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雯談《牡丹亭》:我們著迷於杜麗娘,是因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2023-10-07     新京報書評周刊

原標題:單雯談《牡丹亭》:我們著迷於杜麗娘,是因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崑曲在當下依然魅力不減。作為出自梨園世家的崑曲演員,單雯對於崑曲角色的理解別具一格。

作為一名現代女性,單雯如何詮釋角色?又如何與這些命運跌宕起伏的古代女子「對話」?《步步嬌:單雯說劇談情》是單雯解讀崑曲經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隨筆集。

原文作者 | 單雯

《牡丹亭》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少女杜麗娘端莊美麗,有著浪漫的才思,追求美好的理想,春光明媚之時,爹娘為麗娘延請了先生。

花園中,梅樹下,梅花在寒風中綻放,因夢佳人在梅花樹下亭亭玉立,故改名夢梅。少女的倩影觸動了柳夢梅寂寞的心,思念油然而生。就有了這樣曲折、動人的故事……

趁爹爹下鄉勸農,丫鬟春香進言小姐去後花園走走。卻原來春色如許,正是奼紫嫣紅,良辰美景。看那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睏乏之時,卻夢見一書生持垂柳半枝請她作詩。在芍藥欄前,緊靠著湖邊山石,兩情相悅,只見那「行來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 一片雲」。

春意被鎖在深閨,麗娘時時憶起那夢的歡悅,少女懷春的心被禮教束縛摧殘,相思的無奈和哀愁與她相伴,感傷與日俱增,只見那人比黃花瘦。

麗娘在相思中奄奄一息,日漸憔悴,在中秋前夕把如花美貌描摹,且題詩自吟:「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麗娘請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鬟春香把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少女的一腔春情就安息在梅花庵觀,春腸遙斷牡丹亭,一縷幽魂付與斷井頹垣。

《步步嬌》,作者: 單雯,版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3年7月

時光荏苒,輾轉三年,柳夢梅為求取功名赴臨安趕考,並期望能與夢中女子相遇。

在陰曹地府,判官發現女囚杜麗娘三年未曾發落,細查之下,原來是一夢而亡。又查婚姻簿,方知她與柳夢梅有前世姻緣。遂命花神小心呵護,允麗娘遊魂自由往來,且等那圓夢人來。

柳夢梅在路途中偶感風寒,借宿在梅花庵觀,在太湖石下,尋著麗娘自畫像,將畫懸掛書房,初疑為觀音相,及觀畫中題詩,日日呼喚麗娘,祈求夢中人能重逢。正是「丹青妙處卻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宮人近遠,恰似春在柳梅邊」。

麗娘含著未了的情怨,一縷香魂游後園。聽到柳生的聲聲呼喚,遂向柳生細說前世情緣。柳夢梅喜出望外,有情人鴛夢重溫,正是巫山雲雨時。

柳夢梅與杜麗娘款款相拜,私訂終身。經麗娘引導,在老道姑的幫助下,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痴情相許,倩女還魂,起死回生。

兩人懼怕開墳事發,急急離開梅花庵,在船上結為恩愛夫妻。風月舟中,新婚佳趣,其樂融融。赴臨安應試途中,新婚麗娘期望柳郎金榜高中。

柳夢梅臨安應試放榜之前,為解麗娘思念娘親之苦,攜她自畫像去杜府探望,並報麗娘再生之喜。路上窮困潦倒,投入軍門,被麗娘父親吊於杜府拷問。

在兵荒馬亂中,麗娘母親、春香與杜父走散,投宿到麗娘門下,母女相認,是人是鬼,麗娘詳說究竟。

柳夢梅金榜題名新科狀元,駕前官校人等衝破府門,搶了狀元,上馬而去。

杜父不能承受劫墳的屈辱,拒不承認兩人結為夫妻。各方奏本皇上。杜父說,劫墳之賊,不可做狀元。柳夢梅也說明個中緣由,懇請皇上明察。在金鑾殿上,麗娘母女具情面陳,請皇上評判這離奇的姻緣。

敕賜團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何理解《牡丹亭》中的杜麗娘?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被盛讚為中國古典戲曲的「花中之後」。故事講的是一個16 歲的貴族女孩子杜麗娘,在春日的午後,第一次到家裡的後花園賞花。後花園裡春色正好,然而這春色雖好,卻無人瞧見。杜麗娘忽然想起自己傾城傾國的容顏,不就如同這滿園盛放的花兒一樣嗎?從未遇過愛情的杜麗娘忽然在這一刻春心萌動,倦意湧上,遊園歸來,在房裡睡著。她做了一個夢。夢裡,她遇見一個書生,在牡丹亭畔、芍藥欄邊,共成雲雨之歡。醒來後,杜麗娘日漸衰弱,她為一個虛幻的夢一往而情深,傷感迷亂,竟至一病不起,紅顏逝去。臨死之前,她畫下了自己如花容顏。三年後,嶺南書生柳夢梅前往臨安趕考,偶然間於牡丹亭邊拾得杜麗娘的畫像,驚為天人。夜裡,杜麗娘的魂魄來尋,與柳生情意繾綣。柳夢梅在杜麗娘的指引下,掘墓開棺,杜麗娘得以重生。

