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紅書做電商,引流大於賣貨

2022-07-18     燃財經

原標題:我在小紅書做電商,引流大於賣貨

圖片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丨侯燕婷

編輯丨饒霞飛

「我妹妹隨手拍了一張腿的照片,說了一句『腿瘦不下來』,就在小紅書爆了,有超過5000個贊。」米米一直覺得小紅書流量很好,但她自己在上面開了店鋪之後,發現並非如此。

以前,她會將自己淘寶店的產品分享在小紅書上,帖子觀看量能達千次,有不少點贊、收藏,也會有很多人留言及私信詢問她購買渠道。

「但一說『去某寶搜索』相關內容,很快就會被刪除,小紅書也會發消息警告,並建議在平台開店。我一想這樣很麻煩,那不如在小紅書開店吧,直接掛商品連結,用戶也不用去淘寶搜索、下單,體驗也更好。」尋思著,今年5月,米米就在小紅書開了店鋪。

然而,開店之後她再發布筆記,第一次有100次閱讀量,第二次直接降到50次閱讀量,之前的熱鬧景象歸於平靜。一個月過去,她僅僅賣出一單產品。無奈之下,她選擇了關閉店鋪。

「一來人們看到有廣告,就會本能抗拒這個內容,不再相信你。二來我已經從流量貢獻者變成流量分享者,需要流量就是要給錢的吧。」米米對燃財經總結道。

多位商家對燃財經表示,選擇在小紅書開店,是因為這個平台流量精準,擁有一批消費能力相對較高的用戶。

2021年12月,2022小紅書商業生態大會上提到,截至2021年11月,小紅書擁有2億月活,其中72%為90後、一般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女性用戶比例為70%。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用戶不知道小紅書還有購物功能。

一位廣州的90後女性告訴燃財經,她每天有空就會刷小紅書,每天使用時長超過半小時,穿搭、美妝、旅遊、拍照是她主要看的內容,但她沒在小紅書買過東西,「我甚至不知道它有電商。」

無獨有偶,一位北京的95後女性用戶也告訴燃財經,她都是在小紅書看種草筆記,然後去淘寶、京東下單。

一位接近小紅書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士對燃財經表示,小紅書的電商業務是為了滿足社區用戶的購物需求,「小紅書在探索內容打通交易的模式,從種草到拔草的閉環鏈路,但它始終是一個內容社區,優先滿足的是內容社區。」

燃財經獲悉,小紅書在首頁底部有「購物」一欄,點進去即是商城模式。7月9-17日,商城還在進行「夏日市集」活動,「跨店每滿200減15」。但首頁沒有出現活動宣傳痕跡。

圖片

來源/小紅書 燃財經截圖

「零售電商行業是個流量和規模的遊戲,小紅書這點流量不足以支撐其做到千億規模。一些長尾品牌在上面銷售,一年賣幾億元,最多十幾億元,湊合著做。」電商分析師莊帥坦言,小紅書與知乎、微博一樣,是「內容型邊緣電商」,「以他們的運營模式做不了主流電商平台。」

圖片

引流大於賣貨

對於中小商家來說,小紅書的成交規模不大,比不上引流價值。

一開始,米米也是看到小紅書的流量價值,想將其作為一個引流渠道。「在淘寶,就是花錢買流量,而小紅書內容自帶流量。」

2021年8月,小紅書推出「號店一體」機制。以往的企業號、個人號、認證博主號不復存在,而是統一被調整為專業號和非專業號。專業號可以零門檻開店,不需要企業身份,也沒有粉絲數限制。同時,小紅書關閉筆記好物推薦功能,關閉帶貨筆記中淘寶連結的權限,並嚴厲打擊「軟廣」筆記,疑似「軟廣」的筆記直接被限流。

