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年輕人在奧萊瘋狂掃貨

2023-05-09     燃財經

原標題:這個五一,年輕人在奧萊瘋狂掃貨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李欣

編輯丨謝中秀

這個五一,奧特萊斯的火爆程度絲毫不亞於網紅景點。

五一假期前往上海旅遊的陳蕾,順道逛了上海百聯青浦奧萊,「人非常多。很多店鋪、試衣間到收銀處,沒有不排隊的地方。」陳蕾告訴燃次元。

攜家庭出遊百聯青浦奧萊的石頭,當天也在小紅書發帖直言,奉勸10點之後到的消費者直接去4號停車場,「否則將會一直等、一直堵」。

暴漲的客流量之下,多家奧特萊斯也交出了一份「創新高」的成績單。比如「五一」假期王府井旗下奧萊銷售同比增幅達93%;5月1日當天,青浦百聯奧萊銷售額創下開業1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奧特萊斯這一形態從2002年進入中國,在2016年前,基於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品牌、大logo的偏好,奧萊憑風借力,迎來過一段「黃金期」,但隨後的2017-2021年,奧萊不敵購物中心,大有走向落寞之勢。

最近這兩年,奧萊又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頭好」,也有一些消費者始終是奧萊的擁躉。

這些年,林玉一直是奧萊的忠實消費者,每到一個城市,她必定會特意逛下當地的奧萊,即便是疫情期間,只要北京八達嶺奧萊不封控,林玉就會抽時間過去。「平時逛一次差不多會花2萬元左右,主要得看貨全不全、折後的價格是否合適。」林玉告訴燃次元。

圖/五一假期的上海青浦奧特萊斯

來源/陳蕾提供

為了抓住年輕人的心,奧萊也使出渾身解數,比如奧萊也在追求貨品的新和全。

林玉直言,近兩年她能明顯感覺到,奢侈品奧萊店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特別是北京八達嶺奧萊和天津佛羅倫斯奧萊,貨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全。

「人與錢重回奧特萊斯,並非是年輕人越來越窮了,而是他們更看重性價比了。」和弘諮詢CEO文志宏告訴燃次元,奧特萊斯所主打的「時尚+零售+高性價比」的模式,特別是更偏向於中高端折扣零售的特點,是其仍對年輕人、中產家庭等保持較強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但奧萊雖然「回春」,也仍面臨挑戰。尤其是款式「老舊」依然是問題,商品質量也令人擔憂,更嚴重的是價格吸引力下降

消費者吳林就直言,在某家奧特萊斯的匡威門店花費345元購買了一雙1970s系列的低幫平底鞋,「晚上刷抖音就發現匡威品牌在直播,同樣的鞋子只要299元。」

而好運也並未平均地分配到每個運營主體身上,在全國數百家奧萊店中,常被消費者光顧的也僅那幾家。「燕莎奧萊、斯普瑞斯奧萊、賽特奧萊等,我最近都不怎麼去了。」林玉說道。

年輕人越來越看重性價比,對於奧萊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但每一家奧萊要如何抓住這個機會,仍是一道需要用心去解的題。

01

誰在奧萊掃貨?

這個五一,在青浦百聯奧萊逛街的石頭和陳蕾,都感受到了何為摩肩接踵。

發帖勸告10點之後到的消費者直接去4號停車場的石頭,隨後又在評論區補充稱,即使早晨到達後直接去吃飯,以當天的人流量而言,也是要排長隊。

在奧萊掃貨的年輕人中,有奧萊一直以來的擁躉,也有「嘗新」的消費者,還有不少代購

林玉是奧萊多年的常客,最瘋狂的那段時間,林玉和朋友經常周五下班後立即開車沖向北京南站,買張高鐵票,20多分鐘後,就可以在天津佛羅倫斯小鎮「買買買」了。

外出旅行時,目的地周圍的奧特萊斯,也是林玉必須打卡地方,成都、上海、重慶、廣州的奧特萊斯,她都專程趕去過。2023年4月中旬,生活在北京的林玉到上海出差時,還特意逛了一趟青浦奧特萊斯。

