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謝富年:從枯竭的礦山發現商機

2020-01-14     鯤鵬資本論道

錫,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銀、銅、鐵、錫)之一。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馬來西亞以豐富錫礦資源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錫產國,其霹靂州首府怡保曾有「錫都」之稱。但經過一個世紀的不斷開採和挖掘,馬來西亞的錫礦資源枯竭殆盡,這個曾經風生水起的行業也逐漸清冷了下去。

   一個叫謝富年的華人,卻在此時闖進了一片荒蕪的礦山,並出人意料地宣布,要在這片廢墟上創立自己的事業。

   40年過去,原來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更變成了新型城鎮,曾經嘲笑過他的人,都收回了曾經的惡語。

   謝富年是怎麼做到的?

   別人走了 他卻來了

   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馬來西亞以豐富錫礦資源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錫產國。為加大開發力度,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從印度和中國引入大量人力投入採礦工作,謝富年的父輩,就是隨這股浪潮從東莞老家遷徙到被譽為「錫都」的馬來西亞怡保的。上世紀40年代,謝富年出生在距離怡保大約半小時車程的霹靂州布先小鎮,此時的謝家經過不斷積累已成為當地顯赫的錫礦家族。

   父親謝華因時代原因未能接受教育,但他卻深刻了解教育,特別是英語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和價值。因此,謝富年被送到英校接受西方教育,此後又進入澳洲福斯特拉工藝學院攻讀會計專業。

   學成歸來後,謝富年定居吉隆坡,在一家汽車公司擔任會計師,擁有了體面工作和穩定生活。他的人生與錫礦已經沒有關係,以後也似乎不會再有關聯,但在不久之後,馬來西亞錫礦業便經歷了轉折性變革,不安於現狀的謝富年也在這樣的變革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此時的馬來西亞錫礦,已經過一個世紀的不斷開採和挖掘,資源接近枯竭,政府關停了很多礦場,曾經在此淘金的人群也紛紛離開,昔日繁忙的礦山成為棄置土地,目之所及,儘是連綿不絕的超大坑洞,雨季一到,還形成此起彼伏的湖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荒蕪中,謝富年卻出人意料地宣布,要在這片廢墟上創立自己的事業!

   1974年,謝富年成立雙溪威控股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雙威控股有限公司),以10萬令吉的低廉價格,從英國人手上買下一座只剩3年開探期限的錫礦,此舉讓人們大跌眼鏡。

   接近枯竭的礦地,還能有什麼?

   謝富年卻胸有成竹。因為他看準的不只是地表的錫礦,而是深埋於錫礦之下的礦沙、錳、沙石及高嶺土,這些儲量豐富的物質開採後經過技術處理,就會變成高價值的工業及建築材料。

   瘋子和夢想家只有一線之隔

   此時,正值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從初級產品出口向出口導向型轉型的時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的迅速發展,為工業及建築材料行業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會。

   短短兩年,謝富年便以點石成金的手法,將事業版圖迅速擴展到採石、建材、房地產開發及土木工程領域,挖到了事業發展的第一桶金,也為企業創造了聲譽。這一年,他還不到30歲。

   即便在1977年經濟蕭條以及馬來西亞錫礦固打制度的影響下,雙威集團還是沒有受到太大傷害,依然繼續前行。1984年2月16日,雙威集團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從一間僅擁有10萬令吉資本的小型礦業公司,到成為上市集團;從資源的粗放式開發,到以精細加工改變馬來西亞錫礦資源利用方式;從一片廢墟,到新的淘金之地……謝富年成為馬來西亞商界一顆新星。但他深知,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其實只是行業衰退期的延伸,除非還有能力再找到可供開採的礦地,否則就將重歸荒蕪,無法實現永續。

「固守錫礦無疑危機重重,如何衝出這箇舊有的框框是我當時最想做的事情。」謝富年再三打量錫礦發現,這一大片礦場其實擁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介于吉隆坡和梳邦之間,又靠近機場(當時國際機場位於梳邦),如果能在這片荒蕪的礦湖上建立起一個綜合型度假式城鎮,無疑是絕佳的選擇。

   這次,這個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商業計劃引來的不只是質疑,更是嘲笑。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地方,怎麼可能形成城鎮?就算有了城鎮,誰又敢住進這種填礦湖而成的房子?

