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文件傳輸助手」了,給你推薦 7 個比微信更好用的跨設備文件傳輸 App

2023-02-16     少數派

原標題:別再用「文件傳輸助手」了,給你推薦 7 個比微信更好用的跨設備文件傳輸 App

生活中碰到需要跨設備傳輸文件並且儘可能要快的情況時,用 NAS 來應付有些殺雞用牛刀,各個品牌生態內的互傳工具聽上去不錯,但現實情況卻是 大多數人手中的設備並不互通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在系統自帶的快速傳輸功能之外,我們其實還有非常多優秀的獨立工具可供選擇。本文從少數派以往挑選過的數種文件傳輸工具中,挑選了一些簡潔易用、適應性廣並且依然具備可用性的本地傳輸工具,希望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到你。

關聯閱讀: 英特爾出了個軟體,讓你的 Windows 也能與 iPhone「無縫」連接

隨處可用的網頁版隔空投送:SnapDrop

  • 關鍵詞:多平台、免帳號、免 app、區域網傳輸

  • 你需要:穩定的網絡連接

關鍵詞:多平台、免帳號、免 app、區域網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AirDrop 或許是蘋果推出過的最有名的軟體服務了,從 2011 年開始,這個在蘋果生態圈內隨處可用的高速分享功能已經成為了相關產品中的標杆。而 Android 則是到了 2020 年才將之前因為必須依託 NFC 硬體使用而遇冷的 Android Beam 進行修改和整合,推出了 Nearby Share 功能,並且由於谷歌在桌面市場的先天劣勢,Nearby Share 至今還是沒能打通移動到桌面端的傳輸。

於是,各種第三方的傳輸方案紛紛湧現出來,光怪陸離。這其中就包括了 SnapDrop ——一款極致還原了 AirDrop 的介面與使用體驗的網頁版區域網傳輸方案。

如 SnapDrop 的介面所見,它與訪達中的 AirDrop 頁面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完全一致:

得益於 SnapDrop 的傳輸原理,它可以在任何支持 WebRTCAPI 的瀏覽器上使用——這就包括了目前所有 Chromium 內核的瀏覽器,以及 Safari 。

SnapDrop 會自動為區域網內登錄了 snapdrop.net 網頁的設備分配一個由顏色和動物組成的代號,點選對應的設備之後就可以選擇你想要發送的文件了,過程體驗也與 AirDrop 別無二致。

不過,SnapDrop 雖然 在體驗上做到了比肩甚至超越了 AirDrop(畢竟這兩代 macOS 中 AirDrop 窗口卡死的時候是真的不少),也可以用來直接發送一些純文本的短消息,但是受到 API 與傳輸協議的限制,它對於大體積文件的傳輸速度相比 AirDrop 還是稍微遜色一些。

而且 SnapDrop 單次只能傳輸單個文件(即使選擇多個文件也是依次傳輸),無法按文件夾發送,因此如果你想用 SnapDrop 來同步音樂資料庫之類的話就會變得比較麻煩。

你也可以用 SnapDrop 傳一些短文字

但是話說回來,即使僅僅用來作為跨平台的零碎文件傳輸,SnapDrop 的體驗和兼容性都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梯隊,你甚至可以將網頁保存成 PWA 來固定使用它。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由於 WebRTC 的定義,SnapDrop 其實並不是徹底的本地傳輸——它雖然是用區域網來傳送文件,但是各個設備的廣播、尋找和標籤識別則是需要通過一台獨立的 Signaling 伺服器實現,個中細節可以參考少數派的 這篇文章

Signaling 伺服器出問題了怎麼辦:LocalSend

  • 關鍵詞:多平台、免帳號、區域網傳輸

  • 你需要:下載客戶端

關鍵詞:多平台、免帳號、區域網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事出有因,開發者 Tien Do Nam之前也是一個 SnapDrop 用戶,但是在碰上了 SnapDrop 由於 Signaling 伺服器宕機導致設備之間不能互相識別之後,他就開始考慮基於 SnapDrop 的開源框架做一款純區域網的文件傳輸工具,LocalSend 由此誕生。

與 SnapDrop 有瀏覽器就能使用不同,LocalSend 是需要在各個設備上分別下載 app 使用的,目前支持 Android、macOS、iOS、Windows 與 Linux 平台。

macOS 版的程序介面,可以看出 LocalSend 的交互主要還是基於 Android 的設計規範開發的

在使用邏輯上,與 SnapDrop 先選擇設備再選擇文件相反,LocalSend 使用的是「發件箱」的邏輯,你需要先在程序內的發送區選擇好想要傳輸的文件,再點擊要發送的設備開始上傳。

如果你一直將 LocalSend 掛在後台使用的話,這個發件箱是需要你來手動管理的,或者在退出程序後清空。

並且與 SnapDrop 的限制一樣,LocalSend 目前也不支持傳輸文件夾,想要大批量傳輸文件的話還是得先把文件壓縮到一起。

由於同樣是基於本地網絡傳輸,LocalSend 的傳輸速度會在相當程度上受到你使用的網絡規格的影響,比如在嘗試將一部大約 4GB 的電影發送到手機上時,回報的平均速度在 13~15MB/s 左右,傳輸完成用了大約 5 分鐘——在 5Ghz Wi-Fi 下並不算理想,但用來傳輸照片或者文檔的話是綽綽有餘了。