隨著,小紅書內容審查越來越嚴格。米米這樣的淘寶商家,無法再直接引流,繼而加入小紅書電商隊列

但在小紅書開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米米指出,開店之後會有商家任務,比如上傳一定件數產品、發布一定篇數筆記,平台就會獎勵流量。「但獎勵是以薯幣形式,比如獎勵500薯幣,推廣一個筆記可能要1000薯幣,剩下500薯幣就得自己花錢,相對於給你打五折。」

米米賣的是家居用品,店裡產品數量不多,而她自身對於內容營銷也不太在行,在不投流(購買流量)的情況下,完全獲得不了流量,更別提轉化。

「在淘寶,我不用天天想著怎麼發營銷的內容,頂多剪一兩個視頻。而小紅書客戶群體要求比較高,沒有精緻的照片、有質感的視頻,產品再好,也吸引不了她們。我商品有限,也沒有場景,沒法天天發,推廣效果不好。」

她也試過找家居博主合作,但對方以「不需要」該產品為由拒絕了。

準備關店的時候,米米發了一篇「小紅書開店規則以及注意事項」的分享筆記。一開始還是沒人看,但店鋪關了之後,這篇筆記的流量就上來了,如今點贊、收藏和評論都過百。

圖片

圖/米米筆記 來源/小紅書 燃財經截圖

「可能作為商家去推廣產品,用戶還是有顧慮,自己說好不是好,別人說好才是好。」她還是準備做回生活分享的帳號。

不同於只開店一個月的米米,薇薇已經堅持三個月了,且月銷量達到幾萬元。但她告訴燃財經,現在仍然只是將小紅書當作引流渠道,「這個成交量賺不了多少錢。」

薇薇做東南亞進口燕窩的零售和批發,客單價較高,主要銷售場景在微信朋友圈。原來,她也像米米一樣,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產品,很多人諮詢,她也進行引流。後來,小紅書審查機制趨嚴,她被多次禁言,有時候是7天,有時候是一個月。

「如果這樣下去,這個號就廢了。因為問的人挺多的,流量還可以,我不想放棄,就應邀開店了。」她告訴燃財經。

薇薇發現在小紅書開燕窩類目的店鋪相對容易,資料提交齊全,就可以免費開店了。

她也打聽過抖音電商。但在抖音,經銷商身份開一個燕窩類店鋪,費用起碼五六萬元。「並且,抖音價差很大,競爭激烈。相對而言,小紅書燕窩店比較少,人群質量高一些,不像抖音那麼雜,消費預算也比抖音高。」

跟其他電商平台類似,小紅書商家在提現的時候,需要扣0.07%的渠道費及交5%的佣金。三個月下來,薇薇被扣除約2500元。她告訴燃財經,由於利潤不高,她在小紅書的定價就比朋友圈提高5%,以抵消佣金支出

「小紅書的優勢就是流量還可以。比如點進『購物』裡面,搜索'燕窩',第二排或第三排就能出現我的店,旁邊可能就挨著大品牌小仙燉、燕之屋等。」她告訴燃財經,如果在淘寶,沒有開通直通車,那消費者是搜索不到她的店鋪的。

不過,小紅書也存在同行競爭。薇薇發現,會有商家用小號私信她的粉絲,用優惠100元等方式吸引走她的顧客,「有信任我的客戶截圖給我看,我才知道還有這種事情發生。」她也明白,100元並不是小錢,消費者很容易被引流,「但利潤本就不高,還要交佣金,100元我便宜不了。」

薇薇告訴燃財經,現在她在小紅書店裡上架體驗裝,下單購買的用戶,會附帶收到有微信二維碼的卡片。藉此,不經過平台審查,她也能將小紅書客戶轉化為私域流量。

「對於客戶而言,小紅書定價比朋友圈高,基本上後來他們都選擇在微信跟我交易。」她說道。

圖片

電商場景未成熟

對於薇薇而言,小紅書似乎難以取代微信朋友圈,成為她的銷售渠道。因為在小紅書開店,她遇到諸多困難。這讓她認為,在這個平台達成交易,稍顯費力。

開店之後,平台讓薇薇進行「藍V」認證,每年費用600元,並表示認證後會獲得流量傾斜。但她感覺,「藍V」認證之後,流量並沒有增加,反而像是被「監控」,對她引流行為的審查更加嚴格了。

