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數今年發生的人獸共患病:布病,鼠疫,肺結核,我們該做些什麼

2019-12-07     貓MAO醫聖



(一)蘭州所不病感染事件(來自科學網)

蘭州衛健委通報布病感染事件:65人抗體陽性 專家:人傳人風險極小

近日有網友反映稱,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很多師生在布魯菌病的檢測中,發現抗體呈陽性。雖然布病不能人傳人,但蘭州獸研所作為當地研究機構購買實驗動物的重要來源,消息一出,讓當地研究者也擔心自己買的動物是否被感染,這兩天紛紛前往醫院進行自查。

對此,蘭州獸研所和蘭州市衛健委表示,截至目前,抗體呈陽性的有65人,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到蘭州獸醫研究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協調診斷治療。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市衛健委相繼發布公告

在報道播出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市衛健委相繼發布公告稱,11月28-29日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先後報告有4名學生布魯氏菌病血清學陽性。接到報告後,立即派人陪同學生前往醫院診治,同時關閉相關實驗室並開展調查。

公告稱,截至目前,共檢測263人份,經甘肅省疾控中心確認呈現血清學陽性65人。血清學陽性人員中個別人員自感有身體不適現象,其餘人員未出現明顯臨床症狀。目前已經成立聯合工作組到蘭州獸醫研究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協調診斷治療。

獸研所封閉相關實驗室、實驗動物

專家組評估:人傳人的風險極小

獸研所收到報告後,封閉相關實驗室、實驗動物、動物舍,配合流行病學調查組調查40多人,配合調查組對實驗室進行了取樣,對陽性人員用餐餐廳、研究所周邊飯館進行調查。目前,具體的疫源調查工作正在進行。

專家組評估認為,布病是人畜共患性疾病,人的傳染源主要是牛羊等染疫動物,人傳人的風險極小,目前國內尚未報道過人傳染人的病例。該研究所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已經落實,不會對周圍人群構成新的威脅。

科普知識

1、什麼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人類對布氏菌屬中的大多數細菌都是易感的。

2、布病的傳染源有哪些?

目前,已知有60多種動物可作為布魯氏菌貯存宿主。羊、牛、豬作為傳染源最為常見。其中羊是人類布病的最主要傳染源。除了病羊、牛、豬外,其他患病動物也可作為人類布病的傳染源,但一般只引起個別病例,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播。

3、布病是怎麼傳播的?

(1)經直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感染。

(2)經消化道傳播:主要是通過食用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飲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內臟等感染。有的人喜歡喝生奶,吃生奶製品及生肉或做飯過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經呼吸道傳播:常見於吸入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飛沫、塵埃。皮毛加工企業職工、圈舍打掃以及布魯氏菌實驗室操作人員容易通過該種途徑感染。

4、什麼是布魯氏菌隱性感染?

隱性感染是指由與疑似布魯氏菌感染的家畜、畜產品有密切接觸史,或生食過牛、羊乳及肉製品,或生活在布魯氏菌病疫區;或從事布魯氏菌培養、檢測或布魯氏菌疫苗生產、使用等流行病學史,且符合實驗室確診結果。隱性感染期間無發熱(包括低熱),多汗,乏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臨床症狀。

布魯氏菌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比較複雜,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很難以某一種症狀來確定診斷。對布魯氏菌病的診斷,應結合病人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等情況綜合判斷。

5、如何預防布病?

(1)養殖戶要做到科學養殖、規範屠宰。養殖區與生活區要分開,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處理,清理圈舍要濕式作業,做好個人防護,防止氣溶膠傳播。

(2)購買牲畜要檢疫,飼養牲畜要免疫,嚴格控制病畜流動,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養。嚴禁徒手直接接觸病畜流產物和死胎,病畜流產物、胎盤等應消毒或焚燒後,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時撲殺處理。

(3)對普通民眾而言,儘可能減少與牛羊等家畜接觸,牛羊肉要煮熟後食用,特別是吃烤肉、涮肉時,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過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開。布魯氏菌在乳及乳製品、皮毛中能長時間存活,但不耐熱,在高溫下即可殺死,因此,生鮮奶要「煮沸」後才可以放心飲用。

(二)2019年鼠疫疫情

2019年11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該兩名患者由內蒙古當地救護車轉至北京市朝陽區醫療機構治療。

2019年11月16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巴音塔拉蘇木採石場1人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醫院就診期間,反覆發燒,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腺鼠疫確診病例。

2019年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蘇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醫院就診期間,經國家和自治區專家會診,確診為腺鼠疫病例。患者發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內活動過。

科普知識

1,鼠疫的傳染源

主要為感染動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動物常見有嚙齒類動物和野生食肉動物,如蒙古旱獺、喜馬拉雅旱獺和達烏爾黃鼠、長爪沙鼠、布氏田鼠等。

