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 app 的 3 大痛點,GUGA 是如何搞定的|App+1

2023-09-20     少數派

原標題:白板 app 的 3 大痛點,GUGA 是如何搞定的|App+1

白板軟體作為筆記市場中一個有些冷門的存在,每每被討論起來也似乎總有種不合群的感覺,甚至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白板的概念。其實我們對它並不陌生——不論是從小學習美術的畫板、上學時期的黑板還是工作時候開會討論的白板,都以這種熟悉的形式反覆出現在我們身邊。

人天生就有在白板上塗畫的傾向,所以電子白板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源 GUGA 官網宣傳頁

白板或許不能實現大綱筆記的層次分明,也不能像卡片筆記一樣靈活簡易,但它的自由和可視化尤其適合作為一種思考「外顯化」的工具,讓我們在近乎無限大的手寫白板上盡情發散創意、串聯靈感。比如在《卡片筆記寫作法》中,對於思考的外顯是這樣描述的:

無論是明確的還是隱含在概念中的想法,人們必須以某種方式標記差異,跟蹤區別。只有當這些聯繫被固定在外部時,它們才能被討論,為進一步的思考賦予意義。

無論是明確的還是隱含在概念中的想法,人們必須以某種方式標記差異,跟蹤區別。只有當這些聯繫被固定在外部時,它們才能被討論,為進一步的思考賦予意義。

作為電子筆記的 Goodnotes 和 Notability 雖然也能提供手寫白板體驗,但有限的紙張大小並不能讓用戶進行無限制地塗畫,不適合當作無限白板的功能來使用。因而對於常規的白板工具,它們的主要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 3 點:

難查找,縮放後的畫布文字一併被縮小,導致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難整理,畫布過大,很多零散的信息充斥在各個不同的位置,要想實現內容的歸類很麻煩。即使是整理歸類後的內容,縮放後也會因為文字一併被縮放找不到歸類的關鍵詞

今天想介紹的、作為後起之秀的 GUGA如何應對以上痛點?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了解一下 GUGA。

GUGA 是一款怎樣的軟體

打開 GUGA 官網,可以看到官方對 GUGA 的定義:一款可輕鬆協作的 iPad 超級白板工具。關鍵詞是協作、iPad、白板,意味著這是一款能進行多人線上協作的 iPad 白板工具。

在 Slogan 下方,官方給出了的 3 種示例用法:開啟一段旅程、創作一部作品、解決一道難題,分別對應了使用白板 3 種最常見的情景,做旅行計劃、內容創作和分析問題。這也正是白板的核心意義:發散創意、捋清思路、從眾多信息中篩選出線索。

GUGA 官網

以前做旅行計劃時,總需要同時打開多個 app ,訂機票、定酒店、搜攻略、查地圖、制定路線和時間……有限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 app 中,多渠道多格式的信息難以用可視化的辦法放置在同一個平面內,導致思考的局限,讓我們很難對自己的行程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GUGA 的旅行示例圖初次打開時則著實讓人驚艷:豐富的畫面細節和色彩,信息量十足;不同的旅行地點被框選分組在不同的位置,對應著中心地圖的布局,縮放窗口就能詳細看到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其中的酒店和攻略都可以直接在 GUGA 中查看,不需要跳轉連結或 app,讓我們對行程規劃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

GUGA 官方示例圖「開啟一段旅程」

可以說初次使用 GUGA ,就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高顏值頁面表現形式,隨查隨看、無需跳轉的便捷性,在其他 app 中還從未出現。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我開始深入了解 GUGA 背後的使用邏輯,探索功能和玩法。

GUGA 能實現哪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以卡片為基礎的使用邏輯

GUGA 以「卡片」為基本單元,每段文字、圖片、網頁連結、視頻、音頻、表格甚至 PPT 都以卡片的形式存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調取;而卡片本身比較靈活,可以進行移動、放大和縮小、並且支持多種文件,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操作。

以「卡片」為基本單元

同時卡片之間可以互相關聯,形成類似腦圖的單向箭頭,方便頭腦風暴的時候做進一步的邏輯推理。

建立連接

卡片本身也支持跳轉的功能,可以引用其他的卡片或加入外部連結,實現卡片的單向跳轉,關聯信息。

跳轉連結

「圖釘」功能則允許用戶回到某個固定區域,配合全局搜索。

在這個近乎無窮大的白板上,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各種各樣的卡片,形成一條邏輯鏈路,在眾多的信息中篩選出條理,找到一條解決問題的出口。而所有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卡片的基礎上,每一種格式的文件或信息,都可以視為一張卡片。

