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轟炸西安:塵封64年的密碼之謎 最終被發報特務的後代破解

2019-09-27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953期)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西安地處戰爭前沿與後方的交接地帶,又是麵粉與棉布等軍需物資的重要產區,自1937年11月13日至1944年12月4日,西安慘遭日軍飛機長達7年之久的狂轟濫炸。

在此期間,日機共轟炸145次,出動飛機1106架次,投彈3440枚。被日軍轟炸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範圍之廣,甚至超過重慶大轟炸。西安因日機空襲轟炸而致傷致亡人數累計達3489人以上,炸毀房屋累計6781間以上,眾多軍需企業受到多次重創。

日機之所以能夠精準地實施轟炸,是因為他們在西安安插了大批特務。據西安市檔案館所存「陝西全省防空司令部工務方隊訓令第20號」文件上稱:「南昌敵偽正訓練間諜六十餘人,分赴內地刺探我軍情,並以紅色雨傘為指揮敵機信號等。」 特務們配備電台,各自為戰,白天用紅雨傘,晚上打信號彈,為日機確定轟炸目標。

但是,由於訓練倉促,特務們的發報密碼不很複雜,大部分被我方迅速破解,也抓到了一些經驗不足、智商低下的特務。1937年11月28日,《西京日報》報道:「本市昨發警報時,軍警捕獲女漢奸一名,裝束摩登,旋解警備部法辦。」 後經審訊,女特務僅招供姓吳,代號「烏梅」,別的就閉口不答了。

吳姓女特務旋即在玉祥門外被槍決,代號「烏梅」的敵特電台也從此銷聲匿跡。但是,兩年後,這個代號「烏梅」的電波突然幽靈般地再現了,在「烏梅」的指引下,眾多軍需企業遭到日機轟炸,數以千計的無辜平民喪生。

而對於「烏梅」發出的電報密碼詭異莫測,我方諜報機關竟然束手無策、無法破譯,因為它所發出的根本就不是傳統的摩爾斯密碼,以至於竟成世紀之謎,直到64年後才被她的後代破解——破譯之人即是特務「烏梅」的後代……本故事曲折離奇,詳情若何,本回分解。

(一)棺材裡神秘的陪葬物

1986年3月的一天,吉林市郊區某縣的馮秀英(化名)接到一封來自陝西的信,信上說西安要在咸陽建新機場,需占用當地土地,要求當地村民限期遷墳。

馮秀英的外公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早年生活在陝西咸陽塬上,死後便埋在了那裡。馮秀英也是少年時候隨母親前來拜祭過一次,幸得同村鄰居指引,才找到外公的墳。

打開棺材,裡面屍骨完好,屍骨旁放著一把雨傘,竹質傘骨已經朽爛,油布傘面基本完好,但是顏色已褪,略顯絳紫色。除此之外,棺材裡還有一個用幾層油布包裹,用蠟密封的嚴嚴實實的鐵匣子。馮秀英未加思索,招呼人把外公的屍骨裝殮起來,火化之後,連同那個鐵匣子一同帶走,打算帶回吉林安葬。

馮秀英帶著外公的骨灰盒和鐵匣子回到家裡,滿以為外公會有什麼寶貝留下來,便迫不及待地打開鐵匣子。打開一看,裡面是一本日記和一個油布包著的硬硬的小物件,日記里夾著半張舊報紙,由於年頭太久,雖然包裹嚴密,報紙已經鬆脆、褪色,依稀可見一張年輕時髦、五花大綁的女人照片,仔細端詳了半天,竟然有些眼熟,找出早年外公外婆抱著母親的老照片一核對,報紙上的女人竟然是自己的外婆!