2,傳播途徑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粘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3,易感人群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疫區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員或獵殺、剝食旱獺的獵人、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群。

4,臨床表現

根據發病部位和病理變化的不同,可將鼠疫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等,其他類型鼠疫如皮膚鼠疫、腸鼠疫、眼鼠疫等型比較少見。

  • 1.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畏寒、伴噁心嘔吐、頭痛及四肢痛、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皮膚黏膜出血點等。多表現為腹股溝淋巴結、腋下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且發展迅速,多為單側,一周後淋巴結很快化膿破潰。
  • 2.肺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發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 3.敗血型鼠疫:臨床表現主要是高熱寒戰、神志不清、昏迷,進而發生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廣泛皮膚出血和壞死等。

5,預防措施

  •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做好各種傳染病包括鼠疫防護最有效的措施。就目前而言,公眾無須採取特殊的個人防護措施,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就診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 2、若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持續2周自測體溫;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淋巴結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 3、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不私自捕獵、剝食、攜帶疫源動物,同時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 4、野外工作人員,要提高鼠疫防範意識,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公眾不必過度恐慌。

注意事項

「三要」

如果發現病(死)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要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

如果在身邊發現帶有疑似鼠疫症狀的病人要立即報告!

如果發現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也要及時報告!

「三不要」

杜絕接觸和煮食病(死)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

儘量不要與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有近距離接觸,不要在老鼠、狐狸、旱獺、野兔等動物洞周圍坐臥休息,以防跳蚤叮咬傳播病毒;

不要到鼠疫病人或者疑似鼠疫病人家中進行探視或者已死亡的患者家中弔喪,以防病毒進行二次傳播。

(三)河北一高校多名學生患肺結核住院(來鳳凰網)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有多名學生,因患肺結核正在當地醫院救治。

12月5日上午,在河北石家莊市第五醫院,《財經》記者看到,多名學生正在該院結核科住院進行治療。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河北工院」)相關負責人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稱,疫情屬實,已經有3名學生出院。該負責人並未透露疫情發生具體時間,但表示「疫情發生已經超過了半個月,未發生死亡病例,學校正在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的防疫工作,並照顧好住院的學生」。

結核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屬於乙類傳染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結核桿菌可侵入人體各個器官,其中主要以肺臟為主,引發肺結核。

河北一名學生家長告訴《財經》記者,此次計算機系有多達約30名學生得肺結核。

「一個學校同時發生30例肺結核病例,如果是真的,這是一次比較大的傳染病疫情。」北京市胸科醫院一位結核病專家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

上述河北工院負責人則稱,患病學生總數「沒有家長反映的30人那麼多」。

12月5日下午,石家莊市疾控中心拒絕了《財經》記者的採訪要求;石家莊市衛健委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則《財經》記者表示,對疫情並不知情。

在校學生是高發人群

「半個月前孩子打電話說得了肺結核住院了,現在還沒出院。」12月5日,上述學生家長告訴《財經》記者。儘管很焦急,該名家長仍表示「學校說承擔所有的責任。」當日上午,《財經》記者在醫院採訪時發現,河北工院安排了職工到醫院詢問學生狀況。

「一般的肺結核患者用藥6到8個月後可痊癒」。上述北京結核病專家說。肺結核病人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將結核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感染。如發現不及時,治療不徹底,肺結核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

為何會在短時間內突發多結核病例?上述河北工院負責人解釋稱,「可能是入冬,到了結核病的高發季節。」

不過,上述北京結核病專家稱,結核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並不是一種季節性傳染病,疾病的發生與氣溫關係不大。

此次之所以有多人患病,「學校體檢,一起查出來這麼多」。上述河北工院負責人稱。

至12月6日,《財經》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是,此次發生的結核病患者,均屬於該校計算機系,沒有波及其他院系學生。

結核病發病雖沒有季節性,但是,「有高危人群,在校學生,尤其是寄宿制的學生便是高發人群。」上述北京結核病專家說。

在校寄宿學生往往飲食不規律、營養欠缺、學習壓力大,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若本身有愛滋病等免疫力相關的疾病,容易誘髮結核病;再加上,學生們生活在一起、生活空間比較小,給結核病的傳播帶來了「溫床」。

肺結核的常見症狀是咳嗽、咳痰,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以上,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肺結核患者還會伴有痰中帶血、低燒、夜間出汗、午後發熱、胸痛、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呼吸困難等症狀。

中國疾控中心的信息顯示,與肺結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肺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有可能感染結核菌。

預防至關重要

「合理控制傳染源,是防止結核病傳播的核心。」石家莊市第五醫院結核科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告訴《財經》記者,「事發後,我們建議部分學生進行預防性治療,建議學校採取更多防控措施。」