無需跳轉,直接打開,多媒體形式共存

在 GUGA 中,所有媒體信息(除手寫外)都以卡片的形式存在,無需轉換就可以在 GUGA 上直接打開或實時瀏覽。

舉個例子,一個 Numbers 表格點擊後可以直接上下滑動;一個帶有視頻連結的卡片,點擊後視頻就會以網頁的形式播放。

PDF 格式的電子書文檔也可以直接在上面滑動。軟體本身對 PDF 格式的文件支持更為全面,不僅可以進行摘錄、筆記、翻頁、書籤等操作,還支持跳轉、頁面縮放,分頁後進行操作會更加方便。

摘錄的文字會以卡片的形式出現在 PDF 文件的一側

前面我們提到,GUGA 中每張卡片都可以單獨進行移動和縮放,所以我們也可以將卡片縮放為合適的大小、將視頻進行分屏,這樣就可以在 GUGA 中邊看視頻邊做筆記了。結合 PDF 摘錄出的筆記可以很好地跟視頻筆記形成關聯,很適合學生黨同時用來上網課或批註 PDF 教材;多媒體共存且支持實時閱覽的的拓展用途,其實也很適合我們在一個頁面中做主題筆記。我們可以搜索多個相關視頻,圖文和表格,將不同的信息在同一個頁面上進行整合和篩選,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相關信息,輔助思考和理解。

另外 GUGA 能支持的文件格式還不止這些,根據實測,除音頻、視頻、圖片等常見媒體,目前可以支持並導入的文件格式有以下幾類:

  • 大部分 Apple 原生系統文件(如 Numbers、Keynote、Pages)
  • 常見圖片格式(PNG、JPG)
  • Word、Excel、PowerPoint 等主流辦公軟體格式
  • md 文件、XMind(不可編輯)等主流或其他第三方文件

遺憾的是目前還不支持 epub 格式的電子書。不過這些獨特的功能特性讓我們在 GUGA 中可以實現其他軟體完全做不到的玩法,這也是 GUGA 最大的亮點——畢竟頻繁地切換 app 不僅容易引起分心,也很容易讓我們丟失焦點,在切換 app 的時候忘記思路。在 GUGA 裡面,我們可以實時瀏覽不同格式的媒體信息,並進行內容整合,對於綜合性的分析和碎片化的內容收集都很友好。

碎片化信息的輸入方式

除了實時的手寫摘錄信息外,GUGA 支持公眾號和網頁插件的剪裁,關注官號後可以把臨時的想法發送到公眾號,將其保存到你的 GUGA 中。而網頁剪裁後的內容會儲存在 GUGA 的卡片庫中,以便反覆調用。

這種碎片化收集信息的方式,幾乎是現在筆記軟體的標配,你可以看到開發者想要將 GUGA 打造成筆記軟體的決心,雖然目前的剪裁只支持網頁和截圖,不能支持更細顆粒度比如文欄位落的剪裁,但相信隨著後續的更新,這些問題不難解決。

信息整理和分組

當多種形式的信息不斷堆積,整理就顯得必不可少。

GUGA 內可以使用 frame 功能將某個區域的內容進行框選,實現信息的分組。同時,frame 功能繼承了可以跳轉的特性,允許用戶在其他卡片上進行關聯。

frame 框架功能

當你對白板進行縮放時,frame 框選的內容標題會保持固定比例的大小,以適應螢幕,防止因縮放過小引起的文字模糊。

縮放後的 frame 標題依舊可見

這個細節可以說是真正考慮到用戶的實際需求,我見過很多白板筆記在縮放後根本找不到內容,無論怎麼找一個合適的比例,都無法做到縱觀全局,因為字跡同比變小後就因為模糊很難辨別出來,失去了使用白板的初衷。

