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盛郭家學:絕望時曾想自殺的億萬富豪

2020-01-11     鯤鵬資本論道

6月27日,東盛科技董事長郭家學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咸寧,出現在2014年中國企業家未來之星的會場上。這個已年近六旬的男人臉上,看不出半點旅途勞頓留下的倦態,他似乎永遠能在最短時間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或許,正是骨子裡的這股韌勁和創業的激情,讓一個白手起家的無名小卒,迅速成為醫藥界的一匹大黑馬;也讓他在事業巔峰跌落最低谷時,永不言棄,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當日下午在咸寧科技學院,郭家學面對台下坐著的數百名青春學子,分享他的,鼓勵們「不負青春,勇敢地把握這個創業的最好年代,看準項目,大膽去做」。

   從某些方面看,郭家學不像傳說中的大腕,在商界馳騁多年,仍然鄉音不改,謙遜溫和。當天會後,他對於大學生們合影的請求「來者不拒」。悶熱的天裡,他的額頭沁出了汗,卻仍然保持著微笑,配合地擺出pose,並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有同學直接找他要名片,他毫不猶豫地從襯衣口袋裡掏出來,遞到對方手上,沒有一點大腕的架子。

   事實上,在創業圈裡,郭家學是一個相當有分量的人物。他曾是名噪一時的「資本狂人」:1999年,他借殼上市成立「東盛科技」,隨後五年內大手筆收購江蘇啟東蓋天力、青海製藥、麗珠集團、湖北潛江製藥,以平均每年併購一個企業的速度瘋狂擴張;他曾創造了國內感冒藥「白加黑」領導品牌;更在2004年力克華源、華潤、復星等業內大腕入主雲藥集團,將東盛打造成為當時僅次於國藥集團的中國第二大醫藥集團,成為業界最耀眼的「明星」。東盛最高市值曾達到100億。

   站在人生的巔峰,這個從陝西農村走出去的草根創業者雄心勃勃,欲將東盛打造成一個全球500強企業。

   但幻夢如吹大了的肥皂泡般,很快破滅。大躍進中的東盛在收購雲藥之後的2006年遭遇滑鐵盧,2006年10月31日又被證監會查封股權,從盛極處跌落,負債32億。

   最痛苦的時候,郭家學想過自殺。但最終,倔強的他拒絕破產的選擇,忍痛割腕,出售大部分品牌資產,用了6年時間還清了32億巨額債務。最終,東盛起死回生。如今,他對東盛的定位不再「貪大」,而是要做成「一家重新具有蓬勃生機的小而美、精而美的集團公司」。

   書生下海

   1987年,在陝西省一家師範學院工作兩年之後,郭家學選擇了下海創業。

   在當年,對於一個出身貧寒的農家子弟來說,砸掉寒窗苦讀10載才換回來的鐵飯碗,需要莫大的勇氣。談及創業初衷時,郭家學提到了一首經典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每每他聽到這首歌時,渾身的青春熱血沸騰,想做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同時也改善生存環境。

   郭家學的創業啟動資金僅170元錢,幾乎是全部的家底了,他懷揣著滿腔激情和夢想投入了艱難的創業歷程。他的第一個遭到鄉親們的嘲笑——養豬!不過,郭家學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當年我是在陝西第一個搞科學養豬的人,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當時外邊沒有任何飼料,但是養豬一定要科學配方。我就自己配飼料,然後再進行澆水,發酵,每天給豬喂六次飼料,四個小時一次,從凌晨4點到晚上12點,最後一次投完料再睡覺,一天只睡四個小時。當時我們村一個老人罵孩子時就說,你個逆子,你對老子還不如郭家學對豬好。」

   更令郭家學難忘的是,他用科學喂養的方法,6個月就能把豬養到200斤,這在當時很不易。郭家學的體重只有120斤,還沒有豬重。賣豬時,要把豬捆到門板上,把門板再捆到背上,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行走,經常被澆一身的豬屎豬尿。鄉親們都覺得郭家學肯定是瘋了,好好的老師不當,回來當豬倌,一輩子的前途毀了!

