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搬運工到年賺千萬私企老闆

2020-03-08     鯤鵬資本論道

1

  許多年後,在黃昏或者深夜,當袁有江隱隱聽見遠處傳來的火車聲,依然會清晰地記得多年前的那一幕。

  那是1993年,打工的浪潮早已風卷蔓延到華夏大地的每個角落。無數人懷揣著淘金夢想,摩拳擦掌準備南下廣東一試。當時只有20多歲的袁有江自然也在其中。

  那時,袁有江任教於六安市輕工中學。他已經當了爸爸,一個月只有100多元工資,不僅要交房租,還要養活一家老小。這時,袁有江收到了一個在深圳打工的老鄉寫來的信。老鄉在信里描繪了深圳的快活生活,字裡行間瀰漫著繁華富足的氣息。

  很快,袁有江便了。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父母之後,他便和妻子出發了。當他們抵達深圳坪山,老鄉的工廠早已招滿了人。無奈,他只能自己去找工作。

  第三天,妻子進了一家製衣廠做編織女工。袁有江則在第九天進了一家台資廠做保安。保安並不好做,7元錢一天還要扣除2元錢生活費,一天工作12個小時,沒有休息日。袁有江十分看不慣這個工廠幾乎變態的管理方式。半個月後,經老鄉介紹,袁有江辭工進了一家港資電路板電鍍廠,在包裝部做搬運工。

  做搬運工很累,每天要從早上7點干到晚上7點,加班是家常便飯。一天晚上,袁有江洗完澡正準備出去看妻子,總管忽然把他叫住加班。原來剛回來一輛貨車,而包裝部的人都送貨去了,只有兩個女孩子在點數打包。滿滿的一車落滿灰塵、擺放不齊的電路板足足有1.5噸,袁有江一個人將貨物全部卸下來。卸完貨清點登記時,一陣香水味漫溢過來,袁有江轉身一看,見香港老闆就站在他身後。「字寫得真漂亮。」老闆看著袁有江,誇了一句。次日上午剛上班,總管把袁有江叫進辦公室,說老闆有事找他。

  老闆任命袁有江為主管,工資漲到750元,有屬於自己的辦公電話、辦公桌以及單身宿舍。茶餘飯後,總管對袁有江說他是踩了狗屎運,老闆回來時恰好碰見他在賣力幹活。雖然也有運氣的一面,但作為一個輕工學校的年輕老師,其優秀的知識儲備在當時那樣的一個公司已經是鶴立雞群了。

  在袁有江的管理下,部門有了很大改觀,各項工作運作得有聲有色。後來老闆又任命袁有江為生產經理,工資漲到1200元,負責廠里的一切事物。

  從保安到主管,再到生產經理,袁有江只用了一年的時間。

  一年後,老闆決定在深圳松崗另行投資一家電路板生產製造廠,任命袁有江為開廠首席經理,所有事物交由他全權處理。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袁有江全面介入線路板製造業。從裝修到設備調試,從訂購原料到業務開發,從調試產線到編制管理模式,每一項工作都要他處理。

2

  2002年3月,摸爬滾打了十年之久的袁有江辭職籌建自己的公司。

  存摺上只有不到3萬元的存款,而第一筆啟動資金需要60萬元。為了籌集到足夠的啟動資金,袁有江和妻子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遭遇無數尷尬和冷眼。他們辛苦奔波了三個月,終於籌集到40萬元。在一個小企業老闆的提議下,袁有江開始註冊工廠,租廠房,訂購設備。等工廠成形,袁有江邀請一些有經濟實力的朋友過來考察。老家一個做大生意的朋友看完工廠之後決定借50萬元給他,但是他必須以股權作為抵押。袁有江滿口答應,畢竟有了試產的資金了。然而試產並非意味著成功的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袁有江無數次嘗到創業的艱辛與痛苦,深刻地體悟到創業僅僅依靠勤奮和埋頭苦幹是遠遠不夠的。

  他苦心經營的工廠曾經兩三回瀕臨倒閉,最終他憑藉著一股常人難以企及的毅力而次次化險為夷。

  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一個新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想在行業里站穩腳跟是非常艱難的。在線路板行業有一條潛規則:新入行的企業採購原材料全部要現金,賣出的產品不僅價格低,客戶還要拖很長時間的帳期。對於這樣的潛規則,人家有充分的理由:作為一個新企業,產品質量可能不過關,需要長時間觀察後才能獲取信任。

  仔細計算一切費用後,袁有江發現剩餘的資金根本不夠一個周期的循環。沒有回籠資金,工廠即將癱瘓。兩個月之後,公司帳面上就已經欠下了14萬元的應付帳款。袁有江滿是焦慮。

  思慮良久,袁有江決定降低預期目標,暫時不求掙錢,只要不虧就可以了。幾經奔波,他終於找到兩家平時交情甚好的線路板公司,以最低廉的價格幫他們做加工。生產原料全部用對方的,等加工完再從加工費用裡面扣原料費,如此一來不僅不用擔心購買材料的資金,還穩定了生產局勢。為了保證生產質量,袁有江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費在了生產線上。這年8月,工廠收支持平;到了10月,終於由虧轉盈,贏利1.1萬元!

  雖然公司開始贏利了,但面臨的資金壓力依然巨大,只是有一點點喘息的空間了。當袁有江正在想著如何解決巨大的資金壓力時,一場新的災難又倏然而至。

  次年7月,工廠的兩個主要客戶企業相繼倒閉,資不抵債的老闆連夜逃跑。袁有江的公司直接損失達58萬元,這對於一個剛起步的公司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屋漏偏逢連夜雨,工廠的主材料供應商急著催還21萬元欠款。幾次催款無果後,供應商帶著一幫人衝進辦公室,揮舞著拳頭問袁有江黑白兩道,哪個解決問題更好點。公司再一次到了生死的邊緣。

  為了儘早解決問題,袁有江決定找客戶以打折的方式讓他們提前支付貨款,以緩解眼前的巨大危機。每天一大早,他便挨個去找客戶,懇求他們提前支付貨款。

  辛苦奔波了三天,最終龍崗的一個客戶答應以9折的方式提前支付他三個月的貨款。雖然以打折的方式自救有一些虧損,但畢竟再次贏得了重生和喘息的機會。

  為了進一步穩定生產信心,面對供應商催款,袁有江為自己定了一條原則:24小時開門開機,決不躲避供應商催款,只要還有一口飯吃,決不拖欠供應商的到期貨款。

  這次遭遇給了袁有江一個深刻的教訓:以前他忽略了對客戶的資質審查,對於一個資金短缺的小公司,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公司內部生產的穩定。袁有江時常召集業務人員開會,提醒他們尋找客戶之前,必須詳細審核公司客戶的實際情況,對於已經處於虧損或者半虧損狀態的公司客戶,必須小心謹慎。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創業浪潮的衝擊下,2006年,袁有江的公司終於走入正軌。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多小公司紛紛倒閉,無數大公司開始大幅度裁員,袁有江卻憑藉豐富的經驗安全度過。而今袁有江公司的年產值已達數千萬元,成為行業內的新生力量。這樣的成績在後經濟危機時代尤顯得難能可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djr0XABjYh_GJGVMj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