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註:本文為少數派 Prime 會員的試讀文章,少數派 Prime 會員是少數派推出的讀者權益增值服務,它是一個包含內容、周邊、活動權益在內的綜合服務,你可以 了解更多。
折騰筆記和寫作工具是我一直以來的愛好之一,由於我同時在用 Mac、Windows、iOS 和 Android 設備,這四個主流平台上的筆記應用也就順帶被我體驗了個遍,每隔不久,我都會進行一次筆記應用切換,順便搜搜有沒有新品出現,儘量保持對不同產品的新鮮感。
就在最近,我將主力手機從 iOS 換到了 Android,而在使用 Google Keep 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數據不同步的問題。一氣之下,「找個更好的輕量筆記應用」的想法再一次鑽進了我的腦中。
我對筆記應用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輕快簡潔,打開後可以迅速進入寫作狀態。iOS 上的 Drafts 就是這樣一款 app,但 Android 上一直沒有可以全方位對標的標杆產品;
支持全平台同步。跨生態的數據同步一直是應用開發中的一大難點,正因為有著生態隔閡的存在,大量 Apple 平台上現存的優質應用都無法完全滿足我的需要;
在進行搜索時,我找到了一款名為 Standard Notes的應用。進一步了解產品介紹後,我意外地發現它不僅可以在功能上滿足我的要求,還有一套很好玩的插件生態值得探索。於是,我果斷將其各平台的客戶端都裝上,開始了新一輪的筆記應用折騰之旅。
▍一個簡單好用的純文本管理工具
「極簡」是 Standard Notes 的設計理念,也是初次這款產品時的直觀感受。Standard Notes 以白色為主色調,介面布局和其它筆記類工具大同小異,分為文件管理、筆記標題和文字編輯三個基本區域,底部則有功能拓展按鈕。
Standard Notes 的介面元素
對於未購買高級版的普通用戶而言,Standard Notes 所能提供的基礎服務就是純文本編輯和管理。如果註冊並登錄 Standard Notes 帳號,還能進行免費的全平台數據同步。
文字編輯區上方有標題欄、標籤欄、工具欄,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按鈕則會彈出功能欄,Standard Notes 的核心功能都聚集於此。其中,工具欄的「選項」(Options)只有三項內容,分別是「開啟等寬字體」(Monospace Font)、「語法檢查」(Spellcheck)和「邊緣重新調整」(Margin Resizers),都屬於看字面意思即可理解其作用的功能;「編輯器」(Editor)和「動作」(Actions)需要外部插件支持,下文會詳細敘述;「歷史」(History)則為版本管理,點擊對應的時間點即可回溯當時的文字狀態。
工具欄的各選項都不難理解
功能欄里的三個主要功能都和數據保護有關,「禁止編輯」(Prevent Editing)可以鎖定當前的筆記狀態,防止文字被誤操作等刪改,我平時會將一些 Instagram 標籤保存在筆記中,然後開啟這個功能,便於隨時複製調用;「顯示預覽」(Show preview)可以決定是否要在筆記標題區下方顯示首行內容預覽,便於隱私保護;「保護筆記」(Protect)則是筆記鎖,開啟之後想要查看該筆記就需要輸入密碼。
功能欄里除了文檔保護相關功能稍有特殊外,其它幾個都很常見
由於功能簡單,產品承載的又主要是文本信息,所以 Standard Notes 在啟動和切換介面時非常迅速,尤其在手機上可以實現「秒開」,很適合用來速記。不僅如此,Standard Notes 的文件管理採用了標籤體系(可以拓展為多級標籤,後文會提到),從而讓用戶在錄入文字時得以毫無壓力地點擊「新建」按鈕,不用像部分筆記工具一樣,要先選好筆記存放的位置,才能新建筆記。
即使不使用任何高階付費功能,Standard Notes 依然是個不錯的、基於純文本的筆記工具。和系統自帶的純文本工具相比,Standard Notes 擁有文件管理體系,還可以雲同步數據,對於輕量處理文字的用戶來說,Standard Notes 免費版提供的功能已然足夠使用。
▍由插件構築的模塊化生態
Standard Notes 是一款模塊化筆記應用,不過,這裡的「模塊化」指的不是像 Notion 一樣以「塊」(block)為最小單元,而是字面意義上的「模塊化」——Standard Notes 支持各種插件,用戶像拼積木一樣將這些插件裝載在 Standard Notes 中,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
在主介面底部點擊 Extensions 即可管理已安裝的插件,亦可裝載新插件
目前,Standard Notes 提供的插件一共分為「編輯器」(Editor)、「主題」(Themes)、「數據安全」(Data Care)和「輔助工具」(Components)等四個類別,這四類插件在 Standard Notes 的插件庫里都有集中展示,每個插件下方也有功能說明。
