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元創造三百萬的創業傳奇

2020-03-12     鯤鵬資本論道

完全解讀胥定國這個,給更多創業者一些啟示,成為我寫這篇文章的最直接的動機。也許他的創業成功不可複製,但是那些留在創業路上的迷茫、彷徨,艱難、困苦,那些智慧、才華,快樂、朝氣、激情,每一個創業者都曾經有過。他就在你我中間,他的今天就是每一個創業者的明天。心若在夢就在。只剩3元錢創業的路也要走到頭!

   2002年3月的一天,我在《經營者》編輯部接到一個讀者要刊登「蔬菜脫毒機」信息的電話。說來也巧,早在2001年9月,我曾編髮過一條「蔬菜殘留農藥超標,市場急需蔬菜解毒機器」的信息,沒想到這條信息引來了許多讀者的電話。後來的一段時間,我都在留心尋找能提供蔬解毒機的可靠廠家,想不到現在有人帶著機器主動找上門來。要刊登蔬菜解毒機器信息的人就是胥定國。

   我在電話中大概了解了他所說的蔬菜脫毒機器,知道是利用臭氧的原理。他跟我說了很多臭氧的知識(後來,我到網上查了資料,也對臭氧的功能有詳細的了解),也談到機器的種種好處。但我想眼見為實,於是跟他提出我要到廈門實地去看看他所說的一切。未了,我告訴他說,如果你所說的機器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們雜誌可以為你免費宣傳。

   他爽快地答應了。接下來,我就等他來電話定下我去廈門採訪的時間,可是總不見他有消息給我。就在我對他有了一絲懷疑的時候,他給我來了電話。於是,2002年4月的一天,我從重慶去了廈門。

   在廈門機場第一眼見到胥定國的時候,他穿一件白色的風衣,年輕、俊朗、充滿朝氣。在計程車上,他告訴我,1999年他從上海來到廈門,他喜歡這裡。在廈門的兩天時間裡,我對胥定國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他說的「蔬菜脫毒機」有了全面認知。廈門之行,讓我無意中走進一個創業者的生活,並有幸跟蹤真實地記錄了他的全部。

   1975年胥定國出生在大巴山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6歲開始上學時,為了給家裡每天節約2角錢的渡船費,他天天繞道幾十里山路到學校上學。胥定國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但是供他讀書的錢卻越來難以從泥土裡刨出來了。1987年,一場突然的災難降臨胥家--爺爺患重病臥倒在床。為了省錢,爺爺無論如何也不到醫院就診,無可奈何的父母只好用傳統的方法到山上扯草藥為爺爺熬湯治玻這時,小學六年級的胥定國已經懂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他知道爺爺的病只有到醫院才能治好,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超越年齡的方法--外出打工掙錢為爺爺治玻一個夏天的早晨,胥定國留下一封信,悄悄告別了家人。這一年他12歲,還是個發育未成熟的孩子。

   懷揣著偷偷借來的100元錢,從沒有出過遠門的他上路了。憑著書本上的知識,他獨自一人到了桂林,不辯方向的他在火車站廣場轉了一圈,身上的錢便被人洗劫一空,他只好步行去湛江,走了兩天兩夜之後,酷暑和飢餓將他擊倒。一位拾荒人見他昏倒在街頭,給了他一瓶水和撿來的半碗方便麵,他才緩過了一口氣。一個小孩子,個頭也不高,沒有哪一家工廠願意用他。所幸的是,胥定國在湛江找到了一個賣盒飯的工作,5天下來,他賺了50元錢。但這樣掙錢太慢,聽人說去海南砍甘蔗能掙更多的錢,於是,他又去了海南。砍甘蔗真能掙錢,但卻是成年人都不願意乾的苦活,半個月累下來,胥定國掙到了800元。砍完甘蔗,他又跟著大人們去割橡膠。

   這個假期的第一次打工,胥定國掙到了1800元錢。當母親接過兒子掙回來的錢,摟著又黑又瘦的兒子時,卻忍不住掉下了心酸的眼淚。有了這筆錢,爺爺被送到了醫院,等待著死神降臨的爺爺,奇蹟般地康復了,「12歲孫子打工掙錢救祖父」成為了一個最傳奇的愛心故事。

   憑著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改變家人的處境,小小的胥定國有著一種巨大的快樂和幸福。從此他認定了打工--掙錢--讀書,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生之路。以後的每一年暑假,胥定國都會外出打工,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火熱的打工城市他幾乎跑遍了。憑著打工掙來的錢,他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學業,順利地考上了中山大學經濟管理系。1997年胥定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分配到家鄉縣城的工作來到上海,開始尋求自己人生新的起點。

