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售的硬折扣化改造,不是單純把價格賣便宜

2023-12-19     新經銷

原標題:傳統零售的硬折扣化改造,不是單純把價格賣便宜

作者丨連傑

整理丨新經銷

折扣化不是單純把貨賣便宜

一個品類供應鏈的改造,基本上是兩個點,一個是更低的價格,第二個是更豐富的商品。

以來伊份為例,為應對量販零售店的競爭,用降價的方法嘗試折扣化改造。但在降價過後,發現還是差點意思,問題出在哪兒?

來伊份誕生在中國零食需求品質高速上升的階段,但在當時產能未跟上。因此來伊份的店型較小,大概兩三百個SKU,僅能支持一部分人在那時競爭環境下對品質零食的需求。

時代發生變化,競爭格局同時也發生變化。在這個時代,中國變成了一個產能相對過剩,同時老百姓消費能力下滑的階段。目前我們發現零食折扣店店型,200平方的店面,1000個SKU,通過白牌平價的方式售賣。

相較於超市休食區、夫妻店休食區,SKU大到兩三倍,價格卻低20%。再回過頭看來伊份,在改造過程中,店型面積小,不足以支撐它的SKU數能達到與其競爭對手去匹敵的程度。

在折扣化改造的道路上,不是單純地把貨賣便宜這麼簡單,它的底層邏輯是另一個模樣。

推動硬折扣發展的養料是什麼?

做折扣賽道的玩家最關注的問題應該是:養料來源於什麼地方?是什麼在推動行業前進?這個問題不想清楚,東施效顰,照著國外模型copy,在中國是十分危險的。中國的情況和西方國家是不一樣的。

硬折扣,它所指向的目標就是相同的質和量,實現更低的成本,是一個供給側的改革。

那到底是什麼在推動供給側的改革?說到這裡我們就不能不談零售行業或叫流通行業的三大紅利。

商品從生產到交予顧客手裡一共三個環節: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銷售環節。

第一,生產環節。

在此環節中國現有兩個問題:雜牌質量過差、大牌溢價過高。強調品質白牌的概念,其實就是用白牌去替代品牌的品牌溢價。

過去的品牌溢價主要在於大量的廣告費,而現在,只需把商品品質做好,交予能售賣白牌的場景即可。今天能售賣白牌的場景有哪些?

1.直播;主播可以替代以往廣告,用五分鐘的時間去跟一萬個顧客說清楚,這個商品有什麼優點,因此直播是今天白牌最大的一個銷售場景。

2.社區團購;中國現有上百萬的社區團購團長,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以及能力觸達消費者,與用戶建立深度溝通,他們具備白牌銷售能力。

3.硬折扣店;依靠顧客對其品牌的信任度,讓顧客在此停留更長的時間了解及購買。

今天為什麼說白牌是紅利?原因就是目前上游的白牌產能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作為下游,無論是流通側還是零售側,只要具備白牌售賣能力,就會隨著白牌產能增加,業績自然增長。

第二,流通環節。

中國零售行業兩大問題:

1.賣場成本過高。中國整個賣場建設思路是跟著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的,因此現在的賣場裝修越來越豪華,促銷員越來越多,管理層越來越多,導致整個賣場的成本非常高。

2.庫存周轉天數偏高。今天中國實體零售企業周轉天數達到四十多天,到下沉市場平均周轉天數超五十天。每一天都會產生貨值0.5%左右的成本。

目前的解決方案:

1.砍成本,硬折扣店的門店裝修成本相較於以前豪華超市要低很多。

2.預售機制,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預售快消品,是中國獨有的優勢,預售此動作可把零售側的庫存周轉天數從四十多天降到一天,這樣的形式大量地節約了運營成本。

在今天,預售是推動中國零售成本下降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過去一年裡,能做預售的場景,基本上是增長的。現在,在上游支持預售的供應鏈越來越多,只要你的場景能做預售,你的業績就會自然增長,我們稱之為預售紅利。

第三,銷售環節。

具體到一個零售企業來講,假設他每天到店一萬人,他做了另一個動作,把所有到店客戶拉到微信群里,拉了一個五萬人的群。此時他的生意的上限就從每天一萬單變為六萬單,當他有六萬單的訂單後,很多商品他就可以向產地整車進貨,整車從產地直接進入到零售環節,這個現象我們稱之為整車紅利。