再看看報紙上斑駁的字跡,更是驚出了一身冷汗,外婆不是病死的嗎?怎麼會是被槍斃的?還是個日本特務?再打開那個油布包著的小物件,裡面是兩個一寸來長,長了綠銹的圓柱形的小東西。

馮秀英平靜了許久,打開日記一看,似乎是個帳本,上面記著日期,和一些阿拉伯數字,除了穿插了幾個英文字母之外,一個漢字都沒有。

(二)身世謎蹤

馮秀英三歲喪父,自己也在女兒不到五歲的時候喪夫,母親在世時很少提到外公外婆的事情,只知道母親兩歲的時候,外婆病故,外公帶著母親從西安回到東北老家,呆了兩年,因外公的後娘給母親氣受,外公一怒之下帶著母親又回到西安打短工,解放前夕搬到咸陽附近務農為生。

1960年,外公死後,母親無依無靠,便帶著年幼的馮秀英回到了吉林家鄉。在她的印象中,外公是一個少言寡語,極其古怪的老頭,而對於外公下葬的具體細節,更是一無所知。

馮秀英打死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外婆會是日本特務,但是有一點疑惑,外婆是江蘇人,本姓李,和報紙上的說的吳姓不符,而馮秀英外公家族老人沒有一個見過她,只是外婆死後,外公窮困潦倒,帶著母親回到老家之後,才有人看著照片對外公調笑:一個泥腿子能娶這麼洋氣漂亮的媳婦,該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聽老輩人說,外公雖然大字不識,但性格開朗,天生一副金嗓子,平時總是曲兒不離口,哼哼呀呀地唱個沒完。

可自打從西安回來之後,或許是因為外婆去世的緣故,外公完全變了一個人,別說唱歌了,跟人說話的時候都很少,還變得十分懶惰,放著農活不幹,經常離家不歸,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都乾了什麼,有時一去就是個把月,把兩歲的孩子扔給後娘照看,後娘自然有意見,免不了說些冷言冷語。

而外公和家裡鬧翻的真正原因,是他從來不讓任何人動他的被子,有一次他又離家數日,後娘給他拆洗被子,發現被窩裡裹著一把紅雨傘,外公得知後大發雷霆,一氣之下帶著母親又回了西安……馮秀英走訪幾位已多年不往來的老親,結合當年母親的隻言片語,掌握外公的信息雖然不多,但外公對外婆的感情至深是肯定的。

可外婆怎麼會是日本特務呢?這對於馮秀英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她通過各種渠道,查閱了有關西安當年的很多資料,掌握了大量西安大轟炸的相關史實和小道消息,確認了外婆確是因間諜罪被槍斃的。面對鐵一般的事實,馮秀英最終還是理性面對了,她看好了一塊墓地,打算把外公的骨灰下葬,可就在這時,又一個噩夢開始了……

(三)外公的真實身份迷霧重重

為給外公下葬選擇黃道吉日,馮秀英請來了陰陽先生,此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是個老兵。當陰陽先生看到那個鐵匣子的時候,一眼便認出那是舊時的軍品,不知是裝什麼軍用物品的匣子,而當馮秀英拿出那兩個一寸來長的圓柱形東西的時候,陰陽先生的答案令她的血壓瞬間升高,原來是兩顆「信號彈」。

這下,馮秀英真的傻眼了,外婆是日本特務也就罷了,怎麼外公也有特務的作案工具呢?她查過資料,知道當年特務白天用紅雨傘,晚上打信號彈,給日本飛機指引轟炸目標。

外婆是1937年被槍斃的,而外公帶著母親第二次回到西安是兩年後的1939年,外公不可能帶著外婆留下的作案工具兩次往返東北與西安而不被查到。難道那些東西是外公自己的?外公也是日本特務?罪大惡極的漏網之魚,潛藏民間幾十年而未被發現?

可現在死無對證,馮秀英決定暫不下葬外公的骨灰,她把骨灰盒放在自家菜窖里,發誓不把事情弄明白絕不下葬。她把注意力集中在那本貌似帳本的日記上,沒事就拿出來琢磨,這一琢磨就是17年。

(四)重外孫女巧破密碼

到了2003年,馮秀英的女兒小雪(化名)20歲了,小雪似乎遺傳了祖輩的基因,自幼能歌善舞,被縣二人轉劇團看中,當做重點苗子予以培養。馮秀英將那本日記翻看後忘了收起來,被小雪發現。

