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譚長安:敢為人先的譚魚頭火鍋

2020-03-10     鯤鵬資本論道

譚長安一路走來充滿艱辛,剛剛開魚頭火鍋店時,店前門可羅雀;生意正紅火時,遭遇競爭對手打擊;向全國擴張,加盟店反戈一擊。一次次化險為夷,「譚魚頭」成了國內火鍋行業霸主。在國內餐飲界,他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一個不安分的人

  1963年4月,譚長安降生在四川平昌縣一個普通的人家。

  1980年,不到17歲的譚長安參軍入伍。

  1984年底,他參加了者陰山、老山、扣林山、羅家坪大山等4次戰役。火線入黨,隨後被送至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昆明分院學習計算機專業。

  1991年,譚長安被調往西藏軍區駐川辦事處招持所。這段工作經歷,無疑使譚長安為日後的酒店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譚長安臨近轉業那年,為了解決弟弟退伍後的生計問題,他拿出積蓄為其弟開了一家麵館。當時,麵館生意的火爆讓他看到了餐飲行業的生機勃勃和其豐厚的回報。

  1996年,從部隊轉業的譚長安在安置單位四川航空公司上班一個星期,就主動放棄當時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自己籌資開起了汽車租賃公司和禮品公司。當時成都流行魚火鍋,大家都吃魚肉,魚頭無人問津。一次,譚長安請朋友吃魚火鍋,吃完後,他覺得沒吃飽,再要一條魚又覺得吃不了太浪費,就把魚頭吃了。沒想到,魚頭的鮮香激起他做魚頭火鍋的念頭。經過反覆試驗,譚長安研製出了魚頭火鍋底料的配方。

  1996年底,譚長安用自己所有的積蓄加上6萬元借款,在成都百花潭附近一條偏僻的小巷裡,開起了第一家「譚魚頭」火鍋店,每天營業額還不到1000元。而就在此時,一場生死攸關的危機正一步步逼近整個成都火鍋業――商家重複使用火鍋油料,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當眾多火鍋老闆紛紛轉行時,譚長安卻抓住機遇,在業內率先推出一次性健康鍋底。

  譚長安在媒體上進行了「譚魚頭堅決抵制回收利用火鍋油的不法行徑」的宣傳,並高調為其一次性鍋底投保。消費者一旦發現鍋底重複使用,就可立即獲得保險公司的重金賠償。他還採取了透明的開放式廚房的策略,魚現宰現殺。如果顧客願意,還可以到廚房實地參觀火鍋底料的炒制和菜品的加工過程。

  這一招使譚魚頭的生意異常火爆,二十多張桌子天天爆滿,以至於顧客要常常排隊買座位號才吃得上。更有甚者,竟有「黃牛」專門排隊炒賣號票,一張排號票居然能賣到30元!靠著魚頭火鍋店的出色經營,譚長安很快擁有了幾百萬元資產。

  就在譚長安春風得意之時,一種新的火鍋品種――燒雞公火鍋出現了,並很快成為成都餐飲市場上的流行焦點,短時間內就搶走了譚魚頭的大部分客源。在成都這個火鍋都市,火鍋花樣每天都在翻新,消費者對此似乎也習以為常,更願意嘗個新鮮。客源流走導致譚魚頭的經營每況愈下,此時的譚長安心裡暗想,如果就此偃旗息鼓,手中的幾百萬足夠他享受日後幸福安逸的生活;如果將這幾百萬再次投入市場,則有可能失去這已擁有的資產,但也有可能積累無數個幾百萬。幾經考慮後,譚長安決定「賭」一把,把譚魚頭火鍋推向全國。

  從此,他邁出了打造譚魚頭品牌、發展全國連鎖、鑄造中國餐飲航母的關鍵一步。

  敢為人先

  1998年6月,譚長安帶著花椒、豆瓣,找了幾個農村娃,邁出了出川的第一步――到了繁華的北京。經過反覆考察之後,譚魚頭的第一家省外連鎖店在北京東直門附近開業,同樣生意火爆。

  霎時間,魚頭風暴席捲京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主動找上門來。加盟商負責投資店面和設備,譚魚頭只需以商標、配方、管理等無形資產入股,不需要出一分錢,就可以占有加盟店35%到55%的股份。那時譚魚頭的擴張速度是8天開一家店,僅在北京就開起了11家店。

