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越來越沒有人關注,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算今年影后給了陪跑10次的鄭秀文,也沒有在內地網絡上掀起多大的浪花。
將天后送上寶座的這部電影,本土票房不到700萬港元。
前幾天電影上線流媒體,也沒有多少人看過。
豆瓣不到5000人評分,分數也不是特別的亮眼。
我是完全衝著鄭秀文去看的,對電影要講的故事並沒有什麼期待。
結果,沒有期待卻收穫了最大的意外驚喜。
現在的港片還敢不走尋常路,是我沒想到的——
《流水落花》
1
她,叫天美(鄭秀文 飾)。
孩子們都叫她天美姨。
天美是一名幼兒園公車接送員。
一天,失業毫無預兆地降臨到她的頭上。
於是,天美決定申請當「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是專門讓一些等待被領養或是等待正式分配寄養的小孩,在這裡能有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
丈夫阿彬問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我們又不是不能生孩子,為什麼一定要當寄養家庭?」
天美說這就是一個賺錢的活兒,並沒有正面回答丈夫的提問。
聰明的你看到這裡,應該也能猜到,天美看似「任性」的決定,背後一定有故事。
很快,他們迎來了第一個寄養小孩,森仔。
森仔不愛說話,無論天美和阿彬說什麼,他都無動於衷。
這一天,天美發現丟了一百塊,怎麼找都找不到。
她看著森仔,森仔起身回房間,蒙上被子,拒絕回應天美。
天美稍微語氣大了點,直接把森仔嚇到尿褲子。
要麼不說話,要麼尿褲子,第一個寄養的孩子,搞得天美有點措手不及。
丈夫安慰天美,這不是孩子的錯,他也沒得選。
一句「沒得選」讓天美陷入了沉思。
那一百塊,的確是森仔拿的,因為他在學校被其他同學霸凌。
霸凌他的同學讓他拿一百塊贖回學生證。
森仔照做了,結果那個學生並沒有把學生證還給他。
兩人因此打了起來。
事後,天美被叫到學校。
本應該是各打五十大板,結果老師搞起了區別對待。
把錯都歸結於森仔,覺得他的性格有問題,是個潛在隱患。
還內涵天美作為寄養家庭並沒有做到位。
2
回家的路上,天美越想越氣不過。
她轉身問森仔,剛才被老師這麼說,你不覺得不值嗎?你但凡說一句話,我肯定站你這一邊。
一直沉默的森仔,終於開口說話了。
同學們嘲笑他,每天都是不同的人接送,一定是個沒父母的孩子。
天美聽完,要拉著森仔回學校跟老師理論。
但森仔不願意把事情鬧大。
看到森仔低著頭,天美開始有點同情森仔。回想之前對森仔的態度,是粗暴了些。
半夜,天美去給森仔蓋被子,順勢躺在森仔的旁邊。
她轉頭看著森仔,眼眶濕潤,似乎有萬般情緒湧上心頭。
和白天要強的模樣判若兩人。
打那之後,森仔和天美還有阿彬之間的相處,變得越來越融洽。
森仔生日,天美二人為他慶祝,還一起合影留念。
結果,一個不速之客,打破了這溫馨的時刻。
來的人是森仔的生母,因為吸毒被剝奪了撫養權。
她不知從哪弄來了森仔的住址,來此大鬧一場。
按照福利中心的規定,出了這事,森仔就不能繼續在這裡住了。
天美聽到工作人員冷冰冰的語氣,當場反駁道:
「貨物嗎?他是一個人!」
3
森仔走後,天美迎來了第二個小孩,菁菁。
天美給她做了餃子,菁菁直接吐掉,說這不是外婆做的味道。
天美沒辦法,帶著菁菁去醫院找她外婆。
趕巧,讓她看到一件荒唐的事。
菁菁的生母把孩子撫養權讓渡給了菁菁外婆。
自己手裡牽了一個,肚子裡懷了一個。
看得出,應該是改嫁了嫌菁菁是個拖油瓶。
菁菁的生母在臨走前,塞給菁菁點錢讓她買零食。
菁菁跟她說了一句,謝謝。
母女之間生分到這個地步,看得天美大受震撼。
晚上,丈夫借按摩之名想行夫妻之實,結果遭到天美的拒絕。
丈夫以為過了這麼久,天美應該可以放得下,重新考慮再要一個孩子。
原來,夫妻兩人曾經有過一個3歲的兒子,可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去世了。
天美至今未能從喪子之痛中走出。
這才是她申請做寄養家庭的真實原因。
她借別人的孩子來治癒自己的傷痛。
其他的孩子,都像是自己孩子的「替代品」。
第三個孩子,小花,是天美用情最深的一個。
小花跟別的小孩不一樣,她管天美叫媽媽。
雖然天美每次都糾正她,但一聲「媽媽」確實叫到了她的心坎里。
小花有先天性的兔唇,已經做過很多次手術。
但她並沒有因此變得自卑和內向,反而特別開朗,和天美也十分投緣。
天美在那一刻,動了收養小花的念頭。
小花有個習慣,要抓著天美的頭髮才能入睡。
這個細節暗示著,天美一步步地走向孩子,也將自己與孩子連接在了一起。
為了小花,天美甚至狠下心戒掉抽了許多年的煙。
她向丈夫提出領養小花的想法,丈夫想問題比較現實。
小花未來的手術費用,很容易壓垮一個普通家庭。
另一邊,一對美國夫婦正申請領養小花。
福利中心有著一套評分系統。
根據財務狀況、教育水平,給領養者打分。
不用想,美國夫婦家庭的評分一定高於天美。
天美的真心,註定是錯付。
4
一向要強的人,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流下眼淚。
小花要走,但還是一口一個媽媽的叫著。
天美破天荒地對小花發起了脾氣。
對小花的不舍,對自己的自責,都被偽裝成了生氣。
小花走了之後,天美有過一段時間不做寄養家庭,出去上班。
後來又繼續重操舊業。
她剪掉了小花最愛摸的長髮。
她要割斷那一段和小花相處的回憶。
同時也表明,她對寄養孩子的心態的轉變。
不會再過度投入自己的感情。
而偏偏在這個時候,天美發現自己的丈夫,在外面還有一個家。
諷刺的是,現實中的鄭秀文也經歷了相同的事。
所以我在看這一段的時候,更加覺得唏噓。
丈夫抱怨天美心裡只有孩子,從未顧及他的感受。
他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他們不可以再生一個孩子?