作為一種發現已久的傳染病,還沒有有效的疫苗來提前防禦,目前的疫苗卡介苗只能有效預防兒童的重癥結核。

肺結核在中國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中發病和死亡數排在第2位。衛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有82.3萬人得肺結核,死亡3149人;2019年6月份發病99555例,死亡154人。

中國的結核病患者約占全球的9%。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9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髮結核病患者約1000萬。據WHO估算,全球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約17億,占全人群的1/4左右。

科普知識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結核感染最為常見。排菌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發病,當抵抗力降低或細胞介導的變態反應增高時,才可能引起臨床發病。若能及時診斷,並予合理治療,大多可獲臨床痊癒。

病因

結核菌屬於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結核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藥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於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藥而較快產生對該藥的耐藥性,即獲得耐藥菌。耐藥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療效。

臨床表現

1.症狀

有較密切的結核病接觸史,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後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2.體徵

肺部體徵依病情輕重、病變範圍不同而有差異,早期、小範圍的結核不易查到陽性體徵,病變範圍較廣者叩診呈濁音,語顫增強,肺泡呼吸音低和濕囉音。晚期結核形成纖維化,局部收縮使胸膜塌陷和縱隔移位。在結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積液時,胸壁飽滿,叩診濁實,語顫和呼吸音減低或消失。

3.肺結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結核分型 原髮型肺結核(Ⅰ型) 肺內滲出病變、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的啞鈴狀改變的原發綜合徵,兒童多見,或僅表現為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和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兩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陰影,大小一緻密度相等,分布均勻的粟粒狀陰影,隨病期進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亞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兩肺出現大小不一、新舊病變不同,分布不均勻,邊緣模糊或銳利的結節和索條陰影。繼髮型肺結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變以增殖為主、浸潤病變為主、乾酪病變為主或空洞為主的多種改變。浸潤型肺結核:X線常為雲絮狀或小片狀浸潤陰影,邊緣模糊(滲出性)或結節、索條狀(增殖性)病變,大片實變或球形病變(乾酪性—可見空洞)或鈣化;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多在兩肺上部,亦為單側,大量纖維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狀,肺組織收縮,肺門上提,肺門影呈「垂柳樣」改變,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償性肺氣腫。結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側胸腔積液,小量為肋膈角變淺,中等量以上積液為緻密陰影,上緣呈弧形。

(2)分期 進展期 新發現的活動性肺結核,隨訪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現空洞或空洞擴大,痰菌檢查轉陽性,發熱等臨床症狀加重。好轉期 隨訪中病灶吸收好轉,空洞縮小或消失,痰菌轉陰,臨床症狀改善。穩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穩定,痰菌持續轉陰性(1個月1次)達6個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連續轉陰1年以上。

檢查

1.白細胞計數

正常或輕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結核菌

採用塗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檢出陽性有診斷意義。也可行結核菌培養、動物接種,但時間長。結核菌聚合酶聯反應(PCR)陽性有輔助診斷價值。

3.結核菌素試驗

舊結核菌素(OT)或純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試,強陽性者有助診斷。

4.特異性抗體測定

酶聯吸附試驗,血中抗PPD-IgG陽性對診斷有參考價值。

5.胸腔積液檢查

腺苷脫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於診斷,與癌性胸腔積液鑑別時有意義。

6.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檢查為診斷肺結核的必備手段,可判斷肺結核的部位、範圍、病變性質、病變進展、治療反應、判定療效的重要方法。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1.原發綜合徵應與淋巴瘤、胸內結節病、中心型肺癌和轉移癌鑑別。

2.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應與傷寒、腦膜炎、敗血症、塵肺、肺泡細胞癌、含鐵血黃素沉著症相鑑別。

3.浸潤型肺結核要與各類肺炎、肺膿腫、肺真菌病、肺癌、肺轉移癌、肺囊腫和其他肺良性病變鑑別。

治療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主要作用在於縮短傳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對於每個具體患者,則為達到臨床及生物學治癒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療是指對活動性結核病堅持早期、聯用、適量、規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藥物的原則。

(1)早期治療 一旦發現和確診後立即給藥治療;

(2)聯用 根據病情及抗結核藥的作用特點,聯合兩種以上藥物,以增強與確保療效;

(3)適量 根據不同病情及不同個體規定不同給藥劑量;

(4)規律 患者必須嚴格按照治療方案規定的用藥方法,有規律地堅持治療,不可隨意更改方案或無故隨意停藥,亦不可隨意間斷用藥;

(5)全程 乃指患者必須按照方案所定的療程堅持治滿療程,短程通常為6~9個月。一般而言,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則規範治療,療效高達98%,復發率低於2%。

