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變形金剛》上映。
擎天柱首次在男主面前變形那一段戲,讓人熱血沸騰。
當年在電影院看到這一幕,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第一次真切體會到電影把夢想照進現實的魔力。
之後,但凡有《變形金剛》上映的夏天,都分外讓人期待。
只是,從第二部開始,系列口碑屢創新低。
第五部爛穿地心的評價,讓系列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當粉絲們以為這個系列已經涼透了的時候。
耐克少爺執導的外傳《大黃蜂》又讓人覺得,這個系列還有救。
尤其是片尾以G1造型亮相的擎天柱,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卻引發了人們的空前期待。
誰知,續集一等,就是五年——
《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
從副標題就能看出。
單純讓變形金剛登場,已經滿足不了住主創了。
這下直接把超能勇士搬出來,納入變形金剛宇宙。
預告片一出,果然炸裂。
猩猩隊長和擎天柱同框,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畫面,如今成為了現實。
極大地吊起了我對本作的胃口。
因此,早早買好零點場的票。
帶著極大期待走進影院,結果卻是帶著極大失望走出影院。
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1
從外傳性質的《大黃蜂》開始,這個系列就有意和賣拷貝那五部曲劃清界線。
時間線一下回到了八十年代。
變形金剛的造型也回歸到傳統動畫里G1造型。
這一點對於粉絲來說是很受用的。
因為當年真人版電影上映的時候,就有一部分人無法接受魔改後的金剛造型。
另一個算得上是撥亂反正的改變,則是把主角位置還給變形金剛。
這一部的故事,緊接著《大黃蜂》的結尾。
擎天柱帶領著手下,逃離戰亂的賽博坦星球。
在地球一待就是七年。
此時的汽車人還不知道,他們並不是地球唯一的天外來客。
早在五千年前,巨無霸為了逃避宇宙大帝的吞星計劃,帶著可以穿越時空的鑰匙,來到了地球隱居。
為了保險起見,猩猩隊長將鑰匙一分為二,分開保存。
其中一半鑰匙隨著文物,在五千年後重見天日,還被女考古學家無意間激活。
宇宙大帝的打手,天災。探測到了鑰匙的存在,動身前往地球去搶。
擎天柱需要這把鑰匙,返回賽博坦星球。
猩猩隊長要阻止宇宙大帝的計劃,避免地球生靈塗炭。
兩個領袖有了共同的目標,首次實現並肩作戰。
最終大戰的時長量大管飽,汽車人和巨無霸聯合對抗天災軍團,眼花繚亂,讓人目不暇接。
大結局依然是傳統的邪不壓正,在擎天柱總結式發言下未完待續。
結尾還有一個號稱能讓人尖叫的彩蛋。
這一部《變形金剛》在系列中是什麼位置?
要我來排序的話,應該是:
《變1、2、3》 > 《大黃蜂》 > 《變形金剛:超能勇士》 > 《變4》 > 《變5》
順帶一提,《變5》是系列最爛,應該沒有異議吧。
拋開情懷的加持,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霎時感動,也抵消不了降智劇本的煎熬和角色性格的崩壞。
2
可能有人就會說,變形金剛的故事不重要,看機器人打架就完事了。
好,就算先說特效部分。
比起賣拷貝那三部曲,打鬥場面也是全面倒退,全靠鏡頭快剪,細節根本看不清楚。
前幾部都在大城市裡打,你可以吐槽賣拷貝只會炸炸炸,但起碼能感受到錢花在了刀刃上。
這一部直接在平原開團,省事了不少,但號稱成本高達2億美元,讓人好奇錢都花哪裡去了。
按理說,超能勇士都作為副標題出現了,理應戲份很重才對。
然而看完才發現,他們只是個噱頭,全程工具人兼故事背景解說員,戲份少得可憐。
在動畫片里是話癆的黃豹,電影里幾乎沒有台詞。
一直期待的超能勇士變身,直到大決戰開打才姍姍來遲,而且除了特寫鏡頭給了猩猩隊長,黃豹和犀牛的變身還沒看清就沒了。
飛箭勇士更慘,連變身的機會都沒有。
預告片里出現的宇宙大帝,就是它在電影的全部戲份。
擎天柱作為系列絕對主角,在這一部里竟然沒有讓人留下深刻的動作鏡頭。
《變1》在高速公路上大戰霸天虎、《變2》和天火合體,王者歸來、《變3》手持雙刀放無雙……
這些鏡頭至今也讓影迷津津樂道。
這一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可能也是大部分人最想吐槽的那個,我放到後面說。
比起沒有留下名場面,讓更多人無法接受的,是性格大變的擎天柱。
擎天柱在我們心裡是什麼形象?
果敢、堅毅、一騎當千。
這一點,賣拷貝做得就很好。
在他的電影里,擎天柱承包所有高潮部分的演出,永遠把最帥的一面呈現給觀眾。
到了本片,編劇想要塑造一個有所成長的擎天柱。
起初,他不相信人類,拒絕人類協助汽車人完成任務。
對於家園的渴望,對於戰友的自責,一度讓擎天柱的言行給人很擰巴的感覺。
既要又要,充滿了不切實際的中二感。
和人類團結一致對外後,開始對人類改觀,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弧光,成為一名真正的領袖。
問題是,擎天柱需不需要這樣的成長?
