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一起老」,仙劍卻先走?

2023-05-24     燃財經

原標題:說好「一起老」,仙劍卻先走?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馬舒葉

編輯丨謝中秀

說好「一起老」的「仙劍」傳出「死亡」消息。

5月14日,有爆料表示,《仙劍奇俠傳》(以下簡稱「仙劍」)單機版開發團隊北京軟星(以下簡稱『北軟』)的技術團隊遭解散,「仙劍」系列遊戲似乎前途未卜。

一時間,悵惋之聲充滿網際網路,「我們這一代的青春結束了」「太讓我這20多年的老粉寒心了」「不能就這樣沒了」。

但也有用戶表示,早在2007年「仙劍四」發布後,力主「仙劍」單機製作的工長君張毅君辭職、上海軟星正式宣布解散,「那時『仙劍』已死」

資料顯示,《仙劍奇俠傳》是由大宇資訊所製作的一款單機遊戲,本作是《仙劍奇俠傳》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主題是「宿命」,於1995年7月發行。

2005年,以「仙劍」遊戲改編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熱映,也使當時的「仙劍三」,以及後續的「仙劍四」獲得了不少玩家。

比如「仙劍」IP系列遊戲的老玩家「Z個好玩」就表示,當年《仙劍奇俠傳》熱映,快意江湖的影視角色如御劍乘風的李逍遙、嬌俏可愛的林月如,讓他成為了「仙劍三」的狂熱玩家。

目前,「仙劍」遊戲已經出到「仙劍七」,軟星科技總經理姚壯憲還曾透露計劃推出「仙劍八」。

圖/微博爆料「仙劍」單機團隊解散(左)

脈脈軟星員工爆料(右)

來源/燃次元截圖

如今伴隨著負責單機遊戲開發的團隊解散,「仙劍」的未來似乎一團迷雲。

不過,據微博用戶GyakutenTrick爆料消息,「仙劍」並非完全自此消失,在北軟技術團隊解散之後,中手游將接替北軟母公司大宇資訊繼續開發「仙劍」IP,推出各種手游、OLG、電視劇和周邊。

也有資深遊戲製作人告訴燃次元,此前一直被玩家催更的單機版「仙劍八」或將改為手游版推出。

但單機的回合制玩法,曾是最受老玩家喜愛的「仙劍」情懷之一,從單機奔向手游,「仙劍」是否還能一如既往地吸引玩家,答案難說

2007年,「仙劍四」發布後,原本負責「仙劍」單機遊戲開發的工長君宣布辭職,隨後上海軟星核心團隊一同出走,另立門戶創建上海燭龍,北京軟星接替「仙劍」單機開發和運營工作,自此,從單機起家的「仙劍」IP,就開始了單機向網遊的轉型之路。

但北軟隨後主導開發的網遊《仙劍Online》讓玩家「無比失望」。不僅畫面質感像「照騙」,而且「逼氪嚴重,傳送一次0.5元,復活一次2元,一個技能30元,死亡不掉裝備還得花48元。」老玩家張穎表示。

首次轉型,市場並不買帳,於是北軟回到單機,推出了「仙劍五」。

但「換血」的開發團隊似乎摸不准「仙劍」老玩家們的愛好,「仙劍五」「仙劍六」一直到「仙劍七」,從劇情、人設、畫面與建模、遊戲性等方面都招致了玩家的吐槽。

「北軟如果繼續做回合制,研發成本低,老玩家基本都會買單,但「仙劍」IP改為以射擊和格鬥為主的act玩法,遊戲體驗卻並未增強,引發了大批老玩家棄坑。」張穎直言。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仙劍」系列早已是勉強維繫,北軟技術團隊解散,只是終於承認了這個現實

按照多方解釋,未來「仙劍」IP仍會存在,以手游、OLG、電視劇和周邊等形式呈現。5月22日,燃次元打開「仙劍奇俠傳」官方微博,發現其仍在為「仙劍28周年」活動進行宣傳。