有一次,薇薇在筆記評論區表示,她的店鋪是「藍V」認證的,平台將這句話屏蔽掉了。「一開始小紅書告訴我,官方『藍V'認證後,可以增加用戶信任度。但現在不讓我拿出來說,我很不理解。我去問平台客服,客服也解釋不清楚。」

最近,小紅書工作人員打電話給薇薇,說她一周銷售額8000多元,店鋪流量、交易量都在上升,可以投流推廣一番,比如儲值5000元或1萬元。但薇薇跟一位同行交流發現,對方充值了5000元後,筆記流量是增加了,但真正進店的人數不到十分之一,轉發則更低。

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一來我還沒有達到5000元利潤,二來這個流量我不知道真實性,『小眼睛』(指小紅書筆記顯示閱讀量的標誌)是增加了,但可能是機器人,有什麼用?」薇薇說道。

但最讓薇薇頭疼的是,小紅書電商有「代運營」制度。

如同淘寶、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台,小紅書也有客服「三分鐘回復率」的考核。「之前是30天考核率不低於80%,現在變成7天一個考核周期,如果一個月里有兩周不達標,就要被分配官方客服,代運營三個月後,你才能申請回來。」她解釋道。

作為個體戶,薇薇自己就是店鋪客服。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1點,她都要在電腦前盯著店鋪消息,不敢掉以輕心。「有一次我去洗衣服,有一條消息過了7分鐘才回復,那一天相當於白乾了。就得找朋友來聊幾個來回,我們叫『做數據』。」

之所以這麼上心,是因為薇薇不想被代運營。

「賣燕窩還是需要一些專業知識的,代運營又不懂這些,三個月會極大影響銷量。我不明白平台是怎麼考慮的。如果說我回復不及時,我的店鋪流量會減少,那我認為這是公平的。但讓不專業的客服來降低我的成交量,平台收到的佣金不也減少了?」她表示,店鋪利潤也不足以支撐她聘請一個客服。

此外,薇薇發現小紅書的退貨機制也存在問題。有一次,一個客戶買了一盒燕窩,拆開吃了一盞,覺得不符合他的預期,想將剩下的退貨。沒想到,小紅書無法像淘寶一樣,支持退部分錢款,需要申請工單,走平台的審核流程。「這個流程走了72小時。最可笑的是,因此我的店鋪退貨率降到了3.8,但這明明是平台花的時間,卻算到我的頭上。

還有,小紅書的回款速度比較慢。如今,店鋪訂單自動確認收貨的時間是21天,加上7天回款時間,正常情況下需要28天,商家才能收到回款。「我資金還是充足的,但一個月時間是太長了。」為此,她傾向於在朋友圈達成交易。

上述接近小紅書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士認為,作為電商平台,小紅書嚴管商家的引流行為,是為了消費者的體驗和交易安全考慮。小紅書官方公告顯示,4月平台上線「品牌違規分」制度,對品牌的違規營銷行為進行處分處置。

不過,薇薇表示,她也有一家「閒置」淘寶店。如果微信好友對她信任度不夠,可以去淘寶下單,「因為普通淘寶店不收佣金,定價也跟朋友圈一樣,只不過回款慢一點。」

不過,儘管小紅書平台還不成熟,薇薇還是想將小紅書店鋪開下去,堅持一年甚至兩年。因為小紅書社區流量還是可觀,她也研究出一套運營方式,「我會在首頁推薦的其他燕窩相關筆記下面評論,分享一些個人知識與觀點。很多人看到我的評論,會點進我的主頁,來關注我。」

