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官創業養殖鮑魚年售過億

2019-12-31     鯤鵬資本論道

為「偷藝」到鮑魚廠當義工

  郭炳堅是福建漳州市東山縣人,從學校畢業後就順利進入政府部門工作。1992年,身為稅務局幹部又頗受領導器重的他,卻下海創業了。

  後,郭炳堅與人合夥辦了一家冷凍廠。他想為漁民提供出海時必帶的冰塊的同時,可以大量收購漁民打撈回來的魚,再賣出去賺錢。沒想到冷凍廠開起來之後,郭炳堅卻漸漸發現,雖然生意不錯,但與自己的興趣距離較遠。

  一年後,一直對海洋生物很感興趣的郭炳堅決定去干養殖業。可養什麼好呢?正在猶疑不定時,郭炳堅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鮑魚是海洋生物中最穩定的兩個物種之一,但野生鮑魚每年都在減少;市場對鮑魚的需求與日俱增,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一公斤能賣到400多元……

  郭炳堅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東山這個地方的人,長期以來一直對鮑魚養殖很有研究。郭炳堅有不少親朋從事的工作都跟鮑魚有關。可鮑魚養殖周期長,科技含量比較高,不是隨便就能養好的。

  郭炳堅決定先學養殖技術。除聽教授講課和訂閱刊物學習,他還到養殖鮑魚的朋友那裡做起了義工。他白天搶著喂料、換水,晚上主動留下來值班,不領一分錢,成了老闆眼裡最用心的工人。每次技術員在顯微鏡下觀察鮑魚的產卵情況,他都會悄悄地調出來自己看。

  以前鮑魚廠育苗的時候,育苗室的門都是關的,甚至包括廠裡面的工人都不能進去,以防孵化機密外泄。郭炳堅卻利用日夜在廠的便利用心「偷藝」,漸漸掌握了有關技術。當義工一年後,他突然跟妻子說,要給她買一棟別墅,但條件是先得把家裡的房子給賣掉。妻子開始以為他在開玩笑,沒想到後來郭炳堅真把房子賣了。除此外,變賣的還有妻子的項鍊、戒指等嫁妝。

  郭炳堅之所以敢破釜沉舟,是因為看準了養鮑魚的前景。他那位朋友辦養殖廠,一年下來就能賺四五十萬元。當時朋友正準備與一位台商合作,建一個15畝的大型鮑魚場,總投資需要500萬元。 郭炳堅很想參與,就拿著賣房子的20萬元跑去和朋友商量。對方同意合夥,但20萬元只能占其中4%的股份。郭炳堅主動要求當場長,全身心泡在養殖場裡。1994年,他們以種苗培育為主,兼顧養殖當時在南方很流行的九孔鮑魚。

  因為前期準備充分,規劃較周密,郭炳堅的鮑魚場第一年銷售額就達300多萬元,發展非常順利。1998年,郭炳堅與合伙人擴大養殖場規模,很快擁有固定員工30多人。在當時東山的近200家鮑魚場裡,其年銷售額已經躋身前五名。效益越來越好,郭炳堅心中卻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果然,1998年6月,一場危機突襲東山。幾乎是一夜之間,東山縣的200多家鮑魚養殖場裡都傳出了鮑魚死亡的消息,個別養殖戶甚至全軍覆沒。很快,東山縣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其他養殖戶束手無策的時候,郭炳堅卻悄悄出發了。他沿著福建省的海岸線,從北向南一路前行,兩個月來回跑了上萬公里。當有一天來到距離東山500多公里的一片偏僻海灘時,他欣喜地停下了腳步。誰都沒有想到,這次出行是郭炳堅收穫巨富的起點……

先人一步,找到養鮑「風水寶地」

  其實,郭炳堅的養殖場效益還不錯,但當時東山的鮑魚養殖環境已經開始有不好的苗頭出現。一方面是養殖場自身污染比較嚴重,導致鮑魚發生病毒性死亡,要想讓鮑魚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儘快找到一塊沒有污染的海域;另一個是九孔鮑魚在東山已經養殖七八年,退化比較嚴重,成活率也不是很高。

  郭炳堅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會繼續惡化,就跑到廈門集美大學找專家,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把北方的皺紋盤鮑拿到南方來養殖。但在南方養北方的鮑魚,最大的問題就是溫度,如果鮑魚不適應南方的高水溫,僅度夏就存在問題。

  郭炳堅的想法,在大學實驗室成為了現實,但是要大規模工廠化育苗養殖就難說了。然而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九孔鮑魚品種逐漸退化,最後勢必會在東山消失,如果能有新品種快速代替,一定會帶來滾滾財源!

  郭炳堅把養殖場交給他人管理,自己跑到外地考察適合鮑魚養殖的環境。

  正當郭炳堅為選擇新基地傷透腦筋的時候,朋友告訴他,惠安縣有關部門正在招引鮑魚養殖項目。他來到當地碧海藍天、風景秀麗的青山灣,立刻喜歡上這裡的環境。他說,這是一塊非常適合鮑魚養殖的「風水寶地」,沒有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水質非常好,是育苗的上好選擇。另外,這裡的地形也很好,可以實現「前面抽水,後面排水」,避免自身污染。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郭炳堅在青山灣建起了鮑魚場。

  當時的青山灣近乎原始狀態,草長得差不多一米高,沒路、沒水、沒電。郭炳堅和兩位大股東商量,說自己找到了一個化解危機的途徑,但必須去500公里外建育苗場。兩位股東都不願意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創業。郭炳堅毅然退出自己的股份,帶著50萬元只身前往那個夢想之地。

  1999年下半年,郭炳堅開始施工。他前後花了20萬元,修通了路和電。2000年春天,他在青山灣建了一個占地5畝的育苗場。他從北方不同地方引進種鮑進行雜交,選取適應在南方養殖的鮑魚。經過反覆試驗,他培育出的皺紋盤鮑存活率達到了80%以上。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取決於成活率,成活率高就能賺大錢。他的鮑魚苗抗病力強,成長快,養成的時間比較短,很快就成了搶手貨。2001年他賺了300多萬元。

  接著,郭炳堅把老家的鮑魚場賣掉,決定在青山灣大幹一番事業。他擴大基地規模,招呼眾鄉親來「風水寶地」建鮑魚場。很多人大惑不解——明明是一大塊肥肉,為什麼叫別人來「搶」,這不是給自己找競爭對手嗎?但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客戶群,大家聯合起來,就可以一起打響青山灣養殖基地的名氣,而品牌效應就是一座無形的金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C5zW28BMH2_cNUgJQ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