只是,不再「單機」,奔向手游的「仙劍」能否再獲得玩家們的心,躺在「仙劍」IP上養老,怕是不容易。

01

終於走到這一天

北軟技術團隊解散、「仙劍」前途未卜的消息,伴隨著宇峻奧汀遊戲製作人謝崇輝轉發並@姚壯憲表示「說好的吃到老玩到老」,從某種程度上得到了確認。

對於「仙劍」單機走向落幕,有老玩家表示「遺憾和錯愕」

「太震驚了。」我以為「仙劍」系列至少會出到十幾代,對玩家星沉碧落而言,從「仙劍三」玩到「仙劍七」,「仙劍」寄託了他所有的回憶和青春,這次卻猝不及防「說解散就解散了」。

接觸到「仙劍一」時,星沉碧落還是小學,那時的繁體字版本他還「看不太懂」,而從小三年級入坑「仙劍三」,到「仙劍七」時,他已成家立業,「每出一部我都會玩,600元的典藏版我也買了。」「仙劍」單機團隊的解散,也讓他感到,「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似乎也一起結束了。」

但也有不少玩家直言,「早該解散了」「終於走到這一天」

「Z個好玩」向燃次元吐槽道,「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只能說是軟星咎由自取。」

「『仙劍五』之後,軟星的每一次『仙劍』新作都在透支老玩家對這個IP的信任。」Z個好玩告訴燃次元,「特別是『仙劍七』,人物建模網紅臉,老玩家最吃的古風武俠劇情也變成了女頻爽文,這也引發大批老玩家棄坑。」

「『仙劍』單機是該解散了,除了情懷啥都沒。」玩家方成也告訴燃次元,對於習慣了此前回合制玩法的老玩家而言,「仙劍六」改為半即時,「仙劍七」的玩法更像三國殺,「以攻擊效果為例,前搖後晃手感極差,角色建模也越來越粗糙」。

圖/抖音網友評論(左)

小紅書網友發帖紀念(右)

來源/燃次元截圖

而至於最受「仙劍」用戶們喜愛的古風劇情,方成亦表示,「以『仙劍七』為例,劇情單薄,畫風也沒了從前的味道,老玩家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劇情還是18歲的愛情,人物刻畫成熟度甚至不如『仙劍一』。」

「仙劍」系列逐漸降低的遊戲性和趣味性,也讓方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甚至「仙劍七」買入直到現在,他試玩之後一直沒有通關,「還不如再把『仙劍三』玩一遍。」

對於單機技術團隊解散的原因,至今大宇資訊及「仙劍之父」姚壯憲並未回應。在知乎平台,某上軟的同人遊戲《仙4R》開發相關人士(2023年5月在職)表示,面對當前危機,雖然存在缺人和資金缺乏的難題,但「《仙劍4R》開發中,目前沒人讓我們停。」

但從玩家們的吐槽,以及「仙劍」系列遊戲的表現來看,「仙劍」似乎早已力有不逮

伴隨著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的熱播,「仙劍三」招攬了不少玩家,2007年推出的「仙劍四」也大獲成功,直到「仙劍五」仍有玩家願意買單。數據顯示,「仙劍三」銷量超50萬套,「仙劍四」銷量也有超70萬份,「仙劍五」銷量更是達140萬份。

但「仙劍六」「仙劍七」銷量下滑明顯,數據顯示,「仙劍六」銷量僅72萬套,有消息顯示「仙劍六」虧損2000萬元,「仙劍七」發售一年後的銷量也僅有75萬套,對比同類遊戲《古劍奇譚三》200萬套的銷量,「仙劍」系列面臨千萬研發成本虧損的窘境。

在業務轉型上,北軟也總是「慢了一拍」。2008年網遊《仙劍Online》因重氪被玩家紛紛吐槽,此後網遊化未成功的北軟,又開始轉型手游,被中手游收購後,在移動端遊戲大行其道的後半場,手游《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姍姍來遲,即將於2023年6月9日首發上線。

「『仙劍』單機團隊解散的兩大原因,一是隨著網遊和國外成熟的3A遊戲入場,『仙劍』遊戲的製作水平不足,後續IP遊戲質量未達老玩家預期;二是國內盜版猖獗,讓單機遊戲研發商們盈利微薄。」網際網路觀察家丁道師告訴燃次元,「其實『仙劍』單機團隊能維持20多年已是奇蹟。」

02

誰還玩「仙劍」?

