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不可能被幹掉,但永遠在分化的路上

2023-11-16     新經銷

原標題:經銷商不可能被幹掉,但永遠在分化的路上

作者丨海游

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些經銷商被幹掉或取代的言論,但這麼多年下來就快消品而言,經銷商一直存在,而且總有一部分經銷商過得很好。

快消品進入消費者時代,社會供給出現產品嚴重過剩,企業更加注重品牌服務,消費者對高科技、高品質、個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快速提升,來了一撥經銷商「被優化」浪潮,結果很多經銷商伴隨優秀品牌商不斷分化,組織、機制、模式一起變革,承接住了歷史使命。

快消品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特別是手機網際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去經銷商化」的音量越來越大,電商平台對傳統渠道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結果是經銷商不斷分化,衍生出多種生存模式,例如:配合多品牌商發展的品牌經銷商,聚焦某些核心渠道運營的渠道經銷商,大品類掌控和發力的品類經銷商等等。

目前供應鏈革命大幕已經拉開,號稱沒有經銷商的位置,要「繞過」經銷商。這次經銷商的命運是被「繞過」還是再次分化?答案是一定的,每一次渠道變革,都是新型經銷商脫穎而出的機會,分化也是必然趨勢。

經銷商環節不可能被幹掉

一個事物被幹掉或是被取代,唯一的原因就是這個事物的核心價值被代替。那麼經銷商有哪些核心價值?

本質上經銷商價值可分為宏觀價值和微觀價值兩部分。

1、宏觀價值

這裡比較認同舟譜數據總裁鄒文標的觀點:如果經銷商生意的本質是品牌商購買能力,僱傭其替品牌商做區域市場服務,那麼經銷商的客戶就是品牌商,價值就是服務好品牌商,清晰了解品牌商的目標和意志。如果對經銷商而言品牌商不重要,其真正的客戶是零售終端,那麼如何為零售端提供選品與供應鏈服務就是核心價值。

簡而言之,經銷商的宏觀價值有兩點,一是作為品牌商手腳的向下延伸,管理和服務市場,二是幫助終端零售商的身子向上延伸,做好零售商的服務與供應鏈。

2、微觀價值

首先是資金:很多客戶需要墊資,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應收帳款,依靠廠家自身的力量壓力巨大,很難實現。經銷商具有本土優勢,能夠控制風險。經銷商可以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這可以極大的化解風險。

另外與客戶的交往中有很多灰色地帶,比如公關費用問題,經銷商都能夠輕鬆的化解。如果經銷商不能提供資金支持,還要從企業賒銷產品,需要較長的帳期,這個經銷商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其次是資源:資源包括客戶資源和人脈資源。

就客戶資源而言,經銷商都是盤踞在一個區域,一個行業,一個領域,往往擁有非常豐富的人脈資源、客戶資源,這就是他們的競爭力所在。他們比企業自己的團隊會更加珍惜這些客戶,也會更加重視客戶的滿意度。

就人脈資源而言,當地人和當地人打交道自帶信任背書,類似於客訴處理,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協調有獨天優勢,品牌商直接去處理事倍功半,還不一定有結果。

然後是信譽:經銷商是活在一個圈子裡,相對穩定,時間越久,自身的信譽越重要。這要比廠商自己雇的人會更加可靠一些。至少他們會真心對待自己的客戶,不會輕易的扔掉客戶跑路。這一點很重要,顯然易見的就是會在日常經營中大大降低運營中的溝通成本。

最後是服務、倉儲、物流等:經銷商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可以近距離的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提供技術、物流、資源方面的服務支持,這是任何品牌商直營團隊都無法比擬的。倉儲和物流方面的管理更是疊代出一套最匹配市場的流程制度,更高效,性價比更高。

總結:通過經銷商宏觀和微觀的價值分析,品牌商想直營市場實現F2b2C很難,甚至不可能實現,因為這些價值不好被替代,即使可以通過資本去取代,也會付出巨大代價,這個代價是快消品行業關係民生,影響民生,致使的薄利屬性所無法承擔的。

經銷商永遠在分化的路上

經銷商為什麼要不斷分化的話題就不談了,的確如此,疫情三年一成不變的經銷商幾乎淘汰的差不多了。留存的經銷商要麼是家底厚,要麼是分化出匹配市場現狀的生存方式。

1、在這裡,我們先談一下什麼是價值鏈?