一個被禁錮在香閨的少女在夢裡自由追求被視為禁忌的愛情,這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杜麗娘因夢生情,因情而痴,因痴而亡,最後又因愛而復生的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我的授業恩師張繼青被譽為「昆旦祭酒」,《牡丹亭》是她的代表作,1984年,她飾演杜麗娘一角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2007年,我的師姐沈豐英也因扮演了青春版《牡丹亭》里的杜麗娘獲得了梅花獎。2019年,我再次憑藉張老師版本《牡丹亭》中的杜麗娘一角獲得了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此外,我們江蘇省崑劇院的孔愛萍老師、徐州市京劇團的李雪梅老師也都憑藉出演了崑劇《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而獲得了梅花獎——足見杜麗娘的魅力。

《牡丹亭》的故事很傳奇,杜麗娘可以為愛而亡,也能為愛而生。而《牡丹亭》戲外的故事也一樣傳奇,其中最感人的故事當數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吳吳山」指的是清初學者吳儀一,「三婦」指的是吳吳山早逝的未婚妻陳同以及他前後二妻談則和錢宜。陳同偏愛《牡丹亭》,常常在書上批註,並且已經完成了上卷,但她還沒有來得及與吳吳山完婚就感傷病逝。吳吳山娶了談則,談則見陳同點評的《牡丹亭》後感慨萬分,又續評下卷,不久也感傷病亡。吳吳山又續娶錢宜,錢宜最終完成了對《牡丹亭》的整本評註。這三位女子從未謀面,但她們都發自內心地喜愛《牡丹亭》,而且愛得如痴如醉。我每次讀到這三位才女的品評,心中也會浮現出明清才女抒情寫意的動人畫面,中國古代才女的魂靈油然,似乎能與其對話,不覺心已淒淒矣。

單雯

很多戲中的女子也很喜愛杜麗娘,《桃花扇》里的李香君擅長崑曲,尤愛《牡丹亭·遊園》中的「皂羅袍」。《療妒羹》里的喬小青為正室所不容,獨自居住在西湖邊的孤山別墅里,唯有一本《牡丹亭》置於案頭,在日復一日的孤獨中,她戀上了杜麗娘的故事,她也效仿杜麗娘畫下自己的肖像,寫下了「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的詩句。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也喜愛杜麗娘,她對《牡丹亭》的第一次了解是在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里。林黛玉無意間聽到了梨香院12 個小戲子演唱《牡丹亭》里「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林黛玉聽了,當時便心動神搖,如醉如痴,一俯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如果說杜麗娘是戲曲里的「第一痴情小姐」,那林黛玉便是古典小說里的「第一痴情小姐」了。這時候,正是兩位多情小姐的第一次相會。杜麗娘的情痴對林黛玉的打動可謂深矣,以至於後來在接待劉姥姥的宴會上行酒令的時候,林黛玉情急之下還脫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霸王別姬》里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為救師兄段小樓,在堂會上為日本侵華軍官演唱的也是崑劇《牡丹亭·遊園》中的「皂羅袍」。小時候,我第一次跟著老師學唱「皂羅袍」的時候,雖然不懂這首曲牌里暗藏的意思,但我也能感知到這詞寫得真美呀,雖然我也說不清怎麼美了。我還記得電影《霸王別姬》里,程蝶衣在抗戰勝利後被捕,檢察官說他給日本人唱淫詞艷曲,葛優扮演的袁四爺反駁道:「方才檢察官聲言,程之所唱為淫詞艷曲,實為大謬!程當晚所唱是崑曲《牡丹亭·遊園》一折,略有國學常識者都明白,此折乃國劇文化中之最精粹,何以在檢察官先生口中,竟成了淫詞艷曲了呢?如此糟踐戲劇國粹,到底是誰專門辱我民族精神,滅我國家尊嚴?」袁四爺的確是懂戲的。

從古至今,從戲裡到戲外,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為杜麗娘著迷?我在探尋這個答案的過程中踟躕,直到電影《霸王別姬》給了我啟發。電影里程蝶衣一共唱了兩次《牡丹亭》,除了給日本人唱過一次,另一場是給國民黨軍官唱的。兩次唱《牡丹亭》都是為了救人,一次是為了救師兄段小樓,一次是救了他自己,當然這兩次程蝶衣扮演的都是杜麗娘。只可惜程蝶衣所渴望的感情無法在現實中實現,最後他也是在死亡中延續了自己所追尋的情感。這不就是《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嗎?她因夢中獲得的愛情在現實中難以尋覓,一時感傷而死,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現實中求不得的,只能在夢中求。對於觀眾來說,現實中求不得的,只能在戲中求。