   在上海,他應聘到一家台資企業。在這家公司,胥定國受益非淺。3個月後,他被提升為人事部課長,在任職的半年多時間裡,通過科學、創新的管理,他為公司節約了管理費100多萬元。年底,他被提升為部長,老總為他的智慧獎勵了25萬元現金。為自己打工,干一番事業,是胥定國的夢想。1999年,胥定國來到廈門,用打工積累的27萬元資金獨自創業。

   第一筆生意,販賣甲魚。從越南運甲魚到廈門,還沒來得及賣,就被全部沒收,17萬元血本無歸。事後他才明白,當初只聽別人說在廈門賣甲魚賺錢,他卻連貨物進出國門需檢驗、檢疫等基本法規都不清楚。1999年底,他用剩下的10萬元與廈門當地一個朋友合作成立了食品公司,生產鮮榨果汁飲料。雖是一個小投入的項目,卻很快有了效益,而且發展勢頭良好。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年,合作者燒掉了公司的財務帳本,也不肯退還胥定國的本錢。胥定國又一次鎩羽而歸。

   27萬元化為烏有,胥定國重又變得兩手空空。

   連連的失敗,胥定國沒有敢告訴懷有身孕的妻子。當初接她到廈門結婚時,妻子跟她家裡人的曾勸他用一部分錢買一套房先安定下來,可是他執意租了房子,用這筆錢來創業。他曾經給妻子許諾在新居中迎接他們的孩子,現在也只能成為一個遺憾的謊言了。因為再過一個月,妻子就要分娩了。

   2001年10月的一天晚上,胥定國和妻子一道去一位朋友家裡做客。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胥定國心裡起了向朋友借錢的念頭,可是,在朋友家整整5個小時,除了跟人談笑風生,他就是沒有將借錢的事說出口。晚上12點,從朋友家出來往回走時,突然下起了雨,因為太累,妻子再也不肯走路了,執意要坐計程車。胥定國為難了,他身上只剩下了3元錢,連坐一輛5元錢的摩托車也不夠。妻子見他半天沒動靜,委屈得嚶嚶地哭了。她什麼都明白了,流著淚對他說:連坐車的錢都沒有了,你死要面子還硬撐,不好意思借錢就去打工吧。

   妻子的眼淚讓他心酸。男人活在世上就是為責任而活,為使命而活,他的責任是保護好妻兒,他的使命是干一番事業。下一步怎麼走?找個地方打工能暫時緩解眼前的困窘,可是不到萬不得已胥定國卻不想再去打工。再次創業卻沒有資金,沒有項目,沒有方向,機會又在哪裡?

   思慮再三,他決定先借一筆錢,等妻子分娩後再作打算。

   在廈門,胥定國有許多同鄉生意做得不錯,只要向他們開口,借點小錢是很容易的事。可是,他卻不願找他們借錢。想來想去,他想到房東。房東老伯是廈門客車總廠的工程師,為人和善,平時跟他很談得來。第二天,胥定國到老伯住的地方找他,還沒來得及開口,老伯卻告訴他說,他的一個親戚,因吃了有農藥的蔬菜中毒搶救不及時剛剛死亡。胥定國安慰了老人一會,只好悶悶不樂地離開。走出門口,屋內的哀哭聲還隱隱地傳來刺痛著他的神經。就在這時,胥定國猛然一驚:他突然想起一個月前他看過的一張報紙,上面提到廣東因農藥蔬菜引起50多人中毒的事情。像是發瘋一般,胥定國飛跑到附近的一個網吧,上網查尋有關「農藥蔬菜」的信息。一條條信息讓人觸目驚心:--「農藥蔬菜」除有造成急性中毒或死亡外,更為嚴重和可怕的是,農藥為慢性中毒,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作用,甚至會遺傳危害後代(已得到科學公認),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國家質監總局對全國23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抽查結果表明:農藥殘量超標的「問題菜」高達47。5%,全國有將近一半的蔬菜屬於不能食用的「農藥蔬菜」。

   《中國工商時報》報道:對廣州蔬菜市場連續5周監測152個樣品表明,農藥殘留超標菜樣93個,占總樣品數的61。2%……胥定國心中一片光明:蔬菜脫毒機一定有市場!

   胥定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真正的成功,他那種在失敗中依然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值得很多創業人士學習的,無論多堅苦,只要夢想在,希望就會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Bud3HABgx9BqZZIiw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