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本文不含任何商務性質,其中觀點可能與部分用戶觀點有所不同,請在完整閱讀文章後再以理性、尊重、包容的態度發表評論。
因為被列入了「年後再說」的清單而這份清單又有點長,去年 12 月購入的小米 13 就這麼陪伴了我兩個多月時間。期間我送走了 Galaxy S22 Ultra,迎來了 Pixel 7 Pro、Galaxy S23……
我想說的是,在這麼多手機里,小米 13 現在是最讓我提不起興趣想向人推薦的那一款,尤其是同樣搭載高通驍龍 8 Gen2 的三星 Galaxy S23 到手之後。但我又得寫點什麼。畢竟這台手機名義上雖是少數派自費購買,花的卻是老麥的錢。
如果有一天老麥問「那台小米 13 用起來怎麼樣」,這篇文章就是我要給出來的答案。都是個人體驗,如果也能夠給你一些參考自然更好,如果你覺得我說得不對那以你的看法為準。
▍差點成為「年度最佳」
我曾經將小米 13 提名為 2022 少數派年度硬體之一,無奈當時候選名單里它的競爭對手是小米 12S Ultra,而後者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小米影像能力的一座「里程碑」。本著既然是「自來水」就點到為止的原則,我們在最後的結果中只保留了小米 12S Ultra。
當時少數派給小米 13 準備的獎項是「紅點點獎」,一個取自「紅點獎」的小玩笑。
今年的定製配色其實都挺好看
在它之前,當我們提起「正面螢幕邊框四面幾乎等窄」這個設計細節時,符合條件的智慧型手機除了 iPhone 真是少之又少。我自己用過的設備中,除了在大陸地區一直穩坐 Others 寶座的三星 Galaxy S22/22+,就只有 Google Pixel 系列中那曇花一現的 Pixel 5 了。
這是一個小細節,卻是一件很重要的小事。
這樣的正面邊框設計請給我多來點
之前在某文章的評論區見過一個觀點說,和對 R 角的吹毛求疵比起來,影像、快充、長焦甚至是「看上去更高級」的曲面無論哪點都更重要,手機對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是藝術品——那如果是影像方面已經通過小米 12S Ultra 讓人刮目相看的小米呢?如果是快充已經懟上過 200W 的小米呢?如果是長焦已經可以和 T1 旗艦們掰手腕、甚至還能小勝一籌的小米呢?如果是喊了衝擊高端好幾年但依然少不了雷軍連夜說服高層定個「性價比」價位的小米呢?
在大家都能堆料、大家都會搞營銷、大家都有好故事的基礎之上,將對設計的追求拔高一點,就是小米 13 最大的不同:烈焰紅的定製色足夠大膽、熱烈,剛剛好的飽和度不會因為太深顯得油膩,也不會因為太淺而顯得媚俗;攝像頭模組設計足夠簡單,再也沒有那種一味提升辨識度而不顧美觀的奇怪設計。
小米 13 讓我想起了 Google Pixel 4,這也算是它在設計上讓我覺得格外親切的原因之一吧。
但除了正面,小米 13 的其他地方在我看來確實還「差點」東西。
如果不套殼使用,那就得常備擦鏡紙
對一款直屏 Android 機來說,要想在「高級感」這件事情上找到捷徑,最簡單、最不容易犯錯的方法就是「抄 iPhone」。
我們也大可不必說什麼「小米不是簡單地抄 iPhone」這種自欺欺人的話:只有仇視強迫症的人才會選擇的不鏽鋼(質感上,實際材質可能是鋁金屬)邊框,加上極其容易沾染指紋的玻璃後蓋,讓我不得不選擇套上手機殼來使用——別說欣賞烈焰紅的靚麗了,本就不算小的小米 13 在套殼之後基本也到了被開除「小屏手機」行列的邊緣。
那有沒有辦法做出實用且高級的中框呢?這裡咱不妨接著後攝的思路再看一下 Pixel 4 XL 的設計。
Google Pixel 4
不過我對小米 13 的外觀總體還是滿意的,因為它是審美正常且方向正確的。它剛出來的時候我就在跟朋友許願,希望小米能夠像當年帶動國產手機走向平價一樣,讓友商也重新審視一下邊框這件小事——在為了所謂的「屏占比」挖孔、做曲面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可以選擇。
▍自帶濾鏡,下限紮實
在小米 12S Ultra 上,小米帶來了叫好又叫座的「徠卡影像」。帶有徠卡可樂標的水印樣式雖然在我看來不太適合隨記憶一起保留,但並不妨礙它順勢「出圈」成為友商效仿的對象。
隨手拍,有水印不怕認不出來
我並非專業攝影師,「徠卡」二字對我來說此前只存在於同事和朋友的朋友圈樣張里。去年剛開始使用小米 12S Ultra 的時候,我甚至還將很多 CCD M9 用戶所追求的「藍色暗部影調」理解成了「偏藍」而進行過吐槽。
