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如何清除?醫生講得清清楚楚:不同斑塊不同方法

2022-07-13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頸動脈斑塊如何清除?醫生講得清清楚楚:不同斑塊不同方法

大周末老張給我打電話,說上周查了個彩超,發現脖子長斑塊了,覺得特別難受,想做手術,把斑塊取出來。

我讓把檢查發過來看看,結果一看是頸動脈斑塊。

我告訴老張,很多人都有頸動脈斑塊,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斑塊都得做手術。老張的斑塊不大,且是穩定斑塊,我建議他去查個血糖和血脂,如果高再說吃不吃藥。但應該先把煙戒了,少喝酒,沒事多運動,吃飯別太咸太油,這樣就能控制斑塊的進展速度。而不是看到斑塊就得馬上手術,即使做了手術,把斑塊去掉,不堅持健康的生活,還會再次長斑塊。

一、頸動脈斑塊是個常見問題

我國成年人約1/3都有頸動脈斑塊,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越來越高,男性多於女性。頸動脈粥樣硬化一般從青春期開始逐漸發生,40歲後變得明顯,到了60歲,幾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其實挺重要的,簡單說頸動脈是心臟供應大腦血液的一條交通要塞,一旦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嚴重的斑塊脫落會引起腦梗死,約1/3的腦梗死都是頸動脈斑塊脫落引起的。但大家也不要過於擔心,正規對待就能降低風險。

二、斑塊分為穩定和不穩定斑塊

最簡單最常用的檢查頸動脈斑塊的方法就是B超。

易損斑塊:

如果我們做完B超,B超提示:斑塊表面不光滑、不規則形狀;超聲檢查提示低回聲或沒有回聲。那麼這種斑塊一般就是不穩定的斑塊,也叫易損斑塊。

易損斑塊,不穩定,容易脫落,這類斑塊破裂後形成血栓就會導致急性腦梗死。

各種原因導致內皮細胞脫落伴有表層血小板聚集、炎性細胞浸潤、細胞因子左右、纖維膜破裂、大脂質核心等等,都能引起易損斑塊形成,從而誘發急性腦梗死。

非易損斑塊:

如果我們做完B超,B超提示:斑塊表面光滑,外形規則。超聲檢查提示等回聲或強回聲。那麼這就是穩定斑塊,這種斑塊不易脫落。

所以,如果是易損斑塊要格外重視,如果是非易損斑塊相對風險較低。

三、發現斑塊怎麼辦?

1、穩定斑塊

如果B超提示是相對穩定的斑塊,斑塊造成的血管狹窄<50%;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在正常範圍。那麼可以繼續觀察,定期複查,比如6個月後複查頸部超聲,這期間需要檢查血糖、血壓、血脂,如果發現三高,要積極控制。

不吃藥不代表置之不理,發現斑塊都需要改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喝酒、久坐不運動、不健康飲食、肥胖等等都需要改變。

2、不穩定斑塊

對於不穩定斑塊必須在健康生活基礎上,並且積極控制三高,同時需要長期服用他汀藥物,他汀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從而降低斑塊進展速度,同時抗炎穩定斑塊,防止斑塊加重,防止斑塊脫落,防止腦梗死。同時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預防腦梗死。

四、哪些斑塊需要手術

絕大部分頸動脈狹窄都不需要手術治療,當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影響大腦正常血液供應,才需要評估後決定是否手術。引起症狀的頸動脈狹窄,無創檢查狹窄≥70%或血管造影狹窄≥50%;或沒有症狀但血管造影狹窄≥70%。

可採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從頸部皮膚進刀,剝離出頸動脈,然後將血管剖開,將內壁的斑塊剝離然後切除,後再將血管縫起來。這樣就能去除斑塊,但一方面手術有風險,不得已才需要手術,一方面斑塊的根源在於三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即使手術去除斑塊,也必須堅持上述治療,以免再次斑塊加重。

除了外科手術,還可以通過支架技術,把狹窄的血管支撐起來,這個在心臟放支架一個道理。放完支架,斑塊就會被擠到血管內壁,官腔恢復正常。同樣,即使這樣,隨後也必須長期吃阿司匹林和他汀,以及控制三高和健康生活。

總之,理論是確實可以通過手術去除頸動脈斑塊,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且這種方法也並非一勞永逸,只是治標不治本。治療頸動脈斑塊的根本還在於健康生活和控制三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5bd167fcbab2c7e10df38d9997a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