   鄉親們同情的眼光更激發了郭家學的鬥志。他養豬大約養了七八個月的時間,最多養了30頭豬,就想搞規模養殖,但畜牧站的領導的話很快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你們那兒不通公路,養10頭、100頭豬都可以背到供銷社,但是養一千頭,一萬頭豬你能背出去嗎?」

   那一刻,郭家學幾乎崩潰,他第一次感覺到前路迷茫。不久,縣裡有一個中草藥種植場承包,郭家學決定接下來,但那時他已經一無所有。幸運的是,他有一個開明的母親,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母親把祖屋賣了2700元錢,支持兒子創業。

   冰天雪地「種植」希望

   事實上,郭家學經營中草藥種植場還算成功,他不僅種植中草藥,還玩起了「新花樣」:在椴木上種植和。木耳香菇是每年二三月份種植,但要提前把木材砍下來。一進入11月,郭家學就帶著30多個農民在冰天雪地里伐木,每天早上他都比其他人提前一小時起來,給這些農民煮玉米糊糊,然後大家踩著雪伐木,一會兒滿頭就是冰碴子。乾了半個多月,農民們鬧起了罷工,「我們當農民這多年都沒有吃過這些苦,幹嗎要在這兒賣命?」

   為了穩定軍心,身為老闆的郭家學親自為大家做飯,烤被冰雪淋濕的衣服,還組織大家一起唱花鼓戲。最終,他們一起乾了一個半月,把木都伐完了,到第二年春暖花開的時候,順利種上了木耳。眼看著事業漸漸穩定,郭家學卻在一次西安之行後,選擇放棄經營中草藥種植場。

   那是1988年,手裡有了一點錢後,郭家學到西安去考察項目。他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大家看著他紅腫的雙手,說:「你一個知識分子怎麼搞成這樣?還是留在西安吧,大城市發展機會更多。」

   最終,郭家學決定留下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進了一家叫華欣的公司,主要做貿易。談及那段經歷,郭家學記憶猶新,「我在那個公司最大的收穫就是開了眼界,大家整天談的都是大生意,比如弄幾車皮蘋果賣到北京,把新疆的棉花弄15個專列賣到上海去……唯獨我沒有關係,談不了大生意。但是,雖然我沒有關係,那一年下來,公司收回的第一筆現金就是我賺的。當時,我在安康的一個朋友也要創業,正好我們公司有一個固體膠水生產技術,我把這個技術轉給他,為公司賺了5萬元錢。事實上,我後來發現,那些談大生意的,幾乎沒有做成一筆生意。今天看來,忽悠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還是需要腳踏實地。」


   「泡」交易會捕捉新

   1990年,通過打工積累了一定資金後,郭家學正式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醫療器械。

   在那個年代,一沒有背景,二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郭家學唯有靠更多的努力行走在創業路上。沒有客戶資源,他就格外留意報紙新聞,哪裡開醫療器械交易會,他就立刻趕過去。精明的郭家學並未局限於在交易會上「守株待兔」碰客戶,他細心觀察,在交易會上找好的項目,希望從中發現新的商機。

   不久,在一個醫療器械交易會上,郭家學還真發現了一個機會,「當時我看見了一個應用數模轉換技術的醫療電腦產品,只需要25萬元,我感覺這個產品肯定有很大的市場。但那時的我,連這25萬元也拿不出來。我遊說廠家把樣品借給我,我拿回西北地區做總代理。」事實上,郭家學還是耍了點心眼的,他把產品拿回西安後,就找到幾個工程師,日以繼夜地分拆儀器,最後,他用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了自己的同類產品,在西北地區賣得很紅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此後,郭家學又開發了一些醫療設備,設計了一系列醫療軟體,到1994年,他的公司已經成為陝西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一派繁華景象之下,郭家學卻敏銳地嗅到一絲危險的味道,「1992年起,下海的人越來越多,從事實業的人也多了,我覺得單純靠簡單的貿易,或是簡單的加工,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企業難以走長遠。所以,我就想著轉型」。

   為世界500強夢想瘋狂擴張

   1996年,已具備一定實力的郭家學又遇到了一個發展機遇。

   當時,陝西國有企業衛東製藥廠經營不善,雖然有核心產品,卻找不到市場,每年收入僅30多萬元。郭家學又「異想天開」,想「吃」下這家國有企業,經過談判,最終,他接下這家企業,改造成陝西東盛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了陝西民營企業收購國有企業的先河。衛東製藥廠建廠時花了1500多萬,到郭家學進入時,廠里帳面上只有不到30萬,資不抵債。