最近小紅書的「夏日市集」活動,薇薇也報名參加了。她說,「200減15」的活動對於她來說只能保本,但活動能增加成交量,進而引流到私域。

圖片

難成規模電商

許多中小商家遇到跟米米、薇薇相似的狀況。但在小紅書,也有部分商家如魚得水,成熟地將流量進行轉化、變現。

家居用品商家小澤告訴燃財經,從去年12月開始入駐小紅書,如今他的月銷量已經達到50-80萬元,成為小紅書家居產品領域的頭部商家。

燃財經獲悉,小澤在小紅書運營包括「靜靜生活好物」等近30個帳號。其中「靜靜生活好物」有17.7萬粉絲,這個帳號每天日更一個生活好物短視頻,內容高度貼合小紅書「精緻生活」的調性。而在不同帳號,日更的視頻也都不一樣。

圖片

圖/小澤帳號 來源/小紅書 燃財經截圖

小澤表示,選擇小紅書電商,是因為這是種草平台,用戶比較高端,多位於北京上海等一線、新一線城市,高凈值用戶較多,「雖然是個小眾平台,但人群消費力也高。」

小澤介紹,一開始也是靠投流才將帳號做起來的,如今每月投流費用也需要十幾萬元。「剛開始流量比較好。因為開店那會,小紅書剛完成電商閉環不久,大力扶持商家,有流量鼓勵,有各類優惠券,做起來比較容易。」

他分享道,要做好小紅書,要懂得平台的底層邏輯,以及用戶的需求。「小紅書是種草平台,所以我們是站在用戶的角度,針對用戶需求做內容分享,首先是要真實,其次是內容要多樣性。」他認為,做好小紅書店鋪運營,需要很多優質內容去服務用戶,否則沒辦法轉化。

但他表示,現在小紅書商家越來越多,流量也沒有那麼好了,近幾個月流量都在下滑。尤其是618大促之後,小紅書流量收緊。

除了小紅書,小澤還做抖音、快手的店鋪。儘管幾十萬元在小紅書已經是不小的規模,但小澤透露,他在抖音的月銷量能達到500萬元。

「小紅書流量比較精準,轉化也還可以,但確實比較小。小紅書流量呈現中長尾效應,視頻有持續的流量,但跑得很慢,不會像抖音、快手,流量很大,一下子就爆了。」小澤說道。

上述接近小紅書的網際網路從業人士指出,從小紅書用戶心智來看,購物難以成為其主要功能。很多商家會把小紅書當作一個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目前,小紅書探索的是符合內容社區調性的特色商業,優先保障社區用戶體驗,再進一步尋求內容與商業的平衡。

他指出,現在入駐小紅書的商家,一是部分海外小眾品牌商家,尤其是未進入中國市場但已經在小紅書社區出現過的品牌,會優先選擇這個平台;二是一批年輕、小眾的設計師品牌商家,如一些手工藝人、生活美學家等,他們傾向於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年輕人直接交流,也會選擇在小紅書開店;三是淘寶、京東等主流電商平台的商家,選擇將小紅書作為一個增量渠道。

圖片

圖/韓國小眾服飾品牌chuu店鋪直播間

來源/小紅書 燃財經截圖

早在2014年,小紅書就上線自營平台「福利社」入局跨境電商。但隨著大公司與大資本的下場,小紅書難以分得市場份額。之後,小紅書嘗試自營電商和引入第三方商家入駐。

2019年初,小紅書還對電商業務進行拆分,原社區電商事業部變為「品牌號」部門,圍繞入駐品牌進行從社區營銷一直到閉環交易的資源整合。今年初,小紅書再次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原有的社區部和電商部將合併成新的社區部門。

但多次嘗試下來,小紅書的電商還難以形成規模。目前,廣告業務仍是小紅書的主要收入來源。

「現階段電商想要做到抖音和快手的規模,手上至少要有1000億元。拼多多也是準備了三五百億元,跟淘寶、京東死磕才做起來。」莊帥指出,沒錢、沒流量的情況下,小紅書的體量做不了規模電商。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米米、薇薇、小澤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39fd2998f1dcc5a401dfb232855c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