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戰役:50萬德軍圍殲85萬蘇軍,後來卻發現是個大坑

2022-02-25     夜讀史書

原標題:基輔戰役:50萬德軍圍殲85萬蘇軍,後來卻發現是個大坑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從三個方向對蘇聯展開進攻。7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元帥倫德施泰特的率領下進抵烏克蘭基輔一帶,「基輔戰役」就此打響。

當時蘇聯方面駐守基輔的是布瓊尼元帥指揮下的西南集團軍,該集團軍共有30個坦克及摩托化師、5個騎兵師、45個步兵師,坦克總數約為5000輛。而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裝甲主力克萊斯特兵團卻只有600輛坦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在此前的「希臘戰役」中遭受損傷,尚未來得及進行大修。因此光從兵力和裝備來看,蘇軍更占優勢。

然而,蘇聯的布瓊尼元帥雖曾擁有過輝煌的戰績,但這些經驗在二戰時期顯然都已過時,用老辦法去應對新問題,結果往往難以盡如人意。

倫德施泰特利用德軍坦克機動性強的特點發動奇襲,在速度、空間上牽制對手,使得數十萬蘇軍部隊一直處於被動地位。

1941年7月16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成功占領斯摩棱斯克後,希特勒下令從中央集團軍群抽出裝甲部隊分配到南北兩翼,其中德軍名將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向南旋迴,包抄在基輔的蘇軍。

1941年8月,克萊斯特兵團由下向上對蘇軍發起正面進攻,古德里安兵團由上向下打擊蘇軍後背。兩個鉗頭在基輔以東240公里的地方會合,從而對基輔的蘇軍形成大合圍。

1941年9月16日,戰爭史上最大的圍殲戰正式打響。當時德軍在這場戰役中投入的總兵力為50萬,蘇軍的總兵力為85萬,然而身陷德軍「口袋」的蘇軍卻完全無法發揮人數上的優勢。德軍的坦克、火炮對包圍圈中的蘇軍進行掃射和碾壓,蘇軍戰士雖奮勇抵抗,但此時戰場形勢對他們極為不利,再加上蘇軍裝備性能不如德軍,所以場面很快就呈現一邊倒的勢態。在經過數天反抗後,德軍成功占領基輔,66萬蘇軍成為俘虜。

「基輔戰役」以德軍大勝告終,僅從戰術本身而言,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功。然而德國人後來卻發現,「基輔戰役」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個大坑。

從戰略角度來看,德軍占領莫斯科的重要性遠高於占領基輔。原本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後可以長驅直入迅速向莫斯科發動進攻,許多德軍將領也持這種觀點。可希特勒卻認為應當先占領烏克蘭頓涅茨盆地的工業和煤礦,切斷蘇軍來自高加索油田的補給線後再向莫斯科發動進攻才穩妥。結果德軍雖然成功實現這一目標,但卻浪費了夏季中最好的兩個月時間。

直至9月底,德軍才再度向莫斯科進軍。可此時多雨的秋季已經到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充滿泥濘,德軍推進速度被嚴重耽誤,不得不面對他們原本沒有準備的冬季作戰問題。而蘇聯方面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從後方調集大量兵力趕赴莫斯科,在德軍到來前完成布防,並最終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偉大勝利。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786e1f95b65440e97b8c341fcdc6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