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2022-03-07     漢光觀察

原標題:為什麼說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對於印度會不會成為世界工廠,大家的看法往往走向兩個極端。從印度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來看,印度或許是唯一與中國相似的國度,人口紅利加上低廉的製造成本,怎麼看,印度都像是20年前的中國。不過,持反對意見的人理由同樣非常充分,交通基礎設施差,政府工作效率低,對外資的吸引力不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等,這些都是印度成為世界工廠的巨大障礙。

那麼,為什麼還說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看,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南亞國家轉移是大勢所趨。上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將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韓國,台灣地區等亞洲四小龍轉移,帶動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到了80-90年代,香港,台灣企業逐漸湧入珠三角等沿海地區,開啟了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浪潮,而一開始,主導性的產業大都是服裝,鞋類,玩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相關產業又開始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遷移,以越南為例,在此期間,三星電子,耐克,阿迪達斯等跨國公司進入越南,帶動了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經過十餘年時間,越南的人工和廠房等經營成本開始飆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尋找新的成本窪地,而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國家將成為新的投資目的地。因此從產業發展過程來看,越南和印度並不同步。

其次,在世界工廠這件事上,不能忽視美國方面的號召力,因為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掌握著跨國公司的經濟命脈,對國際供應鏈的布局有著深遠影響。有國際媒體認為,當年中國之所以能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與美國的關係改善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印度顯然非常清楚這一點,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印度頻頻對在通關,5G設備,APP等方面對中國企業設限,進一步向美國看齊。印度還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也是美方倡導的「經濟繁榮網絡」計劃的核心成員(這一網絡由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印度等所謂的值得信賴的夥伴組成)。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將生產線轉移或部分轉移到印度,其中就包括蘋果公司,美國最大的代工企業偉創力等。

第三,其實在蘋果相關的代工廠轉移產能到印度之前,中國企業已經先行一步。除華為外,主要的中國手機品牌都已經進入印度,在印度建立了龐大的生產工廠和供應鏈,這裡面既有小米,VIVO,OPPO這樣的大品牌,也有傳音,聞泰等不太知名的企業,加上韓國的三星電子等,全球主要智慧型手機企業幾乎都大舉進駐印度,從這個意義來說,印度已經成為世界工廠。

當然,印度面臨的障礙很多,像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就亟待改善,不過就算有這些不利因素,恐怕也難以阻止印度發展成為一個低成本的世界工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c4e961206f56f89c6e041ae37940290.html








日本三菱財團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