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境」學英語到底好不好,這 4 個用過的人有話說

2023-08-30     少數派

原標題:用「語境」學英語到底好不好,這 4 個用過的人有話說

Context + 《英語自學手冊》聯名眾籌於 8 月 21 日至 9 月 4 日之間開展,分「天使版」和「普通版」兩種規格,均包含 Context 訂閱權益和《英語自學手冊》欄目閱讀權益,低至市場價格的 53 折,《英語自學手冊》的老讀者、少數派會員均有專屬優惠。

引言

英語自學手冊》是少數派推出於 2020 年的經典欄目。當時,我們注意到少數派讀者都很關注如何學英語,也有很多朋友一直在嘗試或堅持英語學習。然而,還是有很多讀者表示,自己困惑於「為什麼我接受過至少六年的學校教育,但英語仍學不好」。

為此,我們當時邀請了原新東方講師、專業譯者郝海龍,製作了這份長達二十多萬字、六章五十小節的詳盡教程,旨在幫讀者重塑英語思維,打破舊有的、錯誤的觀念,像一個真正的英語母語使用者一樣,通過自學完成英語技能的全面提升。

《自學手冊》上架後,當年即銷出數千份,成為少數派最暢銷的欄目之一,至今還有新讀者陸續慕名前來購買。

時間快進到 2023 年 6 月。當時,開發者 Kai 在會員社區首次介紹了他的新作品 Context,一款基於「語境」的英語學習筆記本,並為會員提供了優先測試通道。Context 團隊特別提到,「建立單詞與所在語境的關係」是 Context 的核心理念,也與少數派最受歡迎的經典付費欄目之一、郝海龍老師的《英語自學手冊》不謀而合。

介紹發出後,得到了非常積極的響應,有接近四百名會員加入了測試。Context 團隊隨後又在少數派主站發布了一篇更詳細的自薦文章,同樣反響積極,參與測試的用戶超過 2300 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籌備,Context 正式版的眾籌計劃也正式上線。

Context 測試和眾籌以來,陸續有不少用戶主動分享了他們使用 Context 實踐《英語自學手冊》中單詞學習方法的經驗和心得;他們有的是處於考研、本科甚至初中等不同階段的學生,有的則是對英文閱讀有長期興趣的資深讀者。

本文中,我們將先節選《英語自學手冊》中論述單詞學習和工具使用的精華內容,然後展示這些用戶分享的使用案例。如果你對英文閱讀、詞彙積累感興趣,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啟發。

從閱讀開始,以語境為重:來自《自學手冊》的方法論

為什麼從閱讀開始學習?

郝海龍老師認為,既然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與重複,那麼我們一定要先找到模仿與重複的對象,即已經存在的正確英語表達。這意味著我們只能先從聽力或者閱讀學習。

相對而言,對於在非英語國家長大的成年人,從閱讀入手有其獨有的優勢:

閱讀本身就能為我們帶來巨大收益。閱讀是獲取信息和知識最有效率的一種方式。使用英文的網站數量超過一半,可以獲得比只會中文更多的信息。

郝海龍老師認為,閱讀時遇到生單詞時,應當只查該單詞在該語境下的意思。原因在於:

一次性記下一個詞所有的意思,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閱讀流程就會被頭腦中篩選各種意思的過程打斷。

實際上,背單詞解決不了所有的單詞問題,原因就是很多單詞的含義和用法都需要結合語境去掌握。因此,我們學英語時,也需要儘量建立單詞和語境的關係。當你在特定語境碰到一個單詞時,應該用盡全力只記在這個語境下的意思。至於其他語境下的意思,碰到了再去記就好了。(如果你一直碰不到,那就說明這種意思或用法非常罕見,平時用不到。)

在查詞時還有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

知道單詞的一個意思,不代表知道單詞在眼下語境的意思。這時,仍然應當將其當作一個生單詞去查,並且只查在該語境下的意思。

如果出現表示特定含義的詞組搭配及慣用法,請直接記下這個搭配或用法,而不是只記一個單詞。

如果遇到詞典上查不到的詞,可以考慮使用一些大詞典的在線版(比如韋氏詞典、美國傳統詞典),並且把這些釋義當作閱讀理解去看。對於一些新詞,可以求助於維基百科和 Urban Dictionary。

郝海龍老師認為,一款理想的背單詞軟體需要有以下六項功能:(1) 按照遺忘曲線設計的複習周期;(2) 手動和自動發音的選項;(3) 背單詞時有列表模式;(4) 支持常見詞和已熟記單詞的歸檔;(5) 完善的生詞本;以及 (6) 基於「輔助精讀法」的閱讀模式。

