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也稱「俄羅斯勝利節」或「勝利日」。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前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戰勝納粹德國而設立的。按照傳統,每年的這一天,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都會舉行集會和閱兵式慶祝勝利。不過,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最值得銘記的一場閱兵式並非發生在5月9日,而是1941年11月7日,即歷史上著名的紅場大閱兵。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在此後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德軍殲滅了蘇軍數以百萬計的有生力量,到9月末,德軍兵線就推進到了蘇聯首都莫斯科附近,莫斯科保衛戰就此打響。
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初期,戰場依舊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德國人甚至都打算好了於1941年11月7日在莫斯科的紅場舉行閱兵式,因為這一天正是蘇聯的「十月革命節」,用這種手段去刺痛蘇聯人,不但能起到羞辱對方的目的,還能有效瓦解蘇聯人繼續抵抗的信心。
經過二十多天鏖戰,德軍殲滅了守衛在莫斯科西部的60多萬蘇軍。再加上之前的斯摩棱斯克戰役、基輔戰役,蘇軍此時戰損人數已快要達到兩百萬了。按理說,戰爭打到這個份上,蘇聯基本上已回天無力。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切才剛剛開始。借用一句邱吉爾的名言: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這只是開始的結束。
1941年10月28日,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決定要在11月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節」這一天,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
在深陷重圍的城市廣場舉行閱兵要面臨極大風險,因為閱兵現場人員密集,一旦發生空襲,後果可想而知。但在這種情況下閱兵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一能極大提振士氣,二能向入侵者展現頑抗到底的決心。
在經過一系列精心部署和嚴格的保密工作後,閱兵式終於完成了全部的準備工作。
1941年11月7日清晨,莫斯科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早上8點,閱兵式正式開始。
史達林在閱兵式上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隨後紅場上便響起了當時的蘇聯國歌——《國際歌》。數十萬接受檢閱的部隊和莫斯科市民在紅場上高喊「烏拉!」
閱兵式開始後,蘇軍將士們列隊走過主席台。他們的隊伍並不整齊,步伐也不統一,但每個人的目光卻都是同樣的堅定。他們背著行囊,手中拿著裝滿實彈的槍,因為離開紅場後,他們將直接奔赴前線與德軍開戰。
作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一旦戰爭潛力被完全激發起來,爆發出的力量是非常恐怖的。按照戰前德國情報部門提供的信息,蘇軍大約有200個師。然而隨著蘇聯生力軍不斷趕赴戰場,德國人驚訝的發現蘇軍兵力已超過了360個師。隨著軍事行動的深入,德國人已被戰爭拖得疲憊不堪,可蘇軍卻源源不斷地出現,並阻擋了他們前進的道路,於是攻克莫斯科的目標就逐漸變得遙遙無期了。
1941年12月5日,蘇軍展開全面反攻。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莫斯科附近的德軍節節敗退。最終,蘇軍成功擊敗了德軍,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信心勝過黃金。而對於1941年的俄羅斯人來說,重建他們信心的起點就是那場在漫天風雪中依然昂首挺進的紅場大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