其中,「編輯器」是 Standard Notes 的重要拓展點,也是插件最多的類型。如上文所提及,Standard Notes 編輯器的默認初始形態是純文本編輯,沒有任何和格式相關的功能。但如果你想使用 Markdown 語言寫作,則可以安裝 Markdown Minimist 或 Markdown Pro 插件,將其變為 Markdown 編輯器。
Markdown Minimist 和 Markdown Pro 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純文本編輯器的升級,所有 Markdown 語法都會以彩色顯示,以提示用戶;後者則將編輯區完全變成了一個獨立的 Markdown 編輯器,擁有獨立的工具欄並支持效果預覽,與你常用的其它 Markdown 寫作應用基本無異。我平時很少在編輯器里預覽渲染效果,也對語法爛熟於心,所以更常用 Markdown Minimist。
Markdown Pro(左圖)的介面與大部分 Markdown 寫作工具無異,但 Markdown Minimist 僅渲染特殊語法
如果你更喜歡符合直覺的富文本編輯器也沒問題,Standard Notes 提供了 Bold Editor 和 Editor Plus 兩個插件,均支持圖文混排的富文本編輯。其中,Bold Editor 就是常見的富文本編輯器,從樣式到功能都幾乎沒有區別;Editor Plus 則更為複雜,支持自定義字體、字體顏色並插入 HTML 代碼等,還能將最終頁面輸出為 HTML 格式。
Bold Editor 的編輯器體驗和多數同類產品相近,但涉及圖片等附件則需要依賴 FileSafe 插件
不過,經過我的實際測試,這兩個富文本編輯器的使用體驗還不夠好。在 Bold Editor 中,想要插入圖片需要先綁定外部網盤(譬如 Dropbox、Google Drive 或者 WebDev),Standard Note 會將之上傳至網盤,然後以插入連結的形式載入,導致每次打開筆記時圖片都要重新載入一遍;而在 Editor Plus 中,字體僅有幾個西文可選,插入圖片功能也僅支持外鏈(點擊「本地上傳」後系統會提示圖片加密功能尚未實現)。可以說,Standard Notes 為了極速和簡潔而極力限制本地客戶端的體積,在帶來速度上的優勢的同時也犧牲了部分編輯器所應具備的基礎體驗。
繼續說回插件。Standard Notes 還為需要用到數學公式的用戶準備了 Markdown Math,想要用它寫代碼也可以裝載 Code Editor。更甚者,Standard Notes 還提供 Vim Editor 插件,允許你在編輯器保留使用 Vim 的習慣,直接用全鍵盤控制編輯區。
部分和代碼相關的插件
我常用的另外一個插件是 Spreadsheet,能將筆記變成一個功能完整、支持公式的表格
作為一款強調數據安全的產品,Standard Notes 專門為數據安全開發了幾款插件,主要功能都是允許用戶將數據保存在自己的雲服務中,其中最核心的就是 FileSafe。這款插件允許你將附件上傳至網盤並插入文中,上文提及的 Editor Plus 的插入圖片功能就靠它實現。其它的數據插件大多與數據同步有關,能讓 Standard Notes 的數據保存在 Dropbox、OneDrive 等主流雲盤上。
文檔中和附件有關的內容都需要通過 FileSafe 來傳輸和管理
另一個和數據相關的插件 CloudLink,主要用來實現網盤數據同步、郵件備份等功能
Standard Notes 提供的主題大約有六七款,我在基本試過一遍之後只保留了默認的白色主題和一個黑紫主題 Focus。由於 Standard Notes 主打的就是清爽簡潔,所以使用其它主題或多或少都顯得累贅。Focus 黑白反差很大,確實能一定程度上吸引我保持專注,所以我在使用 Standard Notes 寫東西時會切換到它。
Focus 主題有點像 Windows 下將系統設定為高反差模式的樣子
當你裝載了多個主題插件後,主介面底部右側會多出幾個彩色的按鈕,點擊即可快速切換至對應主題,這個設計直觀且方便,適合經常換主題的用戶。
最後一類插件是「輔助工具」,目前只有三個,數量雖少但個個重要:Folders 允許標籤分層,將原本的單層級標籤拓展為多層級,這對於筆記管理而言非常實用。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文件管理的一大爭議就是該用層層嵌套的文件夾體系還是可以相互嵌套的標籤體系,兩者各有優劣,也各有使用場景。多層級標籤則將二者的優點統一,也同時兼顧了傳統文件夾及標籤體系的用戶習慣;Action Bar 顧名思義,裝載後就會在編輯區下方多出一個 Action Bar 按鈕,點擊後可以顯示當前筆記的字數等基礎信息,並進行拷貝、複製、郵件分享等快捷操作;GitHub Push 則允許你將筆記上載到 Github 倉庫,進一步進行版本管理乃至外部分享。
多層標籤嵌套非常實用
Action Bar 出現在編輯器底部,主要作用是展示文檔信息,並提供幾個快捷按鈕