「一方面是好奇想去看看不同城市的奧萊有什麼區別,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比價 、比貨。有時候有的產品在北京買不到,到了上海就有。在北京價格高一點的,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更便宜。」林玉向燃次元表示。

5月6日,燃次元前往北京八達嶺奧萊,在SKECHERS(斯凱奇)購物的苗苗就告訴燃次元,因為住得比較近,所以經常和家人一起開車來逛八達嶺奧萊,「我們家很少買奢侈品,主要還是集中在運動品牌,八達嶺這邊的商品比較多,所以經常一次來採購不少東西。」

攜家庭出遊百聯青浦奧萊的消費者石頭也表示,自己一年至少會逛兩到三次奧萊,每次去都直奔運動品牌,和家人來一場大採購。

圖/林玉在青浦奧萊購物

來源/林玉提供

也有人是偶爾「嘗新」奧萊,比如陳蕾就告訴燃次元,自己是趁五一假期前往上海旅遊,順道逛百聯青浦奧萊,這也是陳蕾第一次逛奧萊。

還有不少代購群體。燃次元從一個奧萊代購微信群了解到,每隔一兩天,代購會親自去趟深圳周邊的奧萊,專程去運動品牌掃貨,邊買邊將商品圖片發到微信群中,帶上價格,等待群里的潛在顧客下單。跑一趟,光是鞋子,少說都要代買十幾雙。

還有活躍在小紅書上面的代購告訴燃次元,他及他所熟悉的代購,一般都根據顧客的需求導向來買貨,「奧萊商品一般不是當季最火的,所以沒有絕對好賣的產品。」

對於林玉來說,傳統的奢侈品大牌矩陣,和意料之外的低價,是吸引她前往奧特萊斯的主要動力

同時,奧萊所帶來的購物體驗感是無法替代的,「買奢侈品我更偏向線下渠道,代購電商等渠道的價格沒有低到哪裡去,品質也無法保證,到奧萊淘貨還能現場穿戴,至少保證了自己的購物體驗。」林玉說道。

奧萊的價格對於林玉有強大的吸引力,上海出差逛青浦奧特萊斯那一趟,「我買了一個Gucci的包、一雙Gucci的鞋,還有兩條Burberry的褲子,花了差不多一萬八千元。」林玉直言。

代購們自然也是有利可圖。燃次元根據某代購發在群里的價格測算後發現,一雙499元的鞋子,如果按照單件6折,多件折上8折的機制來計算,最後到手價格約為240元。

在代購群里,代購以299元/雙的價格包郵出售,假設郵費為20多元,那代購一雙鞋子至少可以賺30多元。而如果碰上店慶、積分翻倍、多件更大折扣等,代購一雙鞋能賺得或許更多。

而像苗苗和石頭這樣攜家庭出遊的消費者,則是看中奧萊店裡,運動品牌的高性價比。

在奧萊,大家「各取所需」。

02

「報復性消費」來了嗎?

曾經被指又「土」又「舊」,走向落寞的奧特萊斯,如今要揚眉吐氣了嗎?

奧特萊斯在中國也曾「起起伏伏」。贏商網發布的《奧特萊斯存增量研究》顯示,將奧萊與購物中心進行比對,2013-2016年間,奧萊年均增幅高於購物中心;2017-2021年,奧萊不敵購物中心。