2.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已較少應用於肺結核治療。對大於3厘米的結核球與肺癌難以鑑別時,復治的單側纖維厚壁空洞、長期內科治療未能使痰菌轉陰者,或單側的毀損肺伴支氣管擴張、已喪失功能並有反覆咯血或繼發感染者,可作肺葉或全肺切除。結核性膿胸和(或)支氣管胸膜瘺經內科治療無效且伴同側活動性肺結核時,宜作肺葉-胸膜切除術。手術治療禁忌證有:支氣管黏膜活動性結核病變,而又不在切除範圍之內者全身情況差或有明顯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只有藥物治療失敗無效時才考慮手術。手術前後病人無例外也要應用抗結核藥。1993年我國胸外科在肺結核、肺癌外科手術適應證學術研討會上,提出肺結核手術適應證如下:

(1)空洞性肺結核手術適應證 經抗結核藥物初治和復治規則治療(約18個月),空洞無明顯變化或增大,痰菌陽性者,尤其是結核菌耐藥的病例;如反覆咯血、繼發感染(包括真菌感染)等,藥物治療無效者;不能排除癌性空洞者;非典型分枝桿菌,肺空洞化療效果不佳或高度者。

(2)結核球手術適應證 結核球經規則抗結核治療18個月,痰菌陽性,咯血者;結核球不能除外肺癌者;結核球直徑>3厘米,規則化療下無變化,為相對手術適應證。

(3)毀損肺手術適應證 經規則抗結核治療仍有排菌、咯血及繼發感染者。

(4)肺門縱隔淋巴結核手術適應證 經規則抗結核治療,病灶擴大者;病灶壓迫氣管、支氣管引起嚴重呼吸困難者;病灶穿破氣管、支氣管引起肺不張,乾酪性肺炎,內科治療無效者;不能排除縱隔腫瘤者。

(5)大咯血急診手術適應證 24小時咯血量>600毫升,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出血部位明確;心肺功能和全身情況許可;反覆大咯血,曾出現過窒息、窒息先兆或低血壓、休克者。

(6)自發性氣胸手術適應證 氣胸多次發作(2~3次以上)者;胸腔閉式引流2周以上仍繼續漏氣者;液氣胸有早期感染跡象者;血氣胸經胸腔閉式引流後肺未復張者;氣胸側合併明顯肺大皰者;一側及對側有氣胸史者應及早手術。

預防

1.控制傳染源

及時發現並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

注意開窗通風,注意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

接種卡介苗,注意鍛鍊身體,提高自身抵抗力

(四)這個就無從考證了,不過也為養貓狗人士提醒


不過,貓咪舔臉的療法並沒有醫學根據,不宜進行嘗試。一名男子此前相信寵物唾液有療效,沒想到卻染上罕見的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出現發高燒、肺炎、壞疽等症狀,住院兩個禮拜後,於11月初不幸身亡。

小編查了一下在這個病原菌究竟怎麼回事?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C. cynodegmi),屬於細菌域、擬桿菌門、黃桿菌綱、黃桿菌目、黃桿菌科、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Capnocytophaga) 。

生物特性: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為細小、梭狀的革蘭陰性桿菌,較同屬的生痰二氧化碳嗜纖維菌(C. sputigena)稍短,約1~2μm,末端呈錐形,形態與梭桿菌十分相似。無芽孢、無莢膜、有單生的側鞭毛,對數生長期的培養物在暗視野顯微鏡下可見滑行運動。

培養特性:犬咬嗜二氧化碳纖維菌為兼性厭氧菌,整個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的細菌對營養和孵育條件要求均較高,在含5%綿陽血(或兔血)的血瓊脂平板或巧克力瓊脂平板上,提供5%~10%的CO2或厭氧環境,35℃~37℃最適合生長。

病理特性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和狗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C. canimorsus)均為寄居在健康的貓、狗口腔內的正常菌群,造成人的感染主要與動物咬傷、密切接觸、機體免疫力低下有關。

狗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的致病性

多數情況下可致脾切除或酗酒者的敗血症,可發展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綜合徵甚至休克,也可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如溶血性尿毒綜合徵、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且多預後不良。也有報道可引起腦膜炎、關節炎及心內膜炎。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的致病性

在局部和系統性感染標本中很少分離到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

這兩種菌均可在巨噬細胞內繁殖,狗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能產生細胞毒素。

預防治療

積極鍛鍊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日常活動中儘量避免受傷、皮膚破損;與寵物互動時避免被寵物咬傷或舔舐傷口部位、粘膜組織;積極為寵物、自身接種疫苗和衛生工作;與寵物親密互動後仔細清洗手部,可採用七步洗手法。

(五)。。。

可能還有很多,但是 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切忌!

切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lAM324BMH2_cNUgfR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