最特別的一個插件是 Listed。這款插件的作用是將你當前筆記內容發布至一個內容創作平台 Listed,這個平台由 Standard Notes 團隊建立,鼓勵大家分享各種心得、技巧和讀書筆記等。Listed 平台還會對這些內容進行篩選,並通過 newsletter 的形式分發。鑒於 Standard Notes 對隱私保護的重視,Listed 平台上分發的內容也是匿名的,換言之,訂閱了 newsletter 的讀者只能讀到筆記內容,卻看不到是誰寫的,很有意思。
Listed 平台的歡迎語,該平台還在進行一個百日寫作挑戰(100 Day Writing Challenge)
總而言之,插件系統是 Standard Notes 用戶體驗的核心,也留給了這款產品許多想像空間。
▍處處都有存在感的隱私保護
隱私和數據保護是 Standard Notes 的重要功能點,這種數據加密和保護也體現在產品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就是各種密鑰(Key)的存在。以購買 Standard Notes 高級版的過程為例,和大多數在線服務型產品「付款的同時註冊帳號密碼,會籍就自動與帳號綁定」不同,購買 Standard Notes 付款時填寫的郵箱僅用於收取會員密鑰,該郵箱可以與 Standard Notes 登錄的帳號毫無關聯。這個密鑰里包含的是會員信息,將其粘貼至 Standard Notes 之後,各項高階功能就會自動開啟,全程更接近「先買激活碼,再激活產品」的傳統流程。
不僅如此,Standard Notes 里的許多其它功能也要靠密鑰激活,譬如在綁定外部網盤時,Standard Notes 會要求你先生成一個 FileSafe 密鑰,同時獲得外部網盤授權後會得到另外一個密鑰,兩者均填寫完畢,數據才能同步,缺一不可。就連在 Listed 平台發布筆記也要先獲得一個密鑰,粘貼進 Standard Notes 後才可以啟動該功能。
想要上傳附件,需要同時獲得網盤授權密鑰和 FileSafe 生成的安全密鑰
使用 Listed 平台也要先獲取一個同步密鑰
此外,Standard Notes 還支持兩步驗證、筆記鎖定等,在使用這款產品時,你能處處感受到數據被保護——乃至過度保護——的安心與麻煩。正如前文提到的繁瑣的圖片上傳流程一樣,Standard Notes 強調用戶數據的每個字符都被加密,也導致了沒有原生圖片和附件管理等問題,算是「極致隱私」和「優秀體驗」之間矛盾的典型顯現。
▍總結
總體來說,Standard Notes 是一款定位文字創作的筆記工具,模塊化的設計理念為其增加了諸多實用玩法和可能性,我將其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
簡潔、清爽的設計風格和移動端超快的啟動速度
支持完全離線狀態下的正常使用,雲同步速度極快
模塊化設計提高了產品整體上限,也為其未來發展增加了想像空間
- 全平台支持且各平台體驗一致,高級版的插件設置能夠自動同步至全平台
簡潔、清爽的設計風格和移動端超快的啟動速度
支持完全離線狀態下的正常使用,雲同步速度極快
模塊化設計提高了產品整體上限,也為其未來發展增加了想像空間
基於純文本的基礎數據限制了其功能的拓展,無法用於知識收集與管理
目前只有英文版,中文用戶可能會不太習慣
大量外部服務需要特殊上網方式才能訪問,需要搭建穩定的環境
- 產品尚處早期階段,部分功能尚不穩定或成熟;Mac 版客戶端尚未適配 M1 晶片
基於純文本的基礎數據限制了其功能的拓展,無法用於知識收集與管理
目前只有英文版,中文用戶可能會不太習慣
大量外部服務需要特殊上網方式才能訪問,需要搭建穩定的環境
Standard Notes 的年付價格為 49.99 美元(如果按月購買則是每月 9.99 美元),還有一個低至每月 2.49 美元的五年超長預付可選。和國外的同類型產品相比,其價格處於中檔,如果真的決定長期將數據放在 Standard Notes 上,該價格還算不難接受。Standard Notes 為用戶提供三十天無條件退款保障,還專門製作了一個包含完整功能的 demo 頁面供用戶體驗,可謂誠意十足。在確認刷卡之前,確實可以先試試其功能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然後理性消費。
就目前來看,Standard Notes 更適合用來做一個「文字數據保險庫」,其優勢就在文本處理和保存,無論是臨時需要備份的文字信息,還是長篇大論的文學創作,Standard Notes 都能成為不錯的編輯器和收納箱。
但在外部素材收集和知識管理能力上,Standard Notes 的水平近乎於零,好在模塊化的設計為這款產品留下了大量升級空間,當下的缺點有機會在未來成為強項。
在我使用 Standard Notes 的大半個月里,產品陸續更新了三四次,可見這款產品還處於快速疊代的上升期,開發團隊也對其足夠重視。如果你也在尋找一款和主流產品不一樣的筆記應用,這款排在 Google 搜索結果前列卻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 Standard Notes 值得一試。
/ 更多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