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探照燈 | 今日熱點(點擊查看)
張煒:50歲後閱讀配額更多獻給古典文學 | 《伯林傳》新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 陳思呈《私城記》:那些私藏的潮州記憶 | ......
......「圖畫書界奧斯卡」
金波
兒童文學作家、詩人。
創作六十餘年,仍筆耕不輟。
「
金波先生曾說,他不擅長編織曲折離奇的故事,倒像是嘴裡含著一枚橄欖,總想在淡淡之中品出一點味道來。「要寫,我也只能寫這品出來的一點淡淡的味道。」
我覺得,金波先生是幸福的,他生活在「沒有年齡的國度」,他的內心純凈平和,他的世界美好深邃——「妖魔鬼怪的故事早已忘記,只記得螢火蟲的夜最美麗。」
他生活在沒有「年齡的國度」
——讀金波詩意繪本《是你嗎,蝴蝶》
天虹 | 文
我一直覺得,金波先生的很多童話和詩作,輕盈背後隱藏了一種厚重,唯美中有時又流露淡淡的悲情。
或許是因為歲月太多的沉澱,所以需要記憶的移情,讓豐富的情懷得到寄託,讓敏感的內心得到保護。
01
《是你嗎,蝴蝶?》這本書的繪者切諾蒂女士在她的後記中說:「女孩和蝴蝶——從出生到成長,再到變形,我認為兩個角色之間存在一種神秘的共生關係……」
看到這句話,我明白了為什麼初讀這本詩畫冊時,會感覺圖畫和詩文之間的默契,因為切諾蒂女士捕捉到了這首詩所要傳遞的精神。
《是你嗎,蝴蝶》金波/著
[義大利]克里斯蒂娜·切洛蒂/繪
青島出版社2019年4月版
世間的人事物,金波先生,我們每個人,雪花和冰凌,花盆裡的蛹和展翅的蝴蝶,都經歷出生,變化和成長,都有著內在的聯繫。
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對話,有人問:「有什麼可以超越光速?」回答說:「人的想像。」
人在夢境中,可以不受時空局限,不需要語言就實現交流互動。人的想像也是這樣。夢境可以讓人獲得情感上的解脫,想像也是如此。金波先生的很多作品,包括這首詩,讓我覺得他總是可以運用想像,賦予哪怕是微小纖細的個體一對超時空的翅膀,然後藉助詩的語言,描繪出深遠的意境,帶給人深層的思考。
如果你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家中發現了一隻白蝴蝶,你會為它編織怎樣的故事呢?
作品先描述的是,這隻蝴蝶的自然生命,它一定經歷了春夏秋冬,然而,隨之又轉念——這是花盆中的那隻蛹,羽化出來的,而且那隻蛹,一直都做著春天的夢。
做了春天的夢,終於羽化,卻是在寒冷的十二月,所以,詩人問,誰能把蝴蝶從寒冷的北方帶去溫暖的南方?在這些貼近現實的描述和遐想之後,蝴蝶飛出窗外,融入漫天飛雪,變成了一片潔白的雪;而全詩的點睛之筆,在它的結尾——我們看到了什麼?是這隻蝴蝶變成了飛雪,還是漫天的飛雪變成了無數的蝴蝶?
這本書的後記,更有助於了解這首詩的深意。作者感受到蝴蝶的孤寂和無助,也為自己無法為它創造一個春天而感到無奈,這些情緒是真實自然的,但是詩人沒有停留在這種情緒中,而是很快為蝴蝶編織了一個比春天還美的世界,他讓蝴蝶羽化成雪花,進而又讓飛雪羽化成千萬隻蝴蝶。
這樣美好的想像,是基於內心的敏感,更是基於對這種敏感的善意疏導。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聲音,金波先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讓這些聲音變得單純,直到凈化為最接近自然的和聲。
在金波先生的心靈世界,有時,門,可能悄然關閉,但他總能為自己再推開一扇窗。推開窗戶看見「你」,看到一切皆變化,一切皆自然,一切皆美好——因為變化而自然,因為自然而美好。
記得金波先生曾講過一個桑樹的故事。他給鄰居的小女孩種了一棵桑樹。他說:「因為小女孩在養蠶,卻找不到桑葉。現在桑樹長大了,女孩卻不養蠶了。沒關係的,樹沒白種,看到那棵樹,我就感到很欣慰,很快樂。」
《是你嗎,蝴蝶?》這本書的繪者切諾蒂女士在她的後記中說:「我喜歡雪和冬天的風景,它傳遞著靜謐和魔法。」真的是這樣,春天可以生機盎然,冬日可以靜美神秘,變化本身沒有好惡,變化帶給我們觀察和思考的機會。
這本詩畫冊中有一頁,詩句是「春天,我們相識」,女孩手捧蝴蝶的背景是大海和幾枚貝殼,不知道繪者是不是想藉此啟發我們對生命本源的思考。
詩句為蝴蝶和雪花編織著獨特的故事,而我們每個人,又都如同那蝴蝶和雪花,我們有屬於個體的生命,經歷著各自的四季更迭和活力幻化,這些更迭和幻化本身,就是自然。
我們以不同的存在呈現,我們本是一體,最終,也回歸一體。《是你嗎,蝴蝶?》這本詩畫,讓我看到了這一點。
不知道繪本的書名從最初的「羽化」改為「是你嗎,蝴蝶?」,是不是有意想借提問的方式,引發讀者的思考。
02
古往今來,關於蝴蝶的傳說和故事有很多。讀《是你嗎?蝴蝶》,讓我想起莊子夢蝶的故事。
《齊物論》記載,莊子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快樂自由地飛翔,全然不知自己是莊子。待到夢醒,發現自己原來是莊子,於是驚嘆,究竟是莊子做夢化為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作了莊子?