「價值鏈」是我們接觸得最多的,因為它是從企業自身價值生成機制上來說的一個概念。

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輔助活動則包括採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正如波特所言,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不只是某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而整個價值鏈的綜合競爭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力。

我們套用到經銷商層面,優勝劣汰是必然的,那些經過疫情洗禮、在存量甚至是縮量型市場巨大的競爭狀態下、頂著經濟持續低迷的壓力,依然存活的經銷商,必然是在價值鏈競爭中的獲勝者。

所以也就流傳出一句話:經銷商要麼分化轉型,要麼保守轉行!

2、經銷商分化的方向有哪些?

有人提出:在目前大背景下,經銷商要想發展,只有三大選擇。

第一,做高端。高端化肯定是趨勢,但高端化也很緩慢,不可能帶來銷量短期的大增長,對利潤的貢獻高於對銷量增長的貢獻。
第二,做自有品牌。做自有品牌的前提是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成本優勢。
第三,轉型平台經銷商。平台經銷商的湧現,既抓住了網際網路變革的機會(B2B平台),又抓住了供應鏈革命的機會。

這些觀點我認同,但僅局限於區域頭部經銷商發展考慮的範圍。

從價值鏈角度去思考,做高端順應形勢,最直觀的價值鏈是渠道鏈條上的參與者均有利可圖,積極性會高,融入度會高,優化了渠道各層級組織參與度的難題;

做自有品牌也順應形勢,不管消費降級還是升級,消費者的消費觀已經逐漸成熟,大家會在服務、體驗、品質等因素無差異的情況下會更加注重性價比,品牌溢價能力會越來越弱,最直觀的價值鏈是滿足各層級消費者物美價廉的需求。

做平台商也順應形勢,經銷商可以:

a. 圍繞產業鏈上游建立平台,做品牌運營商。由渠道細分的組織結構向以品牌細分的組織結構過渡,整合已有渠道客戶資源,建立平台。
b. 圍繞產業鏈中游建立平台,做商業聯盟。可以實現經銷商群體的抱團取暖,合作共贏,並通過商業聯盟,資金眾籌,倉儲服務,物流服務等方式使資源效率最大化而建立平台。
c. 圍繞產業鏈下游建立平台,做終端網點供應鏈和經營導師。可以實現終端網點從選品、運營、倉儲、物流等一站式服務,提高很多店老闆長期不專業經營的綜合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建平台而建立平台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平台建立的前提同樣是通過對平台客戶的價值鏈的重新整合,從而建立起一個新的價值鏈系統。

3、腰部及以下的經銷商該如何分化?

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

首先還是要抓住網際網路的尾巴,優化渠道鏈條,通過整合既有渠道客戶資源,打通線上線下,提高客戶車輛、倉儲、人員的運營效率,滿足消費者在價格上的超值體驗,從而實現價值鏈的重構與增值。

其次繼續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經營策略,經銷商要做到以「終端為王」和「消費為王」為基點的產業價值鏈的延伸與平衡。

繼續滿足個性化的產品或場景的消費者需求;繼續滿足消費者除產品以外的超值服務;繼續打造社群營銷的實力,滿足消費者深度體驗的需求。

寫在最後

經銷商可以放心,只要不斷的分化,淘汰出局的機率幾乎為零。

正如劉春雄老師所言:每一次渠道變革,都是新型經銷商脫穎而出的機會,關鍵是經銷商視為問題還是機會。

顯然,渠道交易結構在改變,經銷商的渠道價值正在被重估,過去是升級賽,現在進入了淘汰賽。

當下硬折扣對傳統渠道的衝擊,也是一次新的渠道變革。對於經銷商來說,硬折扣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該如何應對?

2023年12月5日-7日,「新經銷」將在鄭州舉辦第一屆中國快消品硬折扣大會。屆時會邀請快消品全國優秀大商以及品牌商,共同探討硬折扣對傳統商貿的生意影響,以及如何如何應對。

如您也對硬折扣感興趣,私信諮詢客服添加微信,了解硬折扣大會詳情,並加入【硬折扣】為主題的社群,共同探討硬折扣的發展趨勢和機會。

PS:本屆大會將圍繞「新生態•硬增長」為主題,2天時間,2場主論壇,2場主題研討會,1場閉門會,與硬折扣連鎖品牌實踐者、快消品頭部品牌高管、全國大商、傳統零售企業等一起相約鄭州,探討硬折扣帶來的生態變化,推動快消產業的新增長!

參與大會,私信諮詢詳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812101a7f6a584810d42e1ba4add1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