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湯與喝湯

2019-07-22     洛陽車人

在洛陽老城或瀍河區,一般大家把能「品湯」的人叫「老喝家兒」。這些老人家,針對瀍河東西兩岸兩個區域,能如數家珍的道出隱秘在小街深巷的「好湯」。

「不放鹽、不要菜」就是為得「品」味,這與年輕人的喝湯截然不同,牛肉湯的精髓在「品」中高升,在「品」的過程中升華。

東關「馬武周牛肉湯」店坐落在老城牆上,東邊的護城河早已成了家屬區。實際上,「老喝家兒」記憶最深的不是「馬武周」而是他的夫人:鐵菊花。

一位屠宰場的女師傅,能單人宰一頭牛的女強人,能在「水閘處」開湯館,吸引「老喝家兒」的女能人。

這間沒有招牌的小店,如今應該是她們的姑娘經營,生意依然火爆…圖片未能顯示是我去的太早。

「不放鹽的甜湯」才是洛陽牛肉湯的精華,可我等沒這個本事兒品出高檔次的品味。今天早晨,我再試試?

店家不放鹽是傳統,好與不好就看你自己的味蕾感悟了。耐住性質品:清香綿潤,淡香中有一股骨髓的綿薄清純…堅持喝下去,兩塊「鍋饋」快完時,我真的有點無法控制的放了一點鹽…呵呵,特殊的香味再次誘人:這不是原來「正義街牛肉雜肝湯」的味道嗎…奇怪了啊,一碗湯,兩種不同的風格,竟然又讓我找回了:40年前正義街的獨特風味。

沒有招牌,不起眼兒的小店,卻有著「大名氣」,好喝還得去「品」,不是簡單的…喝。今天的一碗湯,我似乎找到了「品」的高檔,「品」的儒雅。

鍋饋,燒餅都乃上乘,面香味無丟失,難怪我今天吃了…兩份呢。

品湯與喝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也不是網絡噴子們能噴出啥名堂的,有耐心有涵養就去這家小店「品」味,而不是「滿嘴跑火車」的胡扯八道,說出道理,品出風雅才是高人,洛陽老城,瀍河區的「老喝家兒」可不像噴子那樣「胡噴」,好湯:他們會相互捧傳頌,不好的會低調走人,不再回頭……

這就是洛陽湯城,儒雅的品湯爺們兒的風範……

在洛陽…最好的牛肉湯就是…不放鹽……叫…甜湯,得去…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9amM2wB8g2yegNDeK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