郝海龍老師還重點介紹了他對「生詞本」功能的設想:將記錄的單詞也要納入到複習周期中。具體來說,這個生詞本最好能夠有:

  • 內嵌學習詞典,可以手動輸入並查詞;
  • 選擇釋義功能,以及手動錄入詞彙及釋義功能;
  • 批量導入導出詞表功能;
  • 快速歸檔和取消歸檔功能。

快速歸檔和取消歸檔功能。

Context 用戶的實踐分享

Context 用戶使用分享功能展示的單詞收集

考研學生

@阿謝爾伊芙斯:我目前是考研的學生,學英語的重點主要是記單詞和分析句子成分。以前的方法主要是背單詞表,然後看一些外刊之類的;用過「不背單詞」app,也報過英語補習班。

Context 結合語境記單詞的側重點找得好。之前光背單詞表,大部分時間都是記的中文意思,回到文章還是不理解。而且如果用生詞本收集,手寫效率不高,複製到生詞本 app 也麻煩,會打斷閱讀。

在公測前期,Context 添加詞條的步驟還有點繁瑣,收藏一個詞往往需要五六步。後來的版本已經優化了步驟,點擊一個單詞,選擇「查詢」,再點擊對應的意思,確認保存就可以了。不過,如果能再精簡一步,比如,像點讀機一樣直接點擊單詞就查詢,就更順暢了。

結合我學英語的一些痛點,希望以後還能開發詞義推薦、分析句子成分的功能。然後導出的格式我希望再豐富一點。

@阿謝爾伊芙斯 的 Context 介面

英語專業學生

@寒蟬:Context 吸引我的是簡化摘錄過程,讓閱讀期間積累單詞過程變得很「輕量」,相當於數字化了紙質上的「發現生詞—抄錄—查詢—筆記—回顧」整個流程,但省去了謄抄。

Context 的定位也很清楚,雖然功能上不像 Margin Note 是「瑞士軍刀」,但是專精化的功能方向也有更低的學習成本,能更快上手。對比市面上幾個主力筆記、閱讀軟體,Context 的介面設計也是非常美觀的。我個人覺得 Context 就很適合拿來做長期外語閱讀者的收集庫;如果是為了應對短期應試需求,創建一個收集庫從單詞書中收集也是很方便快捷的。

看到新版更新了導出到 Anki 功能,我也導出複習試過幾次,發現整個閱讀—收集—複習的過程體驗下來都非常流暢順滑。相信「基礎功能買斷 + 特性功能訂閱」的付費模式應該也會支持到良性的發展。

@寒蟬 的 Context 介面

英語閱讀愛好者

@德叔:《英語自學手冊》我很早就買了,學到閱讀的章節就進行不下去了,停滯了一年半,直到 Context 出來。

Context 跟《手冊》是絕對是絕配。每天早上出門前學一句,睡前學一句,主要使用語境和查詞的功能。文章、語境、單詞釋義,三者結合,我認為這才是 Context 獨一無二的優勢。語境最大的作用我覺得是可以快速幫助回憶。

紙筆學習時代,記得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都是在不認識單詞旁邊寫意思,無紙化時代這個習慣也有需求,那就看誰家的 app 能做好適配。雖然用分屏實現邊看 PDF 手寫標註,邊用單詞軟體查詢也不是不可以,但二者是割裂的;Context 把它們做到一起了,左文章、右單詞的布局很符合過去習慣。

希望 Context 以後能增加長難句分析功能。雖然我基本已經可以自己判斷了,但偶爾還是需要輔助判斷,而讀懂長難句對提升學習自信心有很大幫助的。海龍老師的句子分析方法我扒下來了,閱讀的時候隨時翻看,確認自己有沒有分析對,如果 Context 集成了就更方便了。

@德叔 的 Context 介面

初中學生

@扎布多得勒:我是一個初三學生,平常喜歡看些書和新聞。因為自己也算是個哈迷,不滿足於過去閱讀的中文翻譯版作品,並且期望通過英語結識世界各地的筆友,便在暑假開始以閱讀英文原著提高英語水平。

以前是 MarginNote 搭配插件學習,但不夠方便和穩定,面對詞組更需手動從歐路詞典複製粘貼,並不是理想的學習方式。後來在少數派上偶然看到了 Context,因剛好在關注英語學習相關內容,便出於好奇參與了內測。

Context 的「根據語境關聯釋義」模式正好是自己需要的,便花了半天時間重新瀏覽與導入了之前 MarginNote 的筆記。前期很有些卡頓,但經過優化已基本不存在了,以前三小時左右的閱讀現在不到兩小時就可以完成。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82490?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數字工具組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f19262e2fbd6e61349de4d772ea14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