天美直言,她不敢再嘗試。
是怕生出來的孩子會因為同樣的原因去世。
「生?然後如何?看著他死嗎?」
天美成了困在時間裡的母親。
她選擇把母愛轉移到寄養家庭的孩子身上。
天美沒有選擇和丈夫離婚,因為她要繼續照顧這些孩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美照顧的孩子的年齡,也在增長。
這一次,是一對叛逆的姐弟。
一天,姐弟倆如常出門上學,然後假扮家長給學校打電話請假出去浪。
到了放學時間沒見人回家,天美打電話去學校才知道出事。
最終,天美在一個山上發現了姐弟倆。
兩人以為又要挨一頓罵,結果天美並沒有發火。
知道姐弟倆想去露營,天美滿足倆孩子的願望。
第二天就帶著兩人來山頂露營。
兩孩子開始對天美改觀,知道她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
晚上,孩子們睡了之後,天美和丈夫抬頭看著星星。
滿天繁星,讓天美有感而發。
她曾經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根本不會像別人說的,人死了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兒子去世這麼多年,天美一次都沒有夢見過他。
現在,天美覺得,兒子從未離開過。
而是用他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回來陪伴自己。
天美的兒子去世的時候是3歲。
這些年,來天美家寄養的孩子從四歲到十七歲都有。
天美正是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她孩子成長的影子。
這是支撐她堅持做寄養家庭的最大源動力。
5
時間繼續無聲地流逝。
天美的步伐從矯健變得蹣跚。
以前,總是她走在孩子的前面。
現在,她開始慢慢落在了孩子的身後。
不知不覺,她的寄養家庭已經做了十三年。
她還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孩子,會是她經手的最後一個。
明年男孩就要成年,他表示自己還想繼續住在這裡。
但天美拒絕了。
經過這些年,她明白,任何孩子最終都會離開自己。
合適的時候放手,體面的退出,或許才是最大的關愛。
一天,天美獨自一人在橋上走,頓感不適,暈倒在了地上。
當年奪走兒子的心臟病,如今也把手伸向了天美。
丈夫阿彬難以承受即將失去天美的事實。
但在天美面前,他還是要保持陽光開朗的樣子。
他給天美帶了她最喜歡吃的冰淇淋汽水。
彌留之際,天美只有一個心愿:回家。
恍惚間,天美回到了家中,自己帶過的七個孩子,依次出現在自己面前。
所有人都帶著笑臉,看著天美。
天美看著他們,淚流滿面。
最後,她看到兒子聞著花香,在橋上奔跑,然後把花扔到了河裡。
也許,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換了個地方,和心愛的人再次重逢。
終於,天美合上了眼睛。
從此,丈夫成了獨居老人,他養了一隻黑狗陪伴自己。
繼續慢慢地生活下去。
END
電影的名字《流水落花》,出自李煜寫的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里的那一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電影里多次出現花瓣落入河水,隨著河水飄走的鏡頭。
對於寄養孩子而言,他們就像是「落花」,掉落在了天美這條河流上。
天美所做的,只是順水推舟地把花兒送到下一站。
電影用落花和河流,隱喻寄養家庭的分分合合。
最終通過天美的死亡進一步地升華了主題。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落花」,時間是點綴生命的河流。
一切都將會釋然,喜悅也是,悲傷也是。
在「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的傳統港片面前,《流水落花》就像是一股清流。
它反其道而行之。
不追求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打算引發大眾的情感共鳴。
它只想在92分鐘里,去娓娓道來一個母親的一生。
很多鏡頭語言,有非常濃厚的日影味道,更確切地說是是枝裕和的既視感。
香港電影敢這麼拍的,少之又少。
鄭秀文也是被新導演的劇本打動,才決定零片酬全素顏出演。
她也意識到,香港電影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
只有新生代的新導演們,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敢於走前輩們相反的路,去探索港片多元化表達的可能性。
也許,這改變不了香港電影式微的頹勢,但看到有港片不願沉浸於昨日榮光,而是求新求變的時候。我還是會由衷的感慨:
香港電影,還不想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