峰值速度在 15.5MB/s 左右

遠不止文件傳輸那麼簡單:AirDroid

  • 關鍵詞:多平台、多功能、區域網傳輸

  • 你需要:穩定的網絡連接

關鍵詞:多平台、多功能、區域網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比起 SnapDrop 和 Local Send 這樣純粹的文件傳輸服務,AirDroid 顯然想得更多。

如果你下載了 AirDroid 客戶端,或者使用它的網頁版入口的話,你會吃驚於「文件傳輸」只占了頁面中多么小的一塊區域——比起在電腦和移動設備之間互傳文件,AirDroid 主打的其實是全套的「無線控制」業務,你幾乎可以通過它來控制區域網內安裝了 AirDroid 客戶端的 Android 設備的全部功能。

左側的功能列表之豐富,幾乎可以看作是給所有 Android 設備的三星 DeX

而如果只將 AirDroid 作為區域網內的文件傳輸工具的效果如何呢?取決於你使用的是網頁版還是 app ,用 AirDroid 來傳文件的評價可以是從「還不錯」到「不太行」區間內的任何一種。

首先,如果你使用網頁版遠程連接來傳文件的話,雖然你可以訪問 Android 設備中的所有文件路徑,但是 單次傳輸的文件大小被限制在了 30MB,即使付費成為高級帳戶也只能傳輸不超過 100MB 的文件。

但如果你願意在電腦上下載客戶端,並且只用它來傳輸文件的話,那麼 AirDroid 的體驗其實還不錯。雖然在不註冊不登錄的情況下你只能通過區域網無線連接的方式來傳輸,但是 速度至少可以跑滿區域網的帶寬,並且沒有任何的文件體積限制

功能純粹的無網絡傳輸:MacDroid

  • 關鍵詞:免帳號、離線、需付費、數據線傳輸

關鍵詞:免帳號、離線、需付費、數據線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相比上面 AirDroid 功能的玲琅滿目,名字十分甚至九分相似的 MacDroid 則單純很多,它的功能只有一個: 在 macOS 上把 Android 設備識別為移動硬碟從而進行文件管理和傳輸。

啟動 MacDroid 後,它會提示你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連接 Android 設備。要麼通過開啟安卓調試橋(ADB)、讓它通過 shell 指令訪問機內文件,要麼將 Android 設備的連接模式改為「傳輸文件」、以 MTP 的格式讀取設備。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連接後,MacDroid 都會將已連接的設備直接顯示在訪達的側邊欄中,進行文件管理的方式和使用移動硬碟別無二致:

並且 MacDroid 可以同時掛載多台設備,你可以直接將 Mac 作為中繼直接在兩台 Android 設備之間通過數據線進行文件傳輸。

儘管 MacDroid 在不付費的時候只允許你以「只讀」的方式掛載設備,雖然無法向裡面寫入任何東西,但你其實是可以從裡面向電腦里拷貝數據的。

一旦你想發送一些文件給 Android 設備,MacDroid 的價格是每年 20 美元

但如果你不想給 MacDroid 交錢的話:Android File Transfer

  • 關鍵詞:圖形介面、免帳號、離線、數據線傳輸

  • 你需要:下載客戶端

關鍵詞:圖形介面、免帳號、離線、數據線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作為一款單純可以為 macOS 提供識別 MTP 協議的「掛載器」來說,MacDroid 每年 19.99 美元的訂閱費還是有些讓人心痛的。而如果你不想花這筆錢的話,谷歌其實很早就已經有了一個本家的解決方案——這個長得有些「毛坯房」的窗口就是 Android File Transfer的主介面:

相比 MacDroid 還可以使用 ADB 強行掛載設備,Android File Transfer 的原理更加單純一些——它需要連接的 Android 設備將 USB 連接模式改為「文件傳輸」模式,然後為 macOS 提供對於 MTP 協議的識別。

Android File Transfer 的文件管理窗口不像 MacDroid 那樣無感,也不支持在 Mac 上對 Android 設備裡面的文件進行複製黏貼和剪切之類的移動操作。換句話說, 除了把文件複製進去或者複製出來之外,它能做的就只剩下創建文件夾、重命名和刪除文件了

不過對於簡單的文件傳輸和數據同步,上述的功能其實也已經足夠, 在傳輸文件的過程中也可以輕鬆跑滿接口或者是數據線的最大帶寬。再加上 Android File Transfer 和 ADB 兩者都可以算是來自谷歌的官方傳輸方案,並且都是徹底的離線工具,其 可靠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區域網傳輸何必只限於區域網:TailDrop

  • 關鍵詞:多平台、高整合度、區域網傳輸

  • 你需要:下載客戶端

關鍵詞:多平台、高整合度、區域網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你或許還記得,春節前的少數派首頁文章中就出現過 Tailscale 這個名字。Tailscale 是一個基於軟體定義廣域網(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SD-WAN)技術提供遠程的內網訪問的工具,可以部署在各種平台、甚至是你的 NAS 上。