上游支持整車交付的供應鏈越來越成熟,對於下游能夠整車售貨的零售商而言,會隨著上游整車交付的供應商越來越多,業績自然增長。

關於這三大紅利,過去一兩年中取得所有增長的零售企業都是受益於此。

傳統零售

如何做硬折扣化改造

傳統零售如何做硬折扣化改造,實際上是怎樣去實現商品的性價比高於其他商家,在此有兩個詞:清除積弊、擁抱紅利

中國零供關係積弊非常深重。作者拍腦袋說一個數字,中國由於零供博弈造成的沒有必要的流通成本大概有5個點。

對於傳統零售企業而言,一般只有兩三個點的利潤。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企業在一個地方有幾個店,且零供關係是理順的,即使沒有享受零售行業的三大紅利,同樣也可以過得好。

零售企業如何理順零供關係?一是縮短帳期;二是狹義上的理順關係;三要特別注意從局部到整體的這個過程。

假設某零售企業,把進店費條碼費全部砍掉,去跟供應商談低價供貨,同樣談不下來。因為供應商受制於廠家一整套的管理體系,廠家不會放棄他們的既得利益。如何談下來?就需要發揮自身的鬥爭技巧,引入鲶魚的供應鏈,並具備白牌售賣能力等。

對於一個零售企業而言,怎麼樣能夠實現自身的白牌紅利?大家走進自家賣場看一下,目前賣的基本上都是大牌或者不需要品牌的生鮮,因此賣場不賺錢。賣場商品從大牌過渡到白牌,其中核心的邏輯就是——在線下建立品類優勢。

當競爭對手的白酒有100個SKU,但我們有300個,且價格低於競爭對手,顧客對此場景就會產生深深地信任以及長時間的滯留,這樣才會產生動銷。

金佰佰在此走出了一條較為成熟的路。在線下建立品類優勢,在線上運營顧客社群,實現在線上與顧客進行深度溝通的能力。

預售紅利,目前來講,實體零售企業還是現售為主,如何才能實現以預售為主?

第一學會對接預售供應鏈,跟預售供應鏈打交道的節奏與跟現售供應鏈打交道節奏完全不同,現有採購體系是很難去融合的。

第二學會建立用戶社群,基礎邏輯同樣是在線上能夠跟顧客進行深度溝通。

做完以上這些動作,會發現整車品越來越多,要及時地對這些品進行整理,實現產地直接採購,繞過一批二批的環節。一般來說,整車叫做摘果子,它不是原因,而是一個結果。

硬折扣店核心就是形成了品類優勢,SKU數是別人的三倍,價格是別人的七折,通過現售賣白牌。做社區團購,基礎邏輯就是預售加白牌。傳統零售轉型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動作,第一是學會賣白牌,第二學會做預售。但這兩樣東西不建議同時去學,建議是先學會開硬折扣店、賣白牌、做品類優勢,再去學會預售,結合起來。

路徑:

第一階段,叫引入鲶魚供應鏈,在部分門店形成強品類優勢,帶動團隊內部的思想轉變,帶動供應商群體的思想轉變。由點及面一步一步來走。

第二階段,強化品類優勢,形成該品類采賣白牌的能力,調整零供關係。

零供關係核心:1. 作為零售企業一定要管終端售價,確保價格比競爭對手低;2. 在此基礎上充分、高度地發揮供應商的能力。要相信供應商能力要比我們的採購強。

先優化好一個品類,學會如何優化之後再去優化第二個品類,把優化好的這些品類去移植到其他門店。

第三階段,建立用戶社群,對接線上白牌供應鏈。此階段就開始有預售了。

第四階段,即使整理銷量可以支持整車的品,並整車化採購。

不要把過多精力花在生鮮上,要關注優化空間比較大的品。比如說酒、茶,成本極低溢價卻很高。酒就是糧食兌水,茶就是樹葉脫水。

新經銷硬折扣研究顧問,《第三種零售》作者連傑先生作為嘉賓出席,面對1000+行業人士,做了以《實體零售折扣化改造》為主題的重磅演講。「新經銷」特將連傑先生演講整理成文,以饗讀者。(部分有刪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022abe9d009f78495f95b4c178d0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