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幾種情況最易脫髮!名家教你內服、外用快速治脫髮!

2020-09-14     育兒小葉

原標題:身體出現這幾種情況最易脫髮!名家教你內服、外用快速治脫髮!

脫髮

是臨床常見病證,屬於中醫「斑禿」「油風」等範疇。現代醫學認為本病與遺傳、免疫、細菌和病毒感染、精神緊張、內分泌紊亂、營養不良、血管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其中因雄激素水平的變化引起的脂溢性脫髮及因精神緊張引起的神經性脫髮在臨床中最為常見。

魏老

對脫髮的診治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從整體出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標本兼治,重視中西醫診治規律,

內服、外用

並舉。

中醫學對脫髮早有認識,且論述頗多,有關脫髮的記載

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稱之為「毛拔」「發落」「發墜」。中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發為腎之外候」。《諸病源候論》指出:「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於鬚髮,故鬚髮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鬚髮禿落。」以上皆說明毛髮的生長有賴於氣、血、精。由於「氣行則血行」「氣能生血」「氣不耗,歸精於腎而為精;精不泄,歸精於肝而化清血」。由此可見,

毛髮的生長榮枯與臟腑、氣血的關係密切

腎精虧虛

《黃帝內經》中有「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等論述,均認為

頭髮可反映人體腎氣的盛衰

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滋養臟腑和人體組織,不同階段頭髮的榮枯演變,與腎氣的盛衰有著直接關係。無論是先天腎精不足抑或是後天失養所致腎精虧虛,均使精血生化乏源,不能上榮於發,而見發失所養,枯槁脫落。臨床上腎精虧虛往往與肝血虧虛並見,常見頭髮枯槁脫落,伴見

腰膝酸軟、記憶力差、耳鳴、舌紅少苔、脈細弦

等。

肝血不足

中醫有「發為血之餘」一說,元代醫家滑壽在註解《素問》時解釋了這一點:「水出高原,故腎華在發。發者血之餘,血者水之類也。今方家呼發為血餘,蓋本此義也。」而肝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血、疏泄、調暢全身氣機,其在氣血生化和運行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肝血不足

也是導致脫髮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血不足,頭皮局部血虛,致毛髮失養而脫落,常見頭髮脫落、情緒差、夜眠差,女性患者還多伴見月經不調、面部痤瘡或色斑等症狀。

情志因素

很多患者在發生本病前,都有

精神緊張及情感受創史

。精神緊張不僅可使立毛肌收縮,導致頭部毛細血管收縮,毛囊因乏養致頭髮乾枯脫落,而且還可使皮脂腺過度分泌,致毛孔堵塞,髮根失養而脫髮。

另從中醫角度講,不良的精神情志刺激,容易導致肝鬱氣滯、心神受損,從而影響氣血運行,導致頭髮失養而脫落。

內分泌紊亂

對於脂溢性脫髮,主要發病原因為內分泌紊亂所致雄激素絕對或相對過多。睪酮是體內主要的雄激素,它經5-α還原酶(I型、Ⅱ型)轉化為二氫睪酮(DHT),而二氫睪酮可引起終毛向毫毛轉變導致禿髮。在中醫而言,

雄激素過多

尤其是相對過多,可考慮為腎陰虛證。

血熱、血瘀

《外科正宗》所載:「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髮根空,脫落成片……此皆血熱乘虛攻注而然。」這指出血熱為脫髮因素之一。《血證論》云:「凡系離經之血,與榮養周身之血,已睽絕而不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醫林改錯》云:「傷寒、瘟病後頭髮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以上均指出

瘀血阻塞

可致血不養發而發脫不生。

內服方藥

治療脫髮「

陰精虧損

」證。

【辨證要點】:頭髮枯槁脫落,情緒差、夜眠差,舌紅少苔,脈細弦,伴見腰膝酸軟、記憶力差、耳鳴,女性患者還多伴見月經不調、面部痤瘡或色斑等症狀。

【治法】:滋補腎陰,養血疏肝生髮。

【方劑】:二至丸、七寶美髯丹加減。

【基礎方】:女貞子15g 早蓮草12g 桑葉30g 當歸12克 白芍15g制首烏12g黑豆12克 黑芝麻15克 側柏葉15g 生地15g 丹皮12g 赤芍15g 川芎12g

方中女貞子、旱蓮草、制首烏滋補肝腎之陰,澀精固氣,使精血化生充源;桑葉、白芍、當歸疏肝、養肝血;制首烏清熱、涼血;生地、丹皮清瀉血中伏熱;赤芍、當歸、川芎養血活血;黑豆、黑芝麻補腎,以側柏葉增強烏髮之功。

【加減】:對於兼有濕熱、血熱等時,酌加清熱化濕涼血之品,不予一味滋補。若見腰膝酸軟,腎虛明顯者,增大補陰丸(知母、黃柏、龜板、熟地黃)加減;月經不調者加柴胡、香附、丹參等活血調經;情緒差、失眠者,加炒棗仁、煅龍牡、鬱金、石菖蒲、遠志等。

另參以西醫脫髮病因,即脫髮者多有血液流變性異常及微循環瘀滯等情況,除內服中藥湯劑外,配合服用

胰激肽原酶腸溶片

等改善微循環之西藥,以促進頭髮生長。

外洗方藥

多年經驗證明,除

內服藥物外,常配合中藥外洗

,療效更佳。

常用方藥為透骨草60g、桑葉30g、側柏葉20g。如頭脂分泌旺盛,則可加用皂莢20g、苦參15g,煎湯外洗,以減少油脂分泌,促進毛囊恢復,一般1~2天用藥水洗髮一次。

心理疏導

注重

精神因素

在本病發病中的作用。在內服、外治雙管齊下的同時,多囑患者密切配合調整心態,使精神舒暢,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另外,注意避免食用發物及辛辣刺激食物,宜食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

註:本文摘選自魏子孝書籍《辯治內分泌代謝疾病精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lwk8jXQBeElxlkkaGt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