莊子藉此闡述他的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如果人能打破生死界限,打破物我界限,就無往而不快樂,真的是大自在了。
當代文學作品,喜歡運用比喻或誇張的手法,來表達這樣的理想境界。金波先生在他的創作中,則更喜歡採用物化手法,比如在《羽化》的結尾,讓有生命的蝴蝶和看似沒有生命的雪花平等齊同,相融相通,渾然一體。
最終,究竟是蝴蝶化作了雪花,還是雪花幻化成了蝴蝶,似乎已不重要。因為在小女孩的眼裡,蝴蝶和雪花已經物我合一。
我始終覺得,在金波先生的內心,有一種特別的恭敬,這個恭敬,反映在他的作品裡,就是對一切人事物的平等尊重和認同。有時,即使是令人失落和悲觀的元素,也因這份平等的恭敬,轉化升華為美好而樂觀的希望。
曾經有人就莊子夢蝶的故事,徵詢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看法——「請問如何知道我們是生活在夢裡還是真實存在?」
霍金說:
「莊周夢蝶——或許因為他是個熱愛自由的人。換做我的話,我也許會夢到宇宙,然後又想知道是否是宇宙夢到了我……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生活在夢裡還是真實存在?我們不知道,可能也無法知道!這個問題至少要等我們開始更深刻地了解意識和宇宙才可知。我們必須孜孜不倦地探索關於存在的基本命題,只有這樣,我們也許才會知道,蝴蝶,還有宇宙,是真實存在,還是只存在於我們的夢裡。」
人和自然,人和宇宙,究竟誰是主體,誰是客體,這是一個永久的命題。
03
有人說,人生就是加減法,加法是成長,減法是成熟。
給自己減負,往往能更好地體會生命。
大道至簡。金波先生或許覺得,大道本身可能不簡單,但是接近它的方式,可以是簡約的。所以,他的作品,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簡約,很多時候,好像是刻意留白,好讓讀者能多讀幾遍,仔細品味,每讀一遍,都可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金波先生曾說,他不擅長編織曲折離奇的故事,倒像是嘴裡含著一枚橄欖,總想在淡淡之中品出一點味道來。「要寫,我也只能寫這品出來的一點淡淡的味道。」
金波先生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世故,他開始寫童話,是在步入中年以後。他的童話,用詩的語言寫成,而他的詩,又有童話的意境。
金波先生活在一個單純的世界。他說:
當我獨自坐在那兒時,或者在散步時,甚至在做夢時,我都會想起童年。我不是在懷舊。童年對於我來說,越來越成為一個不解的謎。我記起的每一樁童年往事,我都喜歡重新詮釋,重新認識。我會找到新的答案。
金波先生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六十餘載,他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童話、小說、隨筆、評論。他越到晚年,好像越喜歡寫貼近自然也貼近生活的小物件,選材微小,但蘊含的思考越來越細膩。這些小物件,好像生活的對應物。金波先生用平實的話娓娓道來,一些人生的道理和智慧就隱現其中。而且,即使是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去寫,又會有不同的發現。這些作品,既是寫給孩子的,也是寫給成人的。不同年齡的人看,會有不同的感悟。同一個讀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我覺得,金波先生是幸福的,他生活在「沒有年齡的國度」,他的內心純凈平和,他的世界美好深邃——「妖魔鬼怪的故事早已忘記,只記得螢火蟲的夜最美麗。」
讀金波先生的作品,有時也讓我聯想到中國的山水畫,剛柔並濟,虛實相生,雖近在咫尺,卻意境遼遠。
金波先生喜歡過平靜的生活,喜歡自自然然地感受,不急不躁地抒寫,「就像一條清淺的小溪,緩緩地流著,沒有石破天驚的轟動,只能隨意地看著身邊的風景,在心裡留下一些影子」。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讀金波先生的作品,我有這樣的體會。
新媒體編輯 袁歡
圖片均來自於《是你嗎?蝴蝶》插圖,克里斯蒂娜·切洛蒂/繪
夏季文創嗨
文學報夏季文創 已上線微店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L7KP20BJleJMoPMDb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