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乾氂牛肉讓她賺億元

2020-01-01     鯤鵬資本論道

發現風乾氂牛肉,意外陷入困境

  今年43歲的易德惠,是位性格潑辣的川妹子。她最早進藏是因男朋友在當地當邊防軍,退役後兩人結婚,留在拉薩做服裝生意。後來他倆又將鞭炮和月餅從成都運到西藏銷售。幾年間積累了500萬元財富。

  2003年,夫婦倆從拉薩前往那曲的朋友家做客,主人用酥油茶和風乾肉招待他們。丈夫品嘗後頗感驚訝,儘管自己在西藏生活多年,但他還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的當地特產。易德惠也讚不絕口,夫妻倆想買一些帶回去送給朋友,卻發現市場上沒有。那位朋友告知他倆當地藏族牧民製作風乾氂牛肉的方法:每年十月他們在房頂鋪上厚厚的牛糞,把大塊的氂牛肉放在上面,慢慢風乾。當時的溫度有零下40℃。來年5月,當地氣溫不斷上升,這時必須妥當處置風乾牛肉,否則會長毛、變味。這也是風乾氂牛肉難以保存的一個最大難題。

  易德惠覺得這種土辦法雖然簡單實用,但弊端也很明顯:不衛生,易變質。易德惠的丈夫琢磨,西藏是氂牛的主產地,那曲平均海拔4500多米,氣候寒冷季風強烈,非常適合風乾肉的製作。如果將四川老家製作臘肉的保鮮工藝運用到風乾肉上,就能增加保質期,彌補風乾肉夏季到冬季這半年的空白……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商機。

  2004年,夫婦倆離開拉薩,砸進所有的資金,在那曲草原上開辦了西藏首家氂牛風乾肉加工廠。幾個月後,風乾氂牛肉產品加工出來了氂牛肉被切成很小塊,通過微波殺菌以後,再進行真空包裝,保質期為一年。牧民做的風乾肉是沒有真空包裝的,5月份以後就吃不上了。為此,他們決定等到5月份才上市銷售。本以為打了一個時間差,生產出來的風乾肉在拉薩市場上一定會緊俏。可是千算萬算還是疏漏了一點,而這一點正是他們在生意場上最大的敗筆。

  原來,當地藏族人都喜歡吃用傳統方法製作的風乾氂牛肉,這種肉是用袋裝的,幾斤幾十斤的賣。儘管有些凍了,有些發乾了,顏色和味道也不一樣,但他們偏愛這種流傳了幾千年的土特產。對於真空包裝的,儘管外觀非常漂亮又很衛生,很多人並不接受。

丈夫遭遇車禍,面對1700萬巨債破釜沉舟

  已經投資了幾百萬元建廠,如果此時退縮無疑會血本無歸。

  2005年,易德惠將加工廠交給丈夫獨自打理,自己回到拉薩重新做起了老本行。不到一年就賺了近百萬元。將這些錢都貼補到了氂牛肉加工廠,可是仍舊入不敷出,瀕臨破產。為了尋找銷路挽救企業,丈夫也是四處奔走。

  2006年,丈夫因車禍離世。在清理丈夫的遺物時,易德惠發現了他生前隨身攜帶的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著他欠下的700多萬元債務。

  算來算去,總債務高達1700多萬元。易德惠絕望了,覺得不如一死了之,可是轉念一想,自己死了固然輕鬆,但兩個孩子誰來照顧,雙方的老人怎麼辦?那些日子,她常常把自己關在丈夫的辦公室里,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員工敲門也不開。

  她不經意間在眾多文件中發現了一個筆記本,仔細一看大吃一驚:這裡面的內容可以改變整個企業的命運!

  原來,丈夫生前剛剛在上面寫完一份項目推廣可行性報告,不但確定了將氂牛肉加工成熟食品來擴展銷路的發展方向,還對市場作了詳細透徹的分析。在西藏做了十多年生意的易德惠知道,氂牛肉熟食品當時在市場上還是一個空白,只要設法打開突破口,等待自己的就是驚人的財富!

  她知道這是丈夫經過深思熟慮後制定的一個項目方案,一旦成功就能盤活整個企業,還能打造一個近10億元的氂牛大產業,帶領廣大牧民脫貧致富。她四處籌款,還找到當地政府,遞交了項目計劃。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07年初,易德惠順利拿到幾百萬元貸款,改建了廠房。就在這時,產品銷路也漸漸在拉薩打開,甚至有的超市出現斷貨現象。

  可是她怎麼也沒想到,採購氂牛這個自己以為最容易做到的環節,因需求量越來越大,此刻卻成為了最棘手的難題。別看草原上有很多氂牛,其實每家養殖的數量並不多,因此牧民都怕一旦出售過多會影響來年的繁育和發展。時任那曲農牧局副局長的夏德軍,在了解到易德惠的困難後,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將牧民以村為單位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經濟合作組織,這樣零散的氂牛供應點變成了一個整體。

  就這樣,在夏德軍的協調下,那曲地區組成了7個大的牧民經濟合作組織,分別和易德惠簽訂了高價收購協議。見利潤非常可觀,大家又通過到外地大批購進良種母牛等方式,大力發展氂牛養殖業,保證了貨源的均衡供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DimYW8BMH2_cNUgrh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