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任文青Andy
12月6日,首屆中國快消品硬折扣大會在鄭州盛大開幕。
在12月6日上午主論壇上,新經銷COO、《中國零食硬折扣白皮書》主編任文青分享了《硬折扣——重塑未來供應鏈格局與增長模式》。
以下是演講重要內容:
新經銷每年都會舉辦兩場大會,上半年的中國快消品創新大會,下半年的中國快消品大會,今年我們為什麼要組織一場以硬折扣為主題的大會?
時間回到今年的10月10日,在深圳的快消品大會上,我們發布了《中國零食硬折扣白皮書(快消行業洞察2023)》,現場的很多朋友應該都讀過。
當大家都在講量販零食的時候,我們用零食硬折扣這個說法,來分析今年以來這個火爆的業態。我們強調硬折扣,是希望大家能看到事情的內核,而不僅僅是表象。
表象是什麼?是低價的商品、是街邊的店鋪。內核是什麼?是選品、運營和供應鏈。
當然,我們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硬折扣,講的不止是零食折扣店,還包括各種類型的折扣超市、倉儲店,以及紛紛尋求折扣化改造的傳統零售企業。
這是我們最近發布的榜單。
都在講低價和折扣,各位怎麼看?有人說,低價沒好貨!零售就得賺錢,不賺錢不可能持久!有人說,這是消費降級!
都有道理,但我們更加關注的是,事物背後的底層邏輯和長遠影響。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容易看見的,和不容易看見的。
什麼意思?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
20世紀初,福特推出T型車,取得了巨大成功。很多人都知道,T型車對福特意義重大,但你可能並不清楚,它真正的影響在哪裡。
福特在歷史上有特殊地位,不在於它推出了普通人負擔得起的汽車,而是它用流水線的方式,革命性地實現了汽車的大規模、高效率生產。
T型車、車水馬龍是容易看見的,而它背後的流水線、長期影響是不容易看見的。
低價商品、街邊店鋪、連鎖品牌,是容易看見的,但它的經營模式、背後的供應鏈、長期影響,是不容易看見的。
新經銷作為行業深度觀察者,就是要帶大家看到那些不容易看到的東西。最近一個月,我們集中輸出了大量文章,包括做直播,多維度闡釋硬折扣,以及它帶來的影響。
中國零售的折扣化開始了,不僅僅是零售層面的事兒。它涉及工廠、品牌、經銷商,快消產業鏈上的一系列角色,這也是新經銷作為垂直於快消行業的媒體平台,舉辦硬折扣大會的原因。
零售的折扣化,背後是快消行業的供應鏈變革,這件事情很重要!值得用一場大會,讓大家充分探討。
今天我的分享回答三個問題:
1. 硬折扣為什麼爆發?
2. 它是長期的趨勢嗎?
3. 真正的影響是什麼?
硬折扣為什麼爆發?
要講清這個問題,不能停留零售層面,必須從快消產業鏈入手。
快消產業鏈,連接供需兩端。
產品生產出來,最終要賣給消費者。這中間大體可以分為兩個環節。
工廠和品牌,是創造價值環節,他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出好產品,如何打造品牌溢價。
經銷批發,到終端零售,是傳遞價值環節,他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極致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低價產品,創造好的消費體驗。
我們講的硬折扣,關乎的主要是傳遞價值環節:
1. 供應鏈:壓縮流通環節,減少商品轉運次數
2. 選品:品牌商品+沒有品牌溢價的白牌商品
3. 運營:儘可能減少成本,提升商品的周轉率
這些動作的目的,一句話總結,就是把產品賣便宜。
很多人對摺扣零售不以為然,並不看好!因為聽到「折扣」兩個字,我們天然想到的就是「低價」、「打折」、「促銷」、「臨期」、「尾貨」。
詞語概念造成的混亂,造成了大家對「硬折扣」的不理解,這是當下的現狀。但我們必須要講,賣便宜產品,和把產品賣便宜,是兩碼事。
硬折扣大幕拉啟,零食折扣店只是打了頭陣,這個不只是通過現象做的判斷,而是基於供需這個底層邏輯做的分析。
分析行業,一定要找到它的內在核心矛盾。
快消/食品這個行業的核心矛盾是:上游靠天吃飯的農業的不確定性,賣給了工業,工業買進不確定性,通過規模化生產容納農業的波動,攤薄單位製造成本,然後通過渠道體系去匹配,向所有地區所有人去銷售。
工業的本能,就是生產庫存。它是成本,有人賣出去,才能叫做商品——所以,一定要有足夠數量的渠道商,給他提供這樣的確定性。
從供需這個邏輯來看,中國快消品行業大致經歷了供不應求、供大於求的階段,而當下則進入了產能過剩階段。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通過國外和國內兩個市場的反向塑造,能生產出好產品的工廠很多,大量是作為代工廠而存在。
產能過剩,很多一線品牌的工廠,也開始為渠道需求提供定製商品。
這背後對應的是需求端的變化。
1. 整體上,消費進入存量甚至縮量階段
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跌破1000萬,人口出現負增長。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總數自2022年進入下降拐點,消費品是以人口基數為前提,消費進入存量甚至縮量階段。
2. 消費心理上,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今年7月份我做市場調研,看到的真實情況:零食折扣店,高峰期內始終保持15-20人左右的客流,而相隔不到10米的良品鋪子,偶爾只有1人進去。
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使得過去定位高端的零食專營店能獲得品牌溢價。
但當上游供應鏈足夠成熟,可以為品牌商和渠道商提供同樣品質產品的時候,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悄然變化,過去願意為品質付溢價,現在更加在意的是質價比。
3. 宏觀經濟周期下,消費力產生結構性分化
這是尼爾森發布的一組數據,它分了5類消費人群,過去半年有明顯的變化。就是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從29%下降至15%。而尋找平價替代品,和專注必需品尋求低價的消費者的比例,從20%上升至36%。
當下的消費傾向可以總結為四個特點:個性化、多元化、量入為出、關注質價比。
大眾對更具質價比的商品需求變大,必然會有新渠道承接新需求。
過去幾年,社區團購、直播等渠道的崛起,其實都是集合下游需求,向上游集中採購優質低價產品。
以上渠道的崛起,雖對快消產業鏈路形成衝擊,但由於它們還是線上運營邏輯,並未對傳統線下大盤形成根本性的衝擊。
折扣有線下門店,它通過上游直采、經銷零售一體化,進一步擠壓了傳統線下渠道份額。
它是長期的趨勢嗎?