但2022年,奧萊迎來「轉折點」,開始反超購物中心,全年新開業奧萊項目26個共294萬平米,增量達到歷史最高。上述研究指出。

甚至,當疫情連續重創零售業態時,奧萊的恢復勢頭也更為強勁。王府井就曾在2021年財報中指出,奧特萊斯銷售恢復明顯好於傳統百貨超市。

2023年復甦向暖,「井噴」則更為明顯,今年一季度,多個奧萊運營商的業績都「扶搖直上」

2022年,將奧特萊斯視為自身核心業務之一的百聯股份,雖遇到了上市以來首次年度扣非凈利潤虧損,且奧特萊斯營收下滑12.73%,毛利率同比減少4.58個百分點,但2023年一季度,其三大主營業態中,奧萊復甦跡象最為明顯,營收同比增長30.63%,毛利率同比增長8.32個百分點至77.30%。

同樣在2022年面臨了奧特萊斯業務營收、毛利雙降現實的王府井,也在2023年3月披露稱,「奧萊和購物中心業態受新生活方式消費的帶動,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恢復態勢」,其中奧萊業態規模銷售同比超26%。王府井2023年一季報也顯示,主營業務中奧特萊斯營收增超30%,毛利同比增長3.13個百分點至70.32%。

首創奧萊也披露了最新的銷售數據。據其官網,2023年1-3月,首創奧萊實現銷售額近30億元,增幅達三成。其中,北京項目實現銷售超9億元,增幅44%,其還表示,首創奧萊2023年一季度業績是「歷史最佳」。

如此強勢反彈的背後,一方面是大眾消費者需要補償性外出消費,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現在的消費者,在分配錢包時也變得更為理性

艾媒諮詢CEO張毅向燃次元指出,過去幾年,大眾經歷了一段「被迫」線上消費的時間,奧特萊斯的火爆更像是年輕人逐步回到線下、補償性線下消費的一種表現。

但奧萊距離「報復性消費」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據王府井披露的數據,在奧萊業態中,運動,女裝、男裝、鞋帽和箱包類別為銷售前5類商品,在總銷售中占比達到88%。同時,根據燃次元了解到的情況,運動品牌似乎更是「一枝獨秀」。

5月6日,北京八達嶺奧萊整體格外冷清,除了Gucci門店因限流依然有排隊外,其他奢侈品品牌店內只有零星顧客。有休閒服裝品牌的店員向燃次元表示,人流一般在午後達到最高峰,下午才是人比較多的時候。但或許是因為假期剛過,直至下午,大多數門店依然靜悄悄。

人頭攢動的景象,更多集中在以Nike(耐克)、adidas(阿迪達斯)、SKECHERS(斯凱奇)等運動品牌門店。單品打折,多件商品折上折的機制,更吸引了不少家庭駐足消費。

圖/工作日的北京八達嶺奧特萊斯

來源/燃次元攝

苗苗和石頭也都告訴燃次元,前往奧萊購物主要集中在運動品牌。

「人流主要就集中在運動品牌裡面,特別是Nike(耐克)和adidas(阿迪達斯),想進去都要排很久的隊伍。」石頭告訴燃次元。「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多件折上折加上其他優惠,都知道便宜,所以當天幾乎哪裡都在排隊。」

陳蕾也表示,五一當天人流量更多集中在以Nike(耐克)和adidas(阿迪達斯)等為代表的運動品牌方面。

燃次元瀏覽小紅書發現,在奧萊做代購這門生意的,也多以代購運動品牌為主。

憑藉運動品牌這單一品類,奧萊距離「回春」還很遠。

03

價格不敵直播間

「小价格購買大品牌」的確是奧特萊斯的商業邏輯,但現在,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低價不再是奧特萊斯的專屬,甚至來奧特萊斯撿一個「心水」的漏,可謂是難上加難。

陳蕾對青浦奧萊的整體購物體驗,也略感失望,「這些品牌給出的類似2件8折、3件7折、4件以上6折等折扣力度,根本不值得排這麼久的隊,最後到手的價格,也沒有感受到『很香』,現在一些直播間,或者非奧萊的商場,打折力度也很大。」

吳林也直言,「在奧萊匡威店購物的時候,當時就和網店對比了下價格還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但晚上打開直播間才發現買貴了。