  譚長安相繼進軍西安、合肥、石家莊,迅速占領了北方市場。然後從東北、華北、西北到中原,再到華東、華南、西南迂迴包抄,避開西南地區火鍋白熱化競爭的鋒芒,從川菜的空白地帶切入,達到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到2000年底,譚魚頭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3億元。石家莊店僅用兩個半月的時間便將120萬元的投資全部收回。山西太原有一家酒樓,當年投資360萬元,經營僅半年便虧損80萬,後經人介紹該店老闆找到譚長安,將之成為譚魚頭連鎖店之後,開業頭一天便開始贏利。譚魚頭連鎖店經營模式的成功使一批意欲在餐飲界進行發展的先知先覺者眼前豁然一亮,接待主動登門要求搭乘譚魚頭同帆共進者成了譚長安每日的工作。從此,譚魚頭在全國58個大中城市開設了近90家譚魚頭連鎖店,且60%以上是連鎖經營形式。在全國至少成就了60多個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加盟店倒戈危機

  然而,譚魚頭逐步暴露了商標使用不規範、內部管理鬆散、供應原料價格偏高、加盟商糾紛增多、配送技術落後、產品標準化難等內部問題,再加上蘇丹紅等外部食品安全危機問題的困擾,這種飛速擴張到2001年的春天戛然而止。

  那一年,譚魚頭與加盟商的矛盾糾紛猛然爆發。首先是來自北京、太原、合肥等地14家加盟店的法定代表人匯聚譚魚頭總部,一致提出降低原材料價格,放開商標使用權,放鬆對加盟店的管理等要求。由於雙方意見出入過大,那場會議不歡而散。


接著,譚魚頭北京某分店拒絕購買總部提供的原料,導致無法經營。此事遭媒體曝光後,北京亞運村、中關村、雙井等「譚魚頭」加盟店與總部解除合作關係,改名為「李老爹」,全市11家「譚魚頭」僅剩航天橋、西三旗兩家店還保留著原有的名號。全國各地的加盟商紛紛效仿,一夜之間「改頭換面」。

  為了扭轉局勢,譚長安採取了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迴轉式自助火鍋和店長負責制,並將加盟門檻提高至200萬到600萬元之間。本以為這樣就能保證品牌的統一性和服務的穩定性,沒想到迅速增加的加盟商給總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很多加盟商拒交品牌使用費,部分總部派駐的廚師甚至倒戈與加盟商串通欺騙總部……

  如果譚魚頭再繼續進行特許經營,這個品牌很快就不存在了。意識到這一點後,譚長安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收縮加盟戰線,將一些店的股權進行收購。2002年7月12日,坐落於虎坊橋的譚魚頭北京直營店正式開張。這是譚魚頭在北京的第一家直營店,也是譚魚頭在北京最早的形象店。從此,譚魚頭拉開了二次創業的序幕――以大規模的直營店、旗艦店為示範,帶動連鎖店的發展。儘管最終要走加盟連鎖的路子,但譚長安依然堅持認為應該從直營做起,這是來自譚魚頭的經驗,更是來自譚魚頭的教訓。

  拓展海外市場

  2002年2月5日,是中國大陸餐飲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四川餐飲龍頭企業、全國十佳餐飲連鎖、中華餐飲名店――成都譚魚頭火鍋連鎖有限公司與台灣制罐公司正式簽訂了合作合同,「譚魚頭」正式進駐台灣。該店雖然在三年後因獲利不佳被譚魚頭收購,轉型成為直營店,但在當時對剛剛起步進軍海外市場的「譚魚頭」來說,意義非同小可。

  2003年7月,香港第一家「譚魚頭」分店在銅鑼灣盛大開幕,11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成為香港餐飲市場上的巨無霸。開張後,這家店生意出奇火爆,一天一張台面竟然要翻七八輪,在香港吃譚魚頭甚至要提前一個星期預定。同時,「譚魚頭」海外市場營運總部在香港成立,「譚魚頭」正式邁出了它海外擴張最關鍵的戰略步伐。此後,「譚魚頭」陸續又開出旺角、尖沙咀兩家連鎖分店。