電影版《牡丹亭》劇照

巧的是,2016 年同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 周年,湯顯祖本就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所以有很多人將他們兩人的作品進行比較。我記得當時有一部劇叫作《杜麗娘與朱麗葉》,因此也有人說《牡丹亭》是「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評價說湯莎二人筆下的人物都愛得執著、愛得徹底,愛得撼人心魄。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是持保留意見的。我演了20年的杜麗娘,我覺得杜麗娘和朱麗葉是完全不同的,杜麗娘詮釋出來的不是愛情,而是一種人的慾望。

什麼是愛情?賈寶玉和林黛玉是愛情,他們兩個人你懂我、我懂你。大半夜的,寶玉托晴雯給黛玉送一塊舊帕子,黛玉便明了寶玉的心,他們之間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心有靈犀,他們是彼此的知己,這才是愛情。杜麗娘和柳夢梅之間一開始並沒有這種知己式的情感,驅使杜麗娘一往而深的更多的是一種人的本能的慾望。

我覺得《牡丹亭》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情慾,這裡春情蕩漾,步步鋪開、層層渲染,充盈著慾望的饑渴。難怪「牡丹一出,西廂失色」。這撩人到血脈僨張的情節,豈是《西廂記》「露滴牡丹開」這樣平白淺淡的描寫所能比擬的。

杜麗娘的父親是代表著正統儒家禮教的「詩聖」杜甫的後代,而她的母親則來自「魏朝甄皇后嫡派」,也就是曹丕的皇后,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甄宓的家族。回到杜麗娘身上,她父母各自的家族就暗示出杜麗娘在教育上必然有著禮教與人慾的衝突。杜母對女兒的管教是寬鬆自由的,她發現杜麗娘晝眠,理解地說:「女兒家長成,自有許多情態,且自由她。」但父親杜寶指責她是「卻縱容女孩兒閒眠」「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杜麗娘是個怎樣的女子呢?春香說她是「看他名為國色,實守家聲,嫩臉嬌羞,老成尊重」。然而在《遊園驚夢》中,杜麗娘來到後花園,看見春愁蕩漾,如酥嫩雨,春光浸淫,春情無寄。便「沒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杜麗娘嘆息:「俺的睡情誰見?則索要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這令人窒息的禁錮終於迸發出一場熱烈的情慾。

夢中得遇秀才,柳夢梅直奔主題,「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坦坦蕩蕩,大膽直接,則把雲鬢點,紅松翠偏。「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在這裡,杜麗娘和柳夢梅回到了凡體肉身,坦然面對人類最真實的感官反應——情慾。

單雯的崑曲扮相

我所演的《牡丹亭》,故事在杜麗娘重生後就戛然而止了。在原著里,有意思的是,杜麗娘重生後,卻開始守禮了。當柳夢梅求歡時,杜麗娘嚴詞拒絕,說道:「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虛情,人須實禮。」她還正式告知柳夢梅,自己仍是女兒身。她說:「那是魂,這才是正身陪奉。伴情哥則是遊魂,女兒身依舊含胎。」看來,杜麗娘只有在夢中和死亡中才能放縱情感,才能有勇氣擺脫束縛,追求自己的慾望。一旦進入現實,她的那些自由和放縱便不能有了。

我們平時解讀《牡丹亭》時,常常會結合湯顯祖創作這部作品的時代背景來分析,會認為湯顯祖是在批判封建禮教束縛了人類的正常情感和情慾。我一直覺得,偉大而不朽的作品都要有通情的能力,如果《牡丹亭》批判的僅僅只是封建禮教,現在就不會還有這麼多人喜愛它了。《牡丹亭》演得多了,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戲裡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也和杜麗娘一樣,或多或少都會壓抑自己的慾望。作為一個社會人,生活在群體當中,誰都不可能恣意,哪怕面對的是自己,我們也不能完全釋放自己的慾望,誰都做不了完全本真的自己。我們總是在克制自己的慾望,很少能真正地盡興,也很少能「為所欲為」。

我們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慾望,同時我們又發現時間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過,根本就來不及做回我們自己。柳夢梅在杜麗娘的夢中一出現,就唱了一句「則為你如花美眷」,像你那麼美的一個人,很可惜啊,「似水流年」。對了,林黛玉聽到這一句時非常警覺,「不覺心動神搖」,無論多麼美,也抵不住歲月流逝,再好的鮮花也挨不過秋冬。可還沒完,最後又講到了荼花,「開到荼花事了」,春天已經沒有了,最後的收尾是惜春、傷春,歡樂底下是一種暗暗的哀傷。這是一種亘古的惆悵,春天也是,花也是,時間也是,一去不回,面對著這一切,我們即便傷心,卻也沒有任何辦法能挽留住。我想,那時那刻,杜麗娘的內心也肯定在為自己不值吧。

從古至今,那麼多人都著迷於杜麗娘,是因為我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壓抑、掙扎、矛盾又無奈的自己吧!

本文經出版方授權,摘編自《步步嬌》。原文作者:單雯;摘編:張婷;編輯:張婷導語校對:劉軍。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大家記得將「新京報書評周刊」設置為星標

不錯過每一篇精彩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96ba2ba3b5636f920a28425ea350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