但這的確是我的直接感受,在光線條件極佳的白天,小米 13 的「徠卡生動」模式拍出來的照片太藍了,或許喜歡「德味」、追求影調的人會覺得這叫「味道」,切換成「徠卡經典」之後略有改善,但如果你按下快門的原因是想記錄當下最真實的樣子,自然就會覺得它有些過頭了。
Galaxy S23(3x)
小米 13(3.2x)
當拍攝場景來到近景或室內,小米 13 徠卡影像的優勢才會真正顯露出來: 大底帶來的背景虛化自然而柔和。3.2 倍的長焦我平時用得也要比主攝更多一點;拍出來的照片不總是那種處處經得起推敲、明暗都能見毫釐的「作品」,但色彩溫暖明亮、對比度恰到好處,觀感上十分討喜。
3.2x 樣張
主攝樣張
從下面的樣張你也能發現,作為一個有些害羞同時水平不及街頭攝影大師的人,我更喜歡長焦更多一點:在足夠遠的距離還原腦海里所構想的視角,只有長焦能夠滿足這種可能性。略為遺憾的是 3.2x 的長焦在近景特寫這種拍攝場景下還是會遇到無法切換鏡頭的問題,如果能像三星那樣提供一個禁止相機自動切換鏡頭的開關就好了。
3.2x 樣張
總的來說,作為外行我其實不太能給出多麼具體的評價說小米 13 的相機怎麼怎麼好,論長焦算法它相比 Pixel 7 Pro 甚至 S23 其實也並不出挑,但比起普通用戶難以觸碰的「上限」,它的「下限」足夠紮實,更能給人按下快門的自信。
▍雷軍!金凡!!
小標題取自米粉老梗 《小米聖經》
如果你想要選擇一台高顏值、能拍照並且再沒有續航、發熱等明顯短板的小米手機,並且默認能夠接受其定價,文章看到這裡其實也就差不多了。小米 13 值得注意的其他問題除了振動馬達手感一般之外其實也沒多少了。
雖然開發版每周表現略有浮動,但這一代的續航真的是可以隨便用的那種
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不會放過 MIUI 的。用小米 13 的時候,大多數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手裡拿著的是一台搭載 MIUI 的設備,但我不是很敢確定說這個系統是基於 Android 12 還是 Android 13 的。
我眼中的 MIUI 正在和 Android 漸漸脫軌。
自適應圖標、主題圖標、動態顏色主題可以和主題商店聯動一下嗎?做夢。Gboard 等第三方鍵盤可以享受「全面屏優化」嗎?做夢。升級到 Android 13 的底層之後,我可以像其他手機那樣為特定應用設置不同於系統的其他介面語言嗎?做夢。
很多事情想想也不是「一定不能做」,但小米「自有國情在此」,MIUI 用戶不在意這些。每周都有的開發版更新一直在增加新功能、不停在修復各種新問題,但到最後 MIUI 有什麼比較明顯的改觀嗎?我在意的那些地方並沒有。
MIUI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討好的也並不是我這種用戶。所以更具通用價值的 Android 底層特性它不是很關心,相反它更願意不假思索地學習、跟進友商的「大文件夾」,MIUI 社區內漫天飛舞的都是提案、建議、反饋,一會兒希望 MIUI 能讓狀態欄時間精確到秒、一會兒希望給系統增加一個「靈動島」,沒人關心熱愛「魔改」的 MIUI 每逢指紋識別傳感器位置變化 UI 就會因此錯位。
你看,他們真的想要靈動島
年復一年的期待之後,我對 MIUI 的感覺就只剩「索然無味」四個字可以概括了。我還是會向身邊的朋友推薦 MIUI,跟他們講 MiPush 是多麼及時又省電、告訴他們在「本地化」這三個字上 MIUI 也幾乎可以像 One UI 那樣需要一本厚厚的說明書才能說得明白。但我自己不會用 MIUI。
我們建議你先重啟一下
我知道更好的體驗是什麼、有什麼選擇,知道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在小米 13 已經沒什麼明顯短板的時候,MIUI 就是最讓我受不了的那一部分——所以這篇文章也算是對這幾個月體驗的一種交代——小米 13 我很滿意,但我現在還是選擇擁有同樣優點、並且更像一台 Android 旗艦手機的三星 Galaxy S23 吧。
編注:本文不含任何商務性質,其中觀點可能與部分用戶觀點有所不同,請在完整閱讀文章後再以理性、尊重、包容的態度發表評論。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8518?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克萊德
責編:克萊德
/ 更多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