小雪看著日記上的內容,覺得好奇,她發現日記里反覆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沒有8、9、0,只有1、2、3、4、5、6、7,中間穿插的幾個英文字母D、E、A、R,每篇結尾都有WM兩個字母,排列結構酷似音樂簡譜,便隨手抄了一份,拿到劇團哼唱,誰知竟被劇團老團長當眾呵斥。

小雪覺得委屈,找老團長爭辯,老團長拿出一本舊書,找到一篇唱段,對小雪道:「你知道哼唱的曲子來歷嗎?那是解放前的浪蕩公子在暗門子門口打情罵俏的淫詞濫調……」

小雪回到家裡,把在劇團發生的事說給馮秀英,並把抄下來的唱詞給母親看。唱詞是:「小親親,今兒個我沒帶銀,小親親,今兒個我沒帶金兒,看哥哥手裡這花布足夠你裁兩身兒呀……」

馮秀英看著唱詞,核對日記上那篇的日期是民國28年,即1939年10月11日。再核對搜集的西安大轟炸資料,正是大華紗廠被炸的那天!這難道是巧合嗎?馮秀英便又隨意翻到一頁,日期是民國28年11月25日,資料記載當天西安機場被炸

馮秀英讓小雪把那篇日記唱出來,後經驗證,是一部三十年代的老電影《古塔奇案》的插曲《秋水伊人》的旋律,對應的歌詞是:「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倩影,更殘漏盡,孤雁兩三聲……」,「孤雁對飛機(機場)」!這次絕不會再是巧合了,完全可以驗證外公的日本特務身份,馮秀英母女陷入無邊的痛苦之中。日本特務用簡譜的形式發送情報,難怪恪守摩爾斯密碼的我方情報機構束手無策,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妙?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摩爾斯密碼。

(五)簡化的摩爾斯密碼

摩爾斯密碼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26個英文字母、0-9個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由兩種基本信號和不同的間隔時間組成:短促的點信號「·」,讀「嘀」(Di);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號「—」,讀「嗒」(Da),「嘀嗒」之間的不同組合,對應不同的單詞或漢字。

所以,無論國際航海通用通訊,還是間諜專用通訊,都需要一個密碼本,譯電員接收代碼信號後,再根據密碼本所對應的單詞或漢字,將電文翻譯出來,比如《潛伏》里的余則成夫妻,就是先接收數字組合,再對照密碼本翻譯電文的。

但是,馮秀英的外公,這個作惡多端的日本特務使用的卻是簡化的摩爾斯密碼,電文所涉及的「1234567」無需再做組合,直接對應簡譜中的「哆唻咪發嗖啦西」,其中穿插的幾個英文字母,D代表音符的長短;E代表高音、A代表低音、R代表空拍,電文結尾的WM則是特務代號「烏梅」的縮寫……每次的電文都是一首曲子的片段,其中隱晦轟炸目標。

如此簡化了的摩爾斯密碼其實根本就是無需破譯的「白電碼」,卻被當做密電碼蒙蔽了64年之久。更為可笑的是,破譯密碼之人,竟是發報人特務「烏梅」的重外孫女。

(六)夫妻作惡,禍及子孫

驗證了外公的特務身份之後,馮秀英幾乎崩潰了,她把外公的骨灰盒草草地埋在山溝里,燒掉那本罪惡的日記,從此吃齋念佛,為祖輩的罪惡贖罪。那對罪惡滔天的特務夫妻手上沾滿無數平民的鮮血,不但罪孽深重,而且禍及子孫,他們的女兒,外孫女都少年喪夫,年輕輕地守寡,這或許是一種巧合。

但是重外孫女小雪卻因此受到真正的牽連,小雪的未婚夫得知此事之後,承受不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與她解除了婚約。小雪從此精神萎靡,跟隨母親一起吃齋念佛,時至今日,已經36歲的小雪依然未嫁。

(文/說歷史的女人·張問)

參考資料:

《抗戰期間日本飛機轟炸陝西實錄》

《西安市志》

舊版《益世報》

舊版《西京日報》

舊版《防空月刊》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R-Wc20BJleJMoPMwk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