它不是新兵蛋子,在賽博坦星球時,它就已經是汽車人的領袖了。
和霸天虎戰鬥多時,它所經歷的事情,遠比它在地球上經歷的要殘酷得多。
編劇越把它塑造得像人,它就越讓觀眾覺得陌生。
可以說,整個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中,唯一的金字招牌就是擎天柱。
你要動它,就是動搖了整個系列的根基。
更何況,這種自以為是的改動,只是畫蛇添足。
讓擎天柱這個角色的魅力大打折扣。
3
說完特效,接著說劇情。
很多人可能會把鍋又歸結到主演膚色的問題上。
其實,你換成任何膚色的演員來演,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在災難性的劇本面前,膚色問題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人類戲份一向在變形金剛系列裡,都是讓人忍不住要快進的部分。
這一次也不例外,甚至刪掉了也不影響主線的推進。
作為女主高智商體現的那一場盜墓戲,簡直不要太兒戲。
這麼大一個院子,這麼多年就沒有一個人想過去轉動那幾個按鈕,就非得等大聰明女主來不可。
電影剛開始還鋪墊了一下男主的技能,結果全片下來都沒用上。
上一秒要偷東西換錢救弟弟,下一秒就要為了證明自己保護家人挺身而出拯救地球。
面對宇宙大帝的入侵計劃。
他召集汽車人和巨無霸商討計策,本以為他會有什麼高見。
結果他只是想讓大家一起想辦法。
編劇可能也知道,人類角色不能一直廢柴,必須要給他安排高光時刻。
因此,一個可以載入變形金剛電影歷史的時刻出現了。
幻影為救男主,奄奄一息,隨後它把賽博之力給了男主。
零件全部附在男主身上,成為了他的專屬盔甲。
那一刻,男主是鋼鐵俠,是士官長,是美國隊長,是洛克人。
這一段著實把我看驚呆了,原來變形金剛還能這麼玩。
明面上變形金剛是主角,但最後還是要靠人類拯救。
最搞笑的是,擎天柱破壞了鑰匙導致他自己要被吸走,它用斧頭勾住了地台在那掙扎。
鋼鐵俠男主憑一己之力抓住斧頭,要把擎天柱拉回地面。
擎天柱叫他放手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模樣,但其實只要它放手了就可以被吸走也不會連累男主。
這個細節硬傷讓這場戲淪為了笑話。
我嚴重懷疑編劇團里是不是混進了漫威的人。
最終大戰完全是《復聯4》的低配版,只不過雷聲大雨點小。
鑰匙等於宇宙魔方;
天災等於滅霸,只是它得了滅霸的病,卻沒有滅霸的命;
片尾彩蛋的引入方式也跟當年馬可法惹俠的出場如出一轍。
就差男主在拯救世界的時候沒有大喊一句「I am Iron man」了。
超能勇士不僅淪為醬油角色,就連智商也不在線。
我至今想不明白,以巨無霸的科技,要藏起鑰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為什麼非要分成兩半,它這一半還非得交給人類保管。
飛箭勇士把另一半偽裝成文物更是蠢得讓人想哭。
這不就是明擺著會被人類發現的嗎?
猩猩隊長寧願相信低等生物地球人,也不相信它們的種族,它真的,我哭死。
大黃蜂死了,都知道放在能量石上面。
那為什麼飛箭勇士死了,猩猩隊長不那麼做,是電影已經沒有預算給這個角色做特效了嗎?
猩猩隊長說過,傳送裝置不能強行破壞,只能手動輸密碼關閉,否則引起大爆炸地球扛不住。
但後來我們看到,擎天柱破壞了控制台,也沒有引起大爆炸啊。
擎天柱要慷慨就義,猩猩隊長沒有一絲猶豫就說了一句「我們會記住你的犧牲」。
最後又突然掉頭幫忙拉住了擎天柱。
前後動機自相矛盾,就跟玩一樣。
看完整部電影,你也不明白,所謂的超能勇士崛起,到底崛起在哪。
END
結尾彩蛋暗示要聯動孩子寶的另一個IP:特種部隊。
對此,我內心是毫無波瀾的。
匆忙擴張、組建宇宙是什麼下場,DC的前車之鑑難道沒有看到嗎?
人人都想學漫威,但就連現在的漫威,都開始變得力不從心了。
派拉蒙急於把一個衰落的IP捆綁上一個已經涼透的IP,就妄想產生「1+1>2」的效果,多少有點一廂情願。
現在除了阿湯哥的「碟中諜」系列有穩定的口碑和收益外,派拉蒙其餘作品的表現全部一言難盡。
這不免讓我對變形金剛系列的未來捏一把汗。
曾經,變形金剛系列、速激與激情系列、漫威電影在內地呼風喚雨,票房冠軍輪流拿。
如今,這三個頂級IP在內地的票房號召力日漸萎靡。
好萊塢電影是不是已經徹底失去了魔力?
曾經,以宣揚個人理想的普世價值觀,讓好萊塢電影所向披靡。
這一切,在多重平權意識抬頭後,開始發生改變。
這些「政治正確」的騷操作能夠得到美國觀眾的認同,卻不能使全世界觀眾都接受。
遠的不說,就近期的《小美人魚》到《蜘蛛俠:縱橫宇宙 》再到《變形金剛》,主角全是有色人種,但唯獨《蜘蛛俠:縱橫宇宙》你不會在意這個問題,恰恰說明故事才是一部電影最核心的部分。
「政治正確」那一套如果無法拋棄,好萊塢大片面臨的困境便不會改變。
想到電影《封神》官博里的一句話:「角色服務故事,陣容匹配劇情。」
希望現在的好萊塢,也能懂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