不斷更迭的團隊,仙劍逐漸摸不透玩家們的心,也慢慢流失了玩家和市場。

2007年8月,「仙劍四」首發後一周內銷量達到20萬套,隨後當年9月,力主「仙劍」單機製作的工長君張毅君辭職引發熱議,緊接著,上海軟星正式宣布解散。

方成直言,「上軟解散後,原來負責『仙劍』單機遊戲開發的人都走了,或許那時,『仙劍』已死。」

在上軟解散後,「仙劍」IP遊戲的研發、運營工作由北京軟星接手。北軟接手後,也開始了從單機到網遊的試水之路,只是嘗試並不順利,伴隨著《仙劍Online》的上線,玩家吐槽不斷,銷量表現不佳,於是《仙劍Online》原本的買斷制開放為免費伺服器。

「就是在將老玩家當韭菜割。」張穎直言。

但回到單機賽道,北軟先後推出了「仙劍五」「仙劍六」「仙劍七」,卻都只收穫了不滿和吐槽。

「(『仙劍五』)故事老套,部分角色設計更是沒了古風味道,感覺研發團隊黔驢技窮了。」方成直言。

口碑崩盤之下,只剩「情懷」的「仙劍」,隨著方成、張穎等老玩家們走入職場,「玩遊戲的時間少了」,也不得不面臨用戶流失的窘境

來源/仙劍奇俠傳官方微博

「現在『仙劍』的第一批老玩家已經忙於生活了。」程今表示,雖然她願意花幾百元購入典藏版,但新出的「仙劍六」到「仙劍七」,她「已經拿不出每天2個小時沉浸在單機世界裡了」。

「有了孩子以後,我只能等老人把孩子哄睡覺了,才能玩一個小時。」星沉碧落苦笑,「只能擠時間玩。」而隨著老玩家活躍度下降,「仙劍」銷量也愈來愈後繼乏力。

2015年7月推出的「仙劍六」,在2015年8月曾公布銷售數量——售出72萬套。但在這一數據之後,再未公布任何銷量數據。

姚壯憲曾對外透露,「仙5前傳(成本收益)打平、仙6虧損很多錢,後面單機續作算了算也必須至少虧損2000-3000千萬元來做。」據專業人士估計,投入2000萬元的「仙劍六」「虧損」窟窿不小。

而2021年10月發布的「仙劍七」,在2021年內銷量60萬套,但到「仙劍七」一周年再統計數據,總計銷量75萬套,亦即2022年10個月內,「仙劍七」僅15萬套。

如今的「仙劍」IP,在中手游公司手裡。2018年,中手游收購北京軟星51%股份,此後2021年,中手游再度從大宇資訊收購軟星剩餘49%股份及《仙劍奇俠傳》IP 大陸地區所有權益,完成了對北京軟星的完整收購。

未來,從單機到手游,「情懷至上」的「仙劍」老玩家們,還會買單嗎?

「還是會的。」儘管吐槽滿滿,方成還是表示如果「仙劍八」推出手游版,他肯定會去玩,「不為別的,『仙劍』還是想支持一下」。

星沉碧落更是激動表示,「『仙劍』出一部我就玩一部,說好了要一起吃到老玩到老,只要『仙劍』還出,老玩家們還是會忍不住支持的。」

不過,還有更多的老玩家們對「仙劍」手游似乎並不看好。

「不會了。」作為「仙劍」系列的第一批玩家,張穎表示,此前她主動參與過《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的內測,對她而言「就是打著情懷圈錢,玩法上就是各種熱門遊戲玩法的融合,不如單機,能讓人靜下心來欣賞劇情。」

程今亦直言,成家立業之後,她很難再拿出時間去沉浸於這一類「持續性的、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遊戲中了」,當年和她一起相約「仙劍」的小夥伴們也已經各分東西,「沒有了當初的氛圍,怎麼能玩的下去呢?」

