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會成為下一個航空工業強國嗎?

2022-03-07     漢光觀察

原標題:韓國會成為下一個航空工業強國嗎?

曾經有國際媒體這樣評論,韓國一旦決定進入的產業,就一定會做到市場前三,不管是用什麼方法,最終韓國都能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電視機,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存儲半導體,造船都是如此,韓國企業基本都是沿著同樣的軌跡,一步步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最終取得了成功,當然,汽車產業可能是一個例外。

那麼韓國的成功會複製在航空工業領域嗎?最近韓國最新型戰機KF-21的原型機下線,韓國媒體稱韓國已經成為第8個自主研發超音速戰機的國家,並期許十年內,韓國將成為世界7大航空工業強國之一。至於這款戰機的性能,很多網友都已經指出這並不是一款真正的5代機,與美國,俄羅斯及中國的隱身戰機還有一定差距,這裡暫且不作評論。那麼從工業的角度來看,韓國是否會以此為契機,發展成為一個航空工業強國?

與日本不同,韓國航空工業的起點相對比較低。日本很早就開始建立本國的航空航天產業,在三菱重工,IHI,川崎重工等企業的帶動下,日本逐漸發展成為世界航空航天大國,而韓國基本上還處在追趕階段。在航天領域,韓國不具備獨立研製大型航天系統產品的能力,2009年韓國建成首個衛星發射基地-羅老太空中心,2013年,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火箭中的第一級是由俄羅斯製造。

在航空工業領域,尖端材料,發動機及核心配件依然是韓國的主要短板,此次韓國下線的KF-21使用的就是美國通用電氣的航空發動機,其它一些主要部件也都出自歐美及以色列等國的企業。韓國參與的主要企業包括韓國航天航空工業公司(KAI),負責機身部分及組裝,韓華系統公司負責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等。

韓國能否將其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功經驗複製到航空工業領域,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從內部因素來看,韓國製造業的成功離不開大企業,大集團的參與,尤其是三星,LG,現代等韓國頂級財閥的支持。那麼航空工業呢?目前韓國航空工業主要參與的企業包括KAI,韓華系統。KAI是韓國唯一的飛機整機製造商,主要財團中只有韓華集團一家。韓華財團以工業製造,建築及金融等產業為主,雖然位居韓國十大財團之一,不過其實力顯然不能與四大財閥相提並論。

為什麼韓國三星,現代等財團沒有參與航空工業?不是不參與,事實是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就是由三星電子,大宇重工,現代集團的航空航天部門合併而成,而三星航空曾經是韓國第一家具有完整的戰機生產能力的企業,隨著三星將旗下的軍工業務相繼剝離出售,三星也失去了成為航空巨頭的機會,其它幾家財閥也大都如此,因此現在韓國主要大企業都沒有了航空這塊業務。當然已經剝離出去的業務很難再指望它們提供更多的支持,這對韓國航空工業的未來可能未必有利。

從技術方面來看,目前韓國這款戰機的國產率為65%左右,仍然有相當多的核心部件由國外企業提供。按照韓國企業的一貫做法,接下來肯定會進一步提高國產率。除了航空發動機等少數核心零部件外,相信大部分技術韓國企業未來也是可以攻克的,畢竟韓國的工業能力有目共睹。當然韓國也不會急於求成,現有的國際航空供應鏈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與中國,俄羅斯的外部環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韓國不用在本土建立所有的供應鏈。

按照韓國的目標,未來該產業將擁有10萬人的規模,從外部因素來看,韓國要想成為航空工業強國,開拓國際市場必不可少。因為韓國國防市場很小,很難支持韓國航空工業的長遠發展。韓國生產的戰機未來有可能會銷往東南亞,西亞國家和地區,韓國的核電,海外工程等項目在這些地區擁有很大的市場,像韓國核電擁有在阿聯,印尼等國的成功經驗,未來KAI有可能發展成為像韓國電力公社這樣的國際巨頭。

當然,韓國航空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恐怕還是國內配套能力,由於大企業集團較少,相關的供應商多為中小型企業,縱觀國際航空工業強國,都是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才有了目前的成就,從這一點來說,能生產一架KF-21容易,但是要成為航空工業強國,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4cb7af106a314a45c3e54010ba99af.html








日本三菱財團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