   依託自己此前建立起的面向全國的銷售網絡,郭家學當年就將公司的銷售額做到了3000多萬,增長了100倍。第二年,公司的銷售額逾億元。

   創業路越走越順,郭家學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感覺醫藥行業機會多,想將企業上市。為了節省時間,他選擇了幾家公司進行重組,希望借殼上市。東盛挑中的第一個就是青海的同仁鋁業,1999年底,郭家學把同仁鋁業變成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集團的醫藥業務置換成上市公司,從此資本市場多了一個叫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憶起那段輝煌歲月,郭家學不勝唏噓,「現在你們做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有財務的,有投資銀行的,有律師的,有公關的,但我收購第一家上市公司時沒有聘請一個中介機構。1998年《公司法》正式出台,法規很多,我把所有的法規都背下來,光材料都做了厚厚幾撂,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確實人有時候只要你多想一想,多跑一步,多說一句話,你可能就是離成功近一步」。

   收購完同仁鋁業,郭家學雄心勃勃,他夢想著在最短時間內,用市場化手段將東盛打造成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為此,他加快了在資本市場的擴張步伐,短短几年間,東盛陸續收購了中國醫藥工業集團,雲南醫藥集團和雲南白藥等業內知名公司。到了2005年,東盛的收入已超過百億。公司旗下擁有46家藥廠,在全國26個省設有藥廠。

   一夜崩盤 絕望時曾想自殺

   但天堂和地獄只在咫尺之間。

   東盛輝煌的背後,暗波洶湧。在咸寧舉行的中國企業家未來之星的會場上,郭家學面對台下眾多企業家,頗為動情,「創業就是一場冒險,成功和失敗僅一線之隔。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給擔保的兩家企業幾乎一夜之間全部破產,東盛所有的帳號被查封,事實上,我當時給他們的擔保額只有兩個多億,而整個東盛集團的資產達上百億。如果給我時間,那兩個多億的債務我能全部承擔,但是給我貸款的銀行都不幹了,所有銀行都比賽誰能先收回貸款。當時,也有人勸我乾脆申請破產吧。每一次我都會斷然拒絕:如果東盛破產了,我今後就沒辦法在創業圈裡混了。」

   從40歲到48歲,一個男人事業的黃金期,但郭家學形容那段日子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歲月」,「8年里,我的一頭黑髮幾乎全急白了,正是幹事業的好時光,但我卻什麼也幹不了,一事無成。絕望的時候,我甚至想過自殺解脫。史玉柱當年有兩億多的債務,可以說我當年面臨的困難、環境確實比他複雜很多,我所有的股權都被查封,我13個月沒有給員工發過一分錢工資,每一個副總都從家裡拿過錢,甚至抵押自家的房子幫助公司共渡難關。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和支持,我才沒倒下。」

   從做「加法」到做「減法」

   站在懸崖邊上,郭家學最終選擇了斷臂求生,他先是把白加黑以12.64億元賣給了德國拜耳,「一個跨國公司開出如此高價收購一個中國的品牌,此前絕無僅有」。此後,他又陸續以1.7億元賣掉了麗珠股份,以7.5億賣掉了所持的雲南白藥67%的股份。

   到2012年底,郭家學終於把欠銀行的32億債務全部還清了。談到這一點,郭家學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大家也知道,在2013年初的時候,整個東盛的市值大約只有十幾億,我們估價東盛的股價為6.8元,但幾個月後,股價就飆升至25元,最高的時候34元。現在,我們的市值已達60多億。公司剛剛起步,資本市場看好的就是東盛的誠信和擔當」。

   眼下,郭家學正致力打造一個小而美的企業,「重頭戲」就是山西一家已經有470多年歷史的中藥品牌,「一次歐洲考察改變了我的想法。我在德國法蘭克福發現了一個有300多年歷史的餐館,從老祖宗到現在都是他的家族在傳承。我看了之後心生崇敬,我開始反思自己:我覺得自己以前想要的東西太多了,我們手上掌握的資源非常有限,全球只有500個人有機會最後登上世界500強的殿堂。但是,六十億分之五百,人人都要做這個夢想嗎?我認為沒有必要。如果有精力,有實力,有資源做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很精彩,很偉大,也很有意義。但是,我建議咱們創業者更多想一想能不能做一家小而美、精而美的企業,能不能做一家對歷史有價值、能夠有傳承價值的企業?」

   2011年,以前曾熱衷於做「加法」,瘋狂擴張將企業做大的郭家學,開始改做「減法」,走向創建小而美、精而美的企業這條道路。他希望將已有近500年歷史的廣譽遠打造成一家千年企業。

   郭家學也為自己定下了一個「10年計劃」:希望通過10年的努力,將東盛打造成年營業收入過百億,市值超千億的公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rPVmG8BxtCz63RLOV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