GUGA 給出了那個讓我眼前一亮的表現。

協作功能才是 GUGA 的野心

無論是在官網宣傳還是軟體功能的布局上,你都可以看到 GUGA 對於多人協作功能的重視。

在 GUGA 中可以同時進行 30 人的實時編輯,在軟體內發送表情,聊天並收到消息提醒。你可以通過邀請碼讓對方加入你的 GUGA 文件,看到對方的每一步操作細節。

多人協作

在這樣的場景中,GUGA 可以煥發出更多可能,無論是小組作業的討論,公司戰略的制定,思維靈感的頭腦風暴,這讓天然就具備活力屬性的 GUGA 白板更進一步,實現更多創意爆發的可能。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多人的思想火花碰撞,卻能產生更為絢麗的煙火。

這種多人團隊的交互方式不僅僅限於工作或極客這種小範圍使用人群的專屬,在日常生活中,跟朋友討論制定旅行計劃、與情侶討論篩選裝修方案、討論哪個東西更具有性價比,這些都能在 GUGA 中實現。

如果 GUGA 在市場的保有量能到一個相當普遍的水平,我們甚至可以在遠方跟陌生人一同討論創意方案,看到不一樣的觀點,學習更多,這種與人交流的潛力是無窮的,也是 GUGA 著力宣傳的部分。

內置的模版功能,更多可能

GUGA 內置了很多的思維模版,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例如影響力模型和投票模式的「討論與決策」模版、SWOT 和 5 why 模版以及各種戰術板、看板等。

官網模版

這些模版可以通過 frame 功能自己進行創造,進而產生無限多的模版,用過 notion 模版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通過持續地下載和上傳別人的模版,我們可以在上面玩完成幾乎任何事,做生活計劃、寫日記、任務規劃等等

回到開頭「難查找、難整理、難關聯」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 GUGA 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卡片」為基礎的跳轉功能解決了「難關聯」的問題,以 frame 框架的功能解決「難整理」的問題,最後以「圖釘」和全局搜索解決「難查找」的問題。

存在哪些缺點和局限

當然,GUGA 並非沒有缺點。綜合使用下來,我感覺到的不足大概有以下幾點:

容易閃退

有些格式的文件還不支持

希望加入更簡單的腦圖模式或磁吸功能,不用每次都排布卡片位置

文件層級不夠,不利於管理資料

尤其是在前幾個月的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閃退現象。不過近期官方進行了一波大優化,現在閃退的現象已經明顯減少。而對其他格式文件支持的缺失,在其他 app 上或許還沒顯得那麼緊迫,但在 GUGA 這種本身以「所有信息匯聚一處」為宣傳賣點的白板工具來說,某類文件格式的缺失絕非小事,甚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至於第三點我的個人體會是,每次建立新的卡片都需要調整位置,對於我這種不喜歡排版的人來說屬實是災難級別的表現。這一點 Marginnote就做得很好,我不用每次都費力地調整卡片位置,它們會固定在某一處或者跟隨節點自動延伸。過於自由的無限畫布,反而將我的注意力分散,相較而言我還是希望減少排版布局的時間,讓注意力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雖然 GUGA 能做視頻筆記和 PDF 筆記,但並不意味著它能將這件事做到最好,在更垂類更深度的信息摘錄和分析上,它的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橫向對比市面上的其他筆記軟體,GUGA 就像班級中的全能學生,什麼都能做、但什麼都做不到最好。如果我想要深度吸納某一個長視頻或書本的知識,我還是會選擇更加專業成熟的筆記 app。對於 GUGA,更多時候我是將它當成輔助思考的工具,從各種不同的信息段落中摘錄出輕量化的內容,幫助我獲取直觀的印象、做出選擇。

而對 GUGA 本身的能力而言,它尤其適合那些需要考察多種因素、收集多種文件,綜合輔助做出抉擇的事件,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相信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選擇時刻。

總結

綜合評判,如果要對 GUGA 做一個總結性的描述,我的答案是:瑕不掩瑜,未來可期。雖然 GUGA 仍存在一些問題,但它的獨特優勢和風格,在一眾缺乏新意的筆記市場中,仍顯得難能可貴。

因此我還是決定將它推薦給你:一種全新的文件瀏覽方式,一種全新的多人協作模式,一款全新的無限白板工具。在給人新意和誠意上,它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2826?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Lars漫步

責編:克萊德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37a17e44ffcff9cf3cf0140ed242d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