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歐局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不過除了主角俄羅斯和烏克蘭以外,還有一個東歐國家也經常出來搶戲,這個國家便是波蘭。在俄烏衝突這件事情上,波蘭的立場很明確,那就是挺烏克蘭,干俄羅斯。按理說,戰爭都要打到家門口了,波蘭人應該積極出來勸和,以免受戰火波及。可眼下的波蘭不僅不勸和,還不斷火上澆油,這究竟是什麼腦迴路呢?其實主要出於兩方面原因:一是向新老大「北約」遞投名狀,表忠心;二是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今天夜讀史書就來與大家聊聊後者,也就是俄羅斯與波蘭是如何成為世仇的?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起源,那便是建立於公元882年的基輔羅斯。波蘭的國家形成比基輔羅斯晚了幾十年。後來蒙古入侵,基輔羅斯和波蘭均遭重創。前者被入侵者徹底瓦解,後者幾經反抗,最終成功擊退了蒙古人。
基輔羅斯滅亡後,分裂出許多小公國,莫斯科大公國便是其中之一。剛開始,莫斯科大公國和其他公國沒什麼區別,力量弱小到不值一提。但在連續幾代傑出大公的領導下,莫斯科大公國很快就脫穎而出。
波蘭原先和基輔羅斯就存在領土紛爭。基輔羅斯滅亡後,波蘭順勢吞併了其部分領土,大致為今天的白俄羅斯與烏克蘭西部地區。莫斯科大公國崛起後,立志要恢復基輔羅斯的版圖。然而此時的波蘭已經與立陶宛組成了聯邦王國,國力明顯比莫斯科大公國強過一截,所以俄羅斯人只好決定忍了。
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四世(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在位期間進入巔峰。伊凡四世死後,俄羅斯進入了一段動盪時期,沙皇寶座頻繁更換主人。
看到俄羅斯人焦頭爛額,波蘭人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便打著幫助俄羅斯人穩定內政的旗號,出兵進入莫斯科。然而俄羅斯人很快就發現,波蘭人幫忙是假,想侵吞領土是真,於是便紛紛起來反抗。
經過兩年時間角逐,波雅爾(俄羅斯貴族)召集的軍隊終於將波蘭入侵者趕出了國境,並通過全俄羅斯縉紳會議,選舉17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俄羅斯歷史從此進入羅曼諾夫王朝時代。
在羅曼諾夫家族統治期間,俄羅斯開始走向正軌,而波蘭卻逐漸衰落。於是,俄羅斯人決定要與波蘭人算一下舊帳。
1772年至1795年,俄羅斯攜同盟友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直接把波蘭給分沒了。
1918年,蘇聯取代俄羅斯帝國後,宣布廢除俄羅斯帝國與普、奧簽訂的瓜分波蘭條約。此時,奧匈帝國和德國(原普魯士)也已趨於崩潰。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波蘭終於得以復國。然而,波蘭要求恢復至1772年的俄波邊界,蘇聯認為這些領土原本屬於基輔羅斯,現在自然該屬於蘇聯,因此不答應。於是兩個新政權又爆發了戰爭。
「蘇波戰爭」以波蘭人占領大部分爭議領土宣告結束,從結果來看,顯然是蘇聯輸了,但事情卻還沒有完。
1939年,蘇聯與德國聯手出兵波蘭,波蘭又遭到第四次瓜分。直至二戰後期,波蘭在同盟國的扶持下才得以再次復國。
圍繞著領土爭議問題,俄羅斯人與波蘭人的矛盾持續了長達數百年。雙方都在不同時期擁有過這些領土,也在不同時期干過落井下石的事情,因此根本無法說清究竟誰是侵略者,誰是受害者。這便是俄羅斯與波蘭成為世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