關聯閱讀: 這個不花錢的方法,讓你可以遠程訪問家裡的設備

在內網訪問功能之外,Tailscale 也提供了一個跨平台的內網文件傳輸服務 TailDrop 。想要使用 TailDrop 的話,你需要首先在所有設備上都安裝 Tailscale 的 app 並且登陸,在登錄帳號的過程中 TailScale 就會詢問你是否要將當前設備連接到你的帳號:

建議大家選擇用微軟帳戶登陸 Tailscale

添加設備完成後,你就可以在這些設備之間使用 TailDrop 功能相互傳輸文件了。與其他共享軟體往往使用一個獨立的頁面作為交互區域不同,TailDrop 會以系統自帶的分享選項出現,只需要打開需要傳輸的文件、在分享菜單中選擇 Tailscale、再選擇目標設備即可。

但如果用 Tailscale 發送 HEIF 照片的話,文件格式會被轉換成 JPG

雖然 Tailscale 與系統的整合度極高,分享的過程也是最符合「設備原生」的體驗,但是它在單純的文件傳輸方面仍然 有一些細枝末節做得不太好

比如 Tailscale 的 macOS 客戶端在接收文件時是不會有任何通知提醒的,它只會悄無聲息的把接收到的文件保存到設備的下載目錄,至於文件發送成功與否全都要在發送文件的設備上查看。

不過得益於 Tailscale 所基於的 SD-WAN 協議和「免確認傳輸」的特點,如果你需要在出門在外的同時向區域網內的設備傳輸文件(比如旅遊的時候實時向家裡的電腦同步照片)的話,Tailscale 將會是一個可行的方案,或者直接在兩台不在同一區域網內的設備(比如同時在使用流量的兩台手機)之間傳輸文件:

如果我偶爾也想給別人發點文件怎麼辦:Send-Anywhere

  • 特點:多平台、向外分享、區域網傳輸

  • 你需要:下載客戶端或使用網頁版

特點:多平台、向外分享、區域網傳輸

關注少數派,在後台回復「0216」即可獲得相關連結。

除了在開頭提到的自己同步照片的場景之外,「本地文件傳輸」中其實還包含了另一類場景:一位朋友來家中做客,如何在不使用即時通訊軟體的前提下向他發送一些自己拍攝的照片和視頻?

誠然,前面提到的 SnapDrop 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它所必須的 Signaling 伺服器的穩定性卻參差不齊,區域網內「優勢在我」的 LocalSend 又需要先下載軟體才能使用。這種時候,支持 P2P 連結分享文件的老牌文件傳輸工具 SendAnywhere 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雖然 SendAnywhere 目前有自己的帳號系統和付費功能,也在各大平台上提供了 app ,但對於頻率不高的小規模文件傳輸來說它的網頁版其實就已經足夠(只不過在手機上你還是需要強制請求桌面版網站才能發送或者接收)。儘管 SendAnywhere 的頁面布局看起來有些鬆散,它的功能區實際上劃分的很明確:發送文件,或者接受文件。

選擇想要分享的文件後,你就可以選擇分享方式了——而這也是 SendAnywhere 的獨門絕技:如果想要在區域網內傳輸的話,你可以選擇使用「直接分享」。此時,SendAnywhere 會生成一個 10 分鐘內有效的 6 位數字密鑰,你只需要在接收端輸入密鑰就可以實現內網傳輸,速度只取決於家里的網絡規格。

而如果你註冊了 SendAnywhere 帳號的話,就可以使用「連結分享」了,此時 SendAnywhere 則會將文件分散上傳到 P2P 網絡中,並且生成一個分享連結。48 小時的文件有效期內,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網絡來下載這個連結所指向的文件,此時的傳輸速度取決於接受者的網絡狀況和 P2P 節點的分布情況。

文件的上傳與異地無 app 下載

在僅僅註冊、不支付任何費用的前提下,每個帳號可以最高上傳 10GB 的待下載文件。而這樣的傳輸模式也就意味著 SendAnywhere 的運營是有著不小的伺服器開支的,因此在它的使用過程中會有廣告的存在——但是數量非常克制,絕沒有到影響使用心情的程度——你可以選擇支付 5 美元關閉廣告,順便支持一下運營團隊。

結論:術業有專攻,別用張小龍

長久以來,各個品牌各個平台在文件傳輸這件事上的「分而治之」已經給我們的使用帶來了數不勝數的煩惱,甚至反過來逼迫我們將原本只是用來聊天通訊的社交軟體當成了傳輸文件的終極手段。

這樣能用嗎?能用,但也真的不好用。第三方軟體市場中擁有無數的開源解決方案,其中不乏類似 LocalSend 這樣的優秀選手。雖然在文件的遠程、異地傳輸上我們仍然需要藉助各類雲盤或者 P2P 方案來解決,但是至少從桌前的本地傳輸開始,我們可以真正的「不將就」一次,讓專門的軟體來做專業的事。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833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PostMeridy

責編:廣陵止息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645107be4d070142b5359a2d440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