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雙打選手-OPPO和VIVO

2022-03-07     漢光觀察

原標題:天生的雙打選手-OPPO和VIVO

提到OPPO和VIVO,大家都知道它們是無處不在的「藍綠兩兄弟」。綠色的OPPO是兄,成立於2004年,藍色的VIVO是弟,創立於2009年。兩兄弟師出同門,比鄰而居。兩個品牌都脫胎於90年代東莞著名的電子企業-步步高,至今它們的總部都位於東莞市長安鎮。

在全球恐怕再也找不出兩個距離如此之近的企業,不是說它們總部距離近,而是有OPPO的地方必有VIVO,有VIVO的地方也一定有OPPO,兩家的門面總是連在一起,藍色與綠色相伴而行幾乎成為城鎮商業區的一道風景線。熟知兩家企業歷史的讀者少不了一番猜測-什麼時候藍綠兄弟能合併成一家?

本來就出自同一家企業,擁有相同的企業文化理念,產品高度雷同,品牌相似度接近80%,更重要的是,兩家企業一旦合併,將會誕生全球第一大智慧型手機生產企業。根據Counterpoint的數據,去年全球第一大手機企業三星的出貨量為2.55億部,而OPPO,vivo分別為1.12,1.08億部,合計2.2億部,還差3000萬。別急,還有Realme,oppo旗下的品牌,出貨量達到4200萬部,這樣算下來已經超過三星1200萬部,穩居世界第一。

合併還將產生東莞市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雖然OPPO和VIVO都沒有公開財務數據,但是以兩家企業的實力,進入世界500強毋庸置疑。按照2018年的數據,華為終端部門的營業收入為527億美元,在東莞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二,第一就是步步高系(包含oppo,vivo和小天才等7家企業),也就是說,步步高系的營業收入是高於華為終端部門的。而當年世界500強企業的門檻是248億美元。

或許還有更多的世界第一。面對如此多的誘惑,那麼兩大品牌為什麼還不合併?顯然,分開有分開的理由,合併並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一定要一個理由的話,那是因為它們是天生的雙打選手。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OPPO和VIVO有點「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的感覺。有OPPO的地方,就必有VIVO,反之亦然。表面上看,兩個品牌是互相競爭,有時還非常激烈。但是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獨門獨戶成不了氣候,有競爭的地方才有人氣,才能做大市場規模。更何況OPPO和VIVO實際上共享了步步高的經銷商資源,表面看是競爭關係,更多地是共同進退的考慮。

早年兩家品牌配合相當默契,OPPO在中高端市場多有布局,VIVO在中低端市場更有優勢;OPPO比較偏重國際市場,VIVO則主攻國內;OPPO以拍照和快充為主要賣點,而VIVO就強調音質和遊戲功能。在新機型的推出時機方面,兩個品牌形成默契,一般會錯開時間上市,避免形成惡性競爭。

隨著兩家企業不斷發展擴大,原來的定位也就不再適用了。兩個品牌逐漸覆蓋高中低端全系列機型,像OPPO高端品牌有Find,VIVO有NEX;OPPO有Realme,VIVO則有IQOO。此外,OPPO建立了自己的晶片研發中心,最近推出了首款自研晶片-馬里亞納X,一款影像專用NPU晶片;同樣VIVO也擁有晶片研發團隊,據悉,首款晶片將為影像專用晶片。看來兩家企業在技術開發上也是步調高度一致。

一開始,藍綠兄弟與山寨手機無異,時至今日,當所有山寨機消失得無影無蹤之時,唯獨OPPO和VIVO存活下來,究其原因,除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外,藍綠兄弟一路互相扶持,共渡難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當小米,榮耀等線上品牌崛起後,OPPO,vivo卻攜手「往下沉」,將目光瞄準小鎮青年。當別人都在單打獨鬥之時,OPPO和VIVO卻以「雙打選手」身份露面,一路過關斬將,屢屢創造佳績,並最終轉型成功,躋身國際一線大品牌。

既然是天生的雙打選手,那麼顯然合併就不合時宜了。兩家企業無論是組織架構還是產品都高度雷同,如果合併,那麼不會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小於二,多餘重疊的部分必然會被砍掉,這對於目前發展良好的OPPO和VIVO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既然雙打可以發揮各自最大的優勢,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單打選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7a6a6beb4d374a003bc144b6a6d95ef.html








日本三菱財團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