  2004年04月,在北京耗資1.8億元打造的「譚魚頭」北京亞運村旗艦店開業。譚長安選了一個很大的店面,有近2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在裝修風格上強調傳承、挖掘和再現古代巴蜀文化,尤其是以千年鑄造、千年烏木、千年古堰、千年火井、千年農耕為代表的古代巴蜀文化精髓。

  2004年11月,「譚魚頭」在重慶渝州路聯通大廈開設了重慶首家直營店。在創業的第八個年頭,譚魚頭終於進入這個西南火鍋之城,在中國火鍋行業的競爭中心站穩了腳跟。開業之後,譚魚頭生意紅火,排隊等座位的情況屢見不鮮。要知道,一家火鍋店在重慶贏得口碑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4年「譚魚頭」在全國範圍建立龐大的綠色生態園區,包括無污染的辣椒、花椒和魚頭,其中譚魚頭生態辣椒已經被指定為四川省唯一「出口免檢」辣椒。

  2006年初,在四川省大邑縣投資1億元人民幣打造新型農業產業基地。

  2007年,「胡潤餐飲富豪榜」出爐,譚長安以財富20億元排名第三。

  美食文化傳播使者

  2008年7月18日,新加坡亮閣店隆重開張,當日高朋滿座,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大使張小康女士、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亞太司長林國強先生及譚魚頭新加坡合作方吳月小姐等108位嘉賓應邀出席。至此,第一家「譚魚頭」國外連鎖店正式開業。同年初,譚魚頭澳大利亞公司註冊成立。

  2010年,譚魚頭投入億元巨資打造的譚魚頭食品工業園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向消費者提供了品嘗川味美食的新方式,該系列產品品質卓越、包裝精美、定位準確,一上市便備受消費者追捧。目前產品已出口到東南亞、北美和歐洲等地區,成為國際消費者喜愛的中國美味。

  在四川餐飲企業中,第一個用魚頭做火鍋,第一個採用開放式廚房,第一個修基地建學校,第一個把無形資產資本化引入餐飲連鎖發展,第一個與高校合作,建立食品研究所,第一個與聯手打造數碼火鍋,第一個取得銀行5000萬元大額商業信用貸款,第一個入駐中國台灣地區,進軍香港地區,第一個走出國門到新加坡開店……

  譚魚頭作為川菜產業向外擴張的領軍者,為四川火鍋的連鎖化、標準化、國際化經營打造了成功範例,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台灣、香港等全國五十多個大中城市(地區)開了100餘家連鎖店,國內大中城市的占有率達92%。「譚魚頭」一路走來,秉承「一鍋紅艷,煮沸人間」的文化理念,在發展中摸索、在摸索中跨越,譚長安以他超人的膽略與智慧,朝著他「把不太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在全球任何一個有需求的地方開店」的目標邁進。

  軍人本色

  其實在「譚魚頭」紅遍大江南北、落腳海外的熱鬧聲中,譚魚頭的連鎖步子走得煞是艱辛,從自願加盟連鎖、特許經營到控股經營、自投資金自主經營,譚長安是用自己的血與汗在摸索一路適合中國餐飲特色的連鎖發展路子。正是18年的部隊生活,給了他這樣堅韌不拔的意志。他還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人。小到味碟精選的十八種佐料,大到斥巨資打造的旗艦店,都是他精心雕鑿生活品質的完美體現。每家新店開張,他都要親自品嘗每一道菜品,以保證菜品的口感和質量。他的體貼和善解人意,常常會不經意地冒出來,體現在哪怕是一些小的細節上,從而給和他接觸過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譚長安真誠樸實的微笑和幽默、健談給人極大的親和力,這真誠的微笑中透露出他18年軍旅生涯賦予的堅韌的個人魅力和執著的行事作風。18年的風雨錘鍊了他的意志,10多年的商場沉浮磨練了他堅持、不服輸的性格。譚長安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平時的他經常和員工打成一片,閒暇的時候還會和員工一起聊天、喝酒、泡吧。當然,工作的時候他是一個嚴厲的老闆,但更多的時候,在員工眼裡他更像一個慈祥的長者。因此,員工對他的評價普遍很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g_H13AB3uTiws8KRt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