在八達嶺奧萊,多位輕奢品牌的店員都告訴燃次元,店內產品基本是去年款,相對較新的則是半年前的款,全年折扣基本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也有一些奧萊專供款,不打折」「真要撿便宜除非趕在周年慶」。

在社交平台,對於奧特萊斯購物的吐槽,也主要集中在價格端,「李維斯最離譜,掛2折,進去是8.8折」「試完一看網店還便宜40塊」「回來後發現商場折扣比奧特萊斯還低」等評論比比皆是。

除了價格外,吳林還向燃次元直言,有時候去奧萊購物,更像是在「撿破爛」,「上次逛江南布衣奧萊店,最後買單前才發現看中的連衣裙有好幾處抽絲了,雖然價格很香,但實在是沒必要花好幾百買個破衣服。而且店員可能都習以為常了,不要就算了,總有下一個人要。」

除了「小价格」優勢略有被蠶食外,知名大品牌資源分配不均的現實,也讓部分奧特萊斯漸漸被遺忘。

林玉就告訴燃次元,近兩年她能明顯感覺到,奢侈品奧萊店更新的速度在加快,特別是八達嶺奧萊和天津佛羅倫斯奧萊,貨品越來越多、越來越全,但也有奧萊店沒什麼大牌、款式老舊等問題依然存在。

「比如花鄉奧特萊斯就幾乎沒什麼大品牌,一般去就是給孩子囤換季衣服,剩下的再像燕莎奧萊、斯普瑞斯奧萊、賽特奧萊等,我最近都不怎麼去了,一方面是這幾個地方太老了,再者我主要是看款式,這些地方上的款也不是特別有吸引力。」林玉告訴燃次元。

毫無競爭力的價格,「撿破爛」一般的購物體驗,外加抖音等社媒直播、商場大促折扣、重新活躍起來的海外代購等渠道,均將奧特萊斯置於了一個可被替代的位置

如此衝擊下,靠什麼留住回來的消費者,再吸引到更多年輕人,或是當下許多奧特萊斯主體最值得思考的命題之一。

持續在價格和產品本身下更大功夫,或是首要。林玉向燃次元指出,線下是自己購買奢侈品的主要途徑,線上、代購等其他渠道,價格優勢可能略強,但目前還沒低到「預期程度」,且品質卻無法保證,「還不如去奧特萊斯」,「到奧萊淘貨,還能現場穿戴,至少購物體驗上可以滿足自己」。

「我也經常逛SKP這種店,但還是很享受奧萊折扣帶來的驚喜感,特別是當Burberry的褲子、Gucci的鞋子,打完折才2000多元的時候,我覺得不買都對不起自己。」林玉向燃次元笑道。

張毅則向燃次元表示,奧特萊斯開放型的購物環境和更具沉浸式的購物體驗,與許多年輕人、家庭的追求可謂是不謀而合。儘管目前線上購物已融入日常,且線上的渠道價格競爭力也相對更強,但必須承認的是許多年輕人需要線下購物,這部分人願意多花一部分的錢,為沉浸式消費、為消費環境買單。

近一兩年,奧特萊斯也在強化自身「郊外+商圈」的特徵,試圖擺脫土舊的刻板印象,努力爭取到更多消費者

據燃次元觀察,融合「商業街區+文旅小鎮」,將旅遊與買買買結合,成了許多奧萊新的發展方向,且不少奧萊也會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利用其自身的場景優勢吸引消費者。此外,對於線上電商的衝擊,多個奧萊運營主體也有所應對,從電商體驗店到跨境電商小程序等均有試水。

對於未來奧特萊斯的方向,文志宏也向燃次元補充指出,奧特萊斯在堅持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的同時,「未來要更注重高端零售業態的服務和體驗,完善配套設施,朝著全業態發展。」

但即使路已指明,奧萊要「回春」,也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奧特萊斯存增量研究》,來源:贏商網。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林玉、石頭、陳蕾、楊陽、吳林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466d70836997ac7001b2888527c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