第二個問題,它是長期的趨勢嗎?先說答案,是的。
首先,從商業演化的內在邏輯來看。
回到前面講的快消產業鏈。傳遞價值環節,關鍵詞是效率,即能不能用更低的成本,把上游優質的產品,與下游的消費者需求連接起來。
最近幾年,我們一直講渠道碎片化。
其實,渠道碎片化是一個結果,它的實質是高效模式對低效模式的不斷擠壓。商業演化的方向,就是高效替代低效。
硬折扣通過供應鏈優化、極致選品、高效運營等方式來提升效率,在行業層面體現出兩個趨勢。
1. 品質白牌去溢價,傳遞價值
何謂品牌?品,是優質產品。牌,是自帶流量,是心智占領。
從品到牌,意味著營銷投入,帶來的是品牌溢價。所以實際上,消費者付出的成本,很多是在為營銷推廣買單。
中國能生產出優質產品的工廠很多,但它們是有品無牌。品質白牌的崛起,本質上是硬折扣把上游優質的產品,與下游的消費者需求連接起來了。
2. 經銷零售一體化,提升效率
硬折扣連鎖上游直采,它本身就承擔了經銷商的角色。這是自下而上的經銷零售一體化。
區域性大商,尤其是擁有供應鏈優勢的B2b平台,通過自己開店、翻牌流通小店等方式,無限融入零售領域,這是自上而下的經銷零售一體化。
經銷零售一體化的本質,是在供給過剩和存量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用規模化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去對沖越來越高的交付和履約成本。
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從低效走向高效,這是不可逆的。
另外一方面,從經濟周期下的業態變化來看。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高速發展,並未經歷發達市場走過的周期,但周期規律永遠存在,我們要研究國外的折扣業態,去反觀我們當下。
我列了一些國外主要國家的折扣店。
德國的ALDI,是經典的硬折扣模型。起飛於二戰後經濟凋敝的德國市場。
美國上世紀70年代進入滯脹階段,以Walmart為代表的大型折扣超市快速發展。
日本的堂吉訶德(Don Quijote),不是純粹的硬折扣,屬於泛折扣業態,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快速發展。
國外折扣店的興起,有一個共同的背景:經濟周期下行,大眾對更具質價比的商品需求更大。
折扣零售不是中國的新事物,它是經過長周期驗證的業態。從長周期來看,在中國的發展剛剛開始。
剛才我們舉了幾個國外的折扣店的例子,這也涉及一個問題,今天的中國,我們講的硬折扣到底是什麼?
硬折扣是一種經營模式。中國市場廣大且複雜,不同的品類組合、人群細分、地域市場,基於硬折扣邏輯的零售,將在成長中演化出多元的表現形式。
硬折扣在中國還處於早期,做任何定性和劃分為時過早,但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我們基於品類的邏輯做了簡單的劃分。
1. 垂直品類
零食折扣店屬於垂直品類硬折扣。
垂直品類在供應鏈上是最容易突破的,較容易規模化複製,這是零食折扣店快速爆發的重要原因。垂直品類切入最快,但不是一個終局的業態,會往復合品類優勢方向演進。
2. 復合品類
社區折扣超市/倉店,需要同時做幾個品類的優化,在供應鏈上的突破難度較高,這也是相對於零食折扣店,它們規模普遍較小的重要原因。但一旦形成復合品類優勢,就容易形成定向客流,創造更好的利潤結構。
3. 綜合品類
在比較多的品類里精選顧客需求度比較高的單品,通過優化供應鏈把這些單品品質做優、價格做低。山姆會員店、好市多走的都是這個路線,國內也有眾多的跟隨者如盒馬奧萊。
真正的影響是什麼?
