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是怎麼長出來的?醫生教你看CT片,有2種可能是肺癌

2022-07-25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肺結節是怎麼長出來的?醫生教你看CT片,有2種可能是肺癌

肺結節通常指的是肺內直徑≤3cm的類圓形密度增高影,可以單發或多發。

我們研究肺結節的最重要目的,是因為很多肺癌早期表現為肺結節,及時發現可以治癒(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但肺結節很常見,良性遠遠多於惡性,不能因為體檢CT查出肺結節就整體擔驚受怕,這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豪大夫今天用一批CT圖片,給大家分析一下各種肺結節的起源,希望能夠給良性肺結節患者解惑,放下心理負擔。

下圖是一位30歲年輕人,車禍外傷,撞斷3根肋骨,並造成肺挫傷、出血(創傷性濕肺):

紅箭頭這裡的一小片肺組織被車禍撞擊暴力撕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不均勻的高密度影;藍箭頭是氣胸和皮下氣腫(肺破了,肺里空氣溢出到胸腔和肌肉間隙內)。

這種程度的創傷沒有生命危險,保守治療1周出院了,後來小伙子複查CT,肺里留下了一個3mm的光滑小結節:

這是個良性實性小結節,是血腫吸收不徹底形成的,不要緊,不需要定期複查。

下圖是兩位女士,左圖是當年在螢石礦上打工,當時條件簡陋防護不到位,長期吸入粉塵,在肺里形成很多小結節:

右圖是一位采棉女工,長期吸入植物性粉塵,在肺里形成很多微結節和索條狀影。

類似的塵肺病包括13種,包括矽肺、煤工塵肺、焊工塵肺等。既往塵肺分為致纖維性塵肺(危害大)和非致纖維性塵肺,矽肺、石棉肺、滑石塵肺為致纖維性塵肺;而吸入某些金屬粉塵(如鐵、鉬),在肺組織內呈現一般的異物反應,脫離粉塵後可以逐漸減弱,對人體危害較小。

下圖左邊是一個炎症性結節,右圖是結核球,都是形態不規則,邊緣有毛刺,伴有胸膜牽拉:

這種結節有時單純從CT片的形態分析,跟肺癌鑑別困難,需要抗炎治療後複查,或者增強CT看結節的強化特點,炎癥結節常常明顯均勻強化,結核球一般不強化或者環形包膜樣強化(肺結核會破壞內部組織包括血管,引起廣泛壞死),肺癌多為輕中度不均勻強化(腫瘤血管少而亂)。

還有些無法確診的,需要多學科會診,藉助PET-CT或者穿刺,或者手術後病理等手段。

惡性肺結節是最需要重視的,早期手術可以治癒。簡單來說,惡性肺結節常見的有兩類:

第一種,具有明顯惡性徵象的肺結節

像下圖這種,邊界清晰的混合磨玻璃結節,伴有胸膜牽拉,符合肺腺癌,要及時手術:

第二種,隨訪過程中逐漸增大的肺結節,不論磨玻璃還是實性結節,都要重視!

絕大多數早期肺癌生長緩慢,對無法定性的肺結節,定期複查是個很實用的辦法,可以避免過度醫療,也防止漏診。

豪大夫每年都能發現很多從肺小結節長大的肺癌,挑出兩個速度最快的分享一下:

這位病人2016年體檢還是正常的,2017年查出一個3mm的肺結節,用了兩年半時間,增長到>1cm,手術病理是肺腺癌。

注意:這幾乎是最快的一類的,很少見!所以高危人群推薦每年胸部體檢一次是有益的。

這是一位老年男性,有吸煙史,也是在兩年多的時間內,肺結節從不足3mm長到1cm以上,後來病理確診肺鱗癌。

中老年人定期胸部CT體檢,可以及時發現這些生長較快的惡性肺結節,予以手術根治。就像毒草一樣,及時發現連根拔掉,就不會泛濫。

最後給大家看幾個手術成功的肺結節,有個直徑超過3cm,已經屬於腫塊了(紅箭頭是腫瘤,藍箭頭是手術瘢痕):

病例1,女性,52歲,咳嗽、發熱,胸部檢查發現1.3cm肺結節,手術為肺腺癌:

病例2,男性,75歲,體檢發現左肺結節,2.9cm,左肺下葉切除5年(病理類型不詳,在外院手術,家屬只記得是肺癌,不能描述具體類型,看腫瘤形態,鱗癌、腺癌都有可能):

病例3,女性,61歲,胸悶一周查出肺癌,3.5cm,有分葉、胸膜牽拉,並且已經侵犯局部髒層胸膜,手術後病理是肺腺癌:

受益於網絡時代的交流便利,很多讀者朋友喜歡研究肺結節的診斷和治療,希望今天這批病例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百里挑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36645a014c4fcbfd00529e7471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