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億歐元建電池基地,中企緩德國汽車燃眉之急,德方卻出台新規定

2022-03-07     漢光觀察

原標題:24億歐元建電池基地,中企緩德國汽車燃眉之急,德方卻出台新規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建廠,引起當地媒體的普遍關注。其中免不了會有一些企業是衝著德國的技術去的,不過更多的企業是出於市場需要而做出的決定,有些企業甚至給德國帶去了當地不具備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就像鋰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對德國的投資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孚能科技決定投資6億歐元,在德國東部建廠,主要是向奔馳汽車供貨,預計未來產能將達10Gwh。而寧德時代預計在德國圖林根投資18億歐元,建立鋰電池研發及生產基地,預計產能達14Gwh,主要供貨給寶馬,大眾等歐洲車企。

兩家中國電池企業總共投資24億歐元在德國,對於歐洲汽車製造商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此前歐洲不具備動力電池的大規模生產能力。而全球範圍內,動力電池的產能被中國,日本,韓國企業所壟斷,其中中國的生產能力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0%,世界10大電池生產企業,來自中國的就有7家。

對於歐洲汽車生產商來說。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奔馳的首款電動SUV,奧迪e-tron都因為電池短缺推遲了產品的交付時間。歐洲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車生產地區之一,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等國都是汽車生產大國,而這些國家的車企都嚴重依賴韓國LG化學,三星SDI的電池供應,由於電池產能嚴重不足,歐洲車企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嚴重落後,美國有特斯拉,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就更多,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201萬輛,其中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為49%,美國為16%,德國僅為7%。而電池就是歐洲車企追趕中美兩國的最大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歐洲企業開始考慮自建電池工廠,不過由於投資巨大,面對亞洲企業的競爭,未來的生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今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寧德時代,排名第八的孚能科技決定在德國投資,剛好緩解了德國車企的燃眉之急,避免了歐洲製造商電池短缺的被動局面。不過德國最近卻出台了一項新規定,《德國工業戰略2030》最終版,明確對外國投資加以限制,尤其是對收購德國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要重點防範。

三年前德國庫卡機器人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或許是德國出台新規的主要起因。不過只看到自家企業被收購,卻看不到中國投資的積極一面。正如中國電池企業投資德國,解決了動力電池的供應問題,對於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忽視中企投資的正麵價值或將得不償失,隨著中國企業技術的提升,相信未來這樣的投資會越來越多,如果措施得當,中企投資是德國將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7d9121dd35d4b8173b9a92ffe65d490e.html








日本三菱財團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