我們這裡說折扣店的影響,但其實很多快消廠商並沒有太大感覺!
這就涉及宏觀趨勢與微觀體感的差異。
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空間。
中國市場縱深極大,一二線市場跟三四線市場不同,北方市場和南方市場有差異,不同地區的商貿結構、零售業競爭格局不同。
一個是時間。
折扣零售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也不相同。以零食折扣店為例,最早在南方市場發展起來,今年以來向北方市場擴展。
除了空間、時間,跟廠商的品類也非常相關,比如,零食折扣店作為折扣零售趨勢的先鋒,最先影響到的是休食和水飲的廠商。
在我們深入行業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有積極擁抱折扣渠道的品牌,也有不以為意堅決抵制的品牌,有生意腰斬50%的經銷商,也有逆勢增長翻倍的經銷商。
具體到個體,大家的感知不同。如何從個體,洞察行業趨勢?
我們對100多家品牌商做了問卷調研。其中有82%的品牌與零食店建立了合作,這其中直供的有41%,通過經銷商的有34%,兩種方式都有的占25%。
我們收集了100多份經銷商的問卷。52%的經銷商表示,零食店導致他們的生意下滑。從代理品牌維度看,代理一線品牌的經銷商受到的影響更大,有72%生意下滑。
除此之外,根據零售企業財報,30家上市零售企業,有14家2023前三季度凈利下滑,而且普遍下滑幅度非常大。
雖然樣本量有限,但是結合行業發展現狀,足以獲得趨勢性洞察:從渠道變革,到供應鏈革命。
1. 工業的本能,是生產庫存,它是成本,賣出去才能叫做商品,一定要有足夠數量的渠道商,提供這樣的確定性。
2. 硬折扣連鎖買進庫存,通過經銷零售一體化,為上游提供足夠的確定性,這是它在多方博弈中占據主動的原因,但這不是終點,會繼續往上遊走,向產銷一體演進。
3. 渠道是品牌/工廠視角,供應鏈是終端/消費者視角。時代的話語體系,將逐漸從品牌主權下的渠道變革,變為消費者主權下的供應鏈革命。
4. 與傳統供應鏈不是完全替代關係,一段時間內是擠壓式共存關係,會把既有的系統沖的七零八落。
具體到產業鏈不同角色,我們有四個判斷:
一、上游產能嚴重過剩,工廠為渠道品牌代工
1. 傳統線下售點銷量被硬折扣搶走,產品質價比沒有優勢的工廠難以生存。
2. 高質量工廠,包括部分大牌自有工廠,成為渠道產品/品牌的代工廠。
二、硬折扣成為強勢渠道,品牌溢價效應減弱
1. 銷量決定話語權,頭部品牌須配合渠道做調整,拉低品牌溢價。
2. 部分中小品牌/品質白牌,依賴主流硬折扣渠道崛起。
3. 線下零售是有限貨架,更多中小品牌/白牌將與區域硬折扣形成共生關係。
三、經銷商加速洗牌,本地供應鏈倒逼越發高效
1. 硬折扣對本地商貿系統形成衝擊,經銷商可供終端減少,盈虧平衡點被擊穿的經銷商退出市場。
2. 區域零售終端依然存在,但價盤被拉低,需要本地高效的供應鏈平台匹配。
四、終端價格拉下來,中國的零售進入折扣化時代
1. 零食折扣店繼續存在,但會不斷演化。
2. 社區折扣超市、倉儲折扣店成為創業熱點。
3. 傳統零售必須自我變革,從經營貨架,轉向經營商品。
當然,硬折扣在中國的發展剛剛開始,這中間會有各種問題,資本、價格戰、門店倒閉、真假硬折扣泥沙俱下,等等。
但總的來講,這是一個傳統鏈路解構,新生態孕育的過程,這是長周期的事情。
最近跟參加硬折扣大會的朋友聊天,大家為什麼來參加大會?
品牌商想知道,折扣店渠道會怎樣演變,作為品牌如何平衡它與傳統渠道的關係;經銷商想知道,折扣零售的發展會怎樣影響自己的生意,下一步該怎麼辦;傳統零售商很關心,傳統零售該怎樣轉型,是否有可參考的路徑。
這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大會的重要原因。為行業不同角色提供實踐者的經驗分享,行業不同角色面對面的碰撞,不同維度視角研究者的深度分析。
我們這兩天的議程很滿,針對這些問題會有交流和探討。
最後,在此告訴大家,我們成立了「新經銷·硬折扣研究院」,新經銷要做的事情很簡單:
1. 內容輸出
2. 行業交流
3. 資源連結
我們會通過文章、直播、行業白皮書,以及遊學、培訓、諮詢的形式,幫助產業鏈不同角色更好地理解當下,應對挑戰,抓住未來的機會。
這裡特彆強調一點:這次大會來了很多硬折扣的實踐者,包括創業者、轉型者,大家都在獨自探索,我們也建立了硬折扣實踐者的交流社群,希望把大家集合起來,形成交流的氛圍,幫助大家少走彎路,共享資源。
這是長期的事情,新經銷會一直在這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