的主題曲,《面壁者》的搜索峰值,與每周六《三體》動畫播放的時間高度契合。「對於看完劇集想要回味的觀眾而言,充分的周邊內容或可以延續IP更新周期內對動畫的期待值。」Christina補充道。

圖/《面壁者》近90日搜索指數 來源/百度 燃次元截圖

李東東也表示,線上IP運營與動畫播出時間或電影上映時間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但在這一點上,國產動漫做的並不到位,「壁紙、皮膚、表情包等相關線上運營方面,國產動漫IP,或者說是國產IP還沒有成型的方法論,也因此容易被忽略。」

此外,李東東還強調,海外動漫IP在運營與價值拓展中的「突破次元壁」的跨界創作,也很值得國內借鑑,「以遊戲《英雄聯盟》為例,它們的角色不但成立了『搖滾樂隊』和『女團』發了單曲,還擁有獲得安妮獎的動畫劇《雙城之戰》。因此,動畫、遊戲、音樂、演出、電子競技……很多數字娛樂形式都是可以用IP串起來的。」

李東東進一步補充道,「這種跨界聯合的核心動力,是觀眾本身就在不斷突破不同類型的次元消費內容。與此同時,動畫本身就是『數字資產』,不但更容易跨界,也可以把IP價值提升到一個新維度。」

在黃勝利看來,《中國奇譚》的IP設計速度與風格,存在著其它「苦衷」。「《中國奇譚》這部劇集不像電影,或者是風格一致的動畫劇,它是由8個獨立的故事組成的。8位導演的作品包括2D、3D、水墨、CG等等,這也就意味著衍生品的類型、策劃、供應鏈管理,都各不相同。」

「但即便如此,獨立故事合集的《中國奇譚》,還是可以有著它自己的探索路徑。」黃勝利進一分析,「對於其中熱度高、口碑好的集數,是可以把它的內容放大的。製片方可以把它做成大電影,或者發展成長劇集,從而實現IP價值的更大化。《中國奇譚》也可以在某種層面上,起到『小劇集做大IP』的試水的作用。」

正如黃勝利所說,包括小丸子、Christina在內的《中國奇譚》的粉絲,紛紛對燃次元表示,「好希望小豬妖的故事能繼續下去。」

而上影集團似乎也已經感知到了業內人士和粉絲的這種期盼。

據澎湃新聞報道,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表示,「《中國奇譚》近期已經在籌備第二季。」與此同時,王健兒還提到,「《中國奇譚》將打造的是一個IP宇宙,未來將探索『小妖怪們』的大電影、衍生周邊,更重要的是,《中國奇譚》會擁有自己的獨立IP開發公司。」

上美影還表示,他們將借鑑日本採用的製作委員會模式,聯合製作團隊、平台、產業資源和資本共同開發IP。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不管是「小豬妖」還是無數其它的國漫IP,都能如粉絲們所期待的那樣,在不同次元的時空里走得更遠更精彩。

參考資料:

《<中國奇譚>第二季已在籌備:小妖怪們值得一個IP宇宙》,來源:澎湃新聞。

*題圖來源於《中國奇譚》官方微博。

*文中小丸子、Christina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c7d728f4929b969725c80b10f43c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