03

「仙劍」何以為繼?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仙劍」IP的消亡之路,也正是國內單機遊戲的衰落之路。

2002年後,在網遊的衝擊下,傳統單機遊戲頹勢初現,到2005年,國內單機遊戲市場收入僅為0.7億元,同比降低75%,出品遊戲僅35款,同比減少85%,在此期間,以大宇資訊為例,儘管《仙劍Online》遇冷,大宇資訊仍著力轉型網遊,不斷削減單機遊戲的研發預算。

直到2008年,國內單機遊戲市場收入再降至3060萬元,不僅與183.8億元的網遊年產值相差甚遠,本土研發公司屈指可數,包括大宇資訊在內,開發出《幻想三國志》的宇峻奧汀科技,開發《金庸群俠傳》的智冠等等紛紛選擇「吃老本」,即不斷推出IP續作維持公司的運營。

來源/三國志幻想大陸官方微博

對此,丁道師直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定是網遊,尤其是手機網遊的天下。」

作為一個單機遊戲的鐵桿玩家,丁道師對國內單機遊戲賽道「是非常悲觀的」,一方面,隨著網遊和國外成熟的3A遊戲入場,國內單機遊戲的黃金時代終結,另一方面,國內盜版猖獗,「幾塊錢就能買到幾百塊發售的遊戲」,也讓單機遊戲研發商們盈利微薄。

到了2022年,data.ai在《2023年移動市場報告》中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遊戲生產國,手游為國內遊戲市場貢獻了約 73%的收入。同時,根據中手游研報,移動端整體收入向上的趨勢仍然持續,年輕群體的遊戲滲透率更高,顯然,瞄準年輕用戶,轉向手游或成為以大宇資訊為代表的單機遊戲開發商們的必由之路。

以「仙劍」團隊為例,著力吸引Z世代玩家已成尋求增長的必然之選。

姚壯憲曾在公開採訪中表示,「只要是主流道路,我們就得去走,讓『仙劍』這個品牌能一直下去。」

隨著《原神》爆火,開放大世界概念風起,在2022年業績分享會上中手游董事長肖健表示,2023年預計將推出《仙劍:世界》,打造 24 公里×16 公里的仙劍大世界, 同時,公司計劃基於《仙劍:世界》 遊戲,搭建國風元宇宙平台,實現線上和線下的連接。

不過,丁道師直言,以「仙劍」IP為例,從單機轉向手游,不僅「重情懷的老玩家們不會滿意」,而且「新玩家尤其是未接觸過『仙劍』系列遊戲的00後玩家,並未積累起『仙劍』情節,在國外成熟大製作遊戲的薰陶之下,年輕用戶對遊戲質量的要求更高,也很難吸引新玩家的注意。」

更何況,遊戲市場環境早已發生巨變。轉向手游和網遊的單機遊戲開發商們,需要面臨更卷的遊戲開發環境。

僅就研發投入而言,遊戲公司研發投入越來越大,不斷提升遊戲質量已成趨勢。以米哈游為例,《原神》研發投入達1億美元,「拿一億美金做遊戲,再拿一億美金推遊戲。」2023年,米哈游新作《崩壞:星穹鐵道》僅研發團隊人數就超過了400人,廣告宣傳費用超過2億美金。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2022年,全國遊戲行業市場規模出現八年來的首次下降,遊戲用戶群體規模因此同比縮減了0.33%,遊戲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期,根據遊戲日報統計,2023年將上線的104款重點新游之中,遊戲大廠「來勢洶洶」,其中騰訊、網易各占18款,2023年的遊戲市場似乎更「卷」了。

身處單機遊戲市場衰落的潮流之中,面對激烈的遊戲競爭市場,「仙劍」單機團隊解散已是意料之中,然而,「仙劍」IP何去何從,仍有單機情節的玩家又該流向哪裡,又是另外的問題。

參考資料:

《2022,國產單機遊戲墜入低谷》,來源:遊戲陀螺。

*題圖來源於《仙劍奇俠傳》官方微博。

*文中星沉碧落、張穎、程今、方成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976fdf85a3c7b0ed93189b2f91e3d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