   瘋子和夢想家只有一線之隔,好在謝富年的團隊中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斷,也願意跟隨他的腳步。1982年7月13日,謝富年成立了雙威城有限公司,4年之後,雙威城計劃正式啟動。

   從礦地到旅遊勝地

   填平積水湖、加固流沙……為解決技術難題,謝富年果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才使得占地5000畝的雙威城順利開建。

   而在建築概念方面,為打造高標準,謝富年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便帶頭舉辦了一場國際建築大賽,吸引來全球50位建築大師參賽,最終由來自夏威夷的建築師將之具化,在馬來西亞引起轟動。「整個過程在當時被認為是一項創舉,不僅因為我們是首個舉辦類似比賽的房地產開發商,也是基於計劃藍圖本身就非常創新,構思如何將一片荒地轉化為一個可持續性的遊樂場。」謝富年說。

   帶著這樣一份企劃書,謝富年和團隊奔走於投資者和銀行之間,說服他們相信這個計劃會成功並能夠帶來經濟收益。雖然開始階段仍舊會被認為是「異想天開」,但隨著藍圖的不斷呈現,他們開始贏得金融機構的支持,吉隆坡所在的雪州政府也給予該藍圖99年的契約。

   1988年,馬來西亞經濟開始復甦,人民購買力逐漸增強,雙威城開始推出單位價值6萬令吉的單層住宅計劃,大受市場好評,購屋者甚至排起了長隊。謝富年「礦地新發展」的思路,得到了市場的驗證。

   有了這樣的開門紅,以「享受城市內的休閒生活」為理念,謝富年集娛樂、水上樂園、度假酒店、會議設施、購物廣場、醫療教育及住宅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休閒城鎮的夢想,在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上逐漸成形。雙威集團不僅實現了自己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強力提升了周邊產業的價值,讓這裡成為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

   與此同時,因為看好霹靂州的旅遊優勢和經濟增長空間,謝富年在怡保打捫區建立了雙威集團的第二個旗艦開發計劃「怡保雙威城」。唯一不同的是,雙威城是重新發展一片荒地,而怡保雙威城的重點是保留大自然所賜予人們的禮物。

   度過危機的最好辦法是懷揣更大夢想

   如今,雙威集團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傑出的房地產和建築集團之一,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個國家設立了超過40個業務據點。雙威集團旗下業務遍布12個領域,即房地產、建築、建材、酒店、零售、休閒、商業、貿易和製造、醫療、教育、採石和房地產投資信託。

   但雙威集團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1997年席捲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日韓等地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謝富年和雙威集團的蛻變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彼時,已從上一次經濟蕭條的低谷中走出的雙威集團正大踏步前行,多個龐大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其間的融資借貸自是不少。因此,當銀行因為經濟危機突然緊縮銀根之時,雙威集團不僅無法繼續搞項目,還要面對以美元債券為主的多達2.75億令吉的巨額債務。集團股價從1997年巔峰時期的11令吉直降至0.25令吉,市值也從逾80億令吉迅速下滑至僅約5億令吉。

   不用身臨其境,僅從這些龐大數字就能想像到當時的艱難。為應對危機,謝富年以超大折扣說服購房者不要撤銷購買合約,然後,又以壯士斷腕的果敢與氣魄,先後變賣雙威集團最大收入來源的採石業務,以及雙威金字塔購物廣場及雙威Spa度假酒店,並將48%的公司股權讓渡給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才讓雙威集團在風暴中最終得以存活。雖然身處困境的謝富年當年還有第二條路可走,有人曾向他提出購買公司控制權的要求,謝富年卻斷然拒絕。

   他說:「當夢想受挫,讓人幾乎滅頂,度過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懷抱更大的夢想。」

   浴火重生之後的謝富年,將上次危機之時就已經啟動的多元化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在風險管理上,除了更謹慎選擇能夠風雨同舟的合作夥伴,他還將果敢與膽略放在那些經過核算的項目上,而不去挑戰回報與風險不成比例的選擇,在管理方面,無論低谷還是巔峰,謝富年都堅持相信並依靠團隊力量,而不是計較一時的得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4Qnw28BUMKGWtVOPR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