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雨后,经常能在学校草坪上遇到一个个白色圆球,它们不是馒头,也不是包子,用手撕开一挤,立刻有烟雾弹发出。恭喜,你邂逅的就是我们今天要登场的菌物炮弹——马勃。
不是说白色的么?别急,往下看。
马勃在北半球温带多少都有分布,相对常见,以后遇着了不要大惊小怪。一般来说,马勃嫩时色白体圆,用手触之紧实有弹性;老则色衰爱弛,体色黄褐,表皮虚软,顶端有裂口,弹之有孢子雾飞出。英语管马勃叫puffball,泡芙球是也,果然菌如其名。
马勃是何方神圣?
为啥这种圆胖圆胖的萌物有这么个污力滔滔的名字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但这名儿自古就有。成语“牛溲马勃”,出自唐朝韩愈的《进学解》,“牛溲马勃,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牛溲(通常指牛尿)马勃,皆为草芥,但是在能人利士手里,亦是有用之物。不过在我看来,它们还可以当球踢。
它可是个大家伙。
这里要注意的是,广义来说,马勃是一类菌物的统称。包括担子菌纲下的马勃属(Calvatia)、网纹马勃属(Lycoperdon)和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等,常见的马勃就在其中。还有些子囊菌纲的块菌,也叫马勃,这亲缘差的就有点远了。
马勃属也有一些奇葩,比如这种子实体长得像榴莲的C. culpta。
菌菇界的著名喷子
马勃不似一般蘑菇,它们的孢子不外露,而是藏在子实体中,形象地说,就如同果实中包裹着种子一样。伴随着马勃的生长,它们白嫩的外表会逐渐变成黄褐色,而后变薄变硬,内含的孢子组织也很快就化成”一堆灰“,这时子实体顶端会形成一个口,如果有外力一戳,就会往外噗哧扑哧地喷粉,有些种类子实体直接开裂,任由孢子大军倾巢而出。正因有如此特性,传闻印第安人故意把白人引到长满马勃的林地里,利用大喷菇的烟雾弹给入侵者狠狠一击。
如果在野外遇到马勃,不妨捡起一根树枝,或者伸出你的恶魔之手,嘿嘿嘿,戳马勃游戏开始了,边戳边看着孢子喷射而出,加快手动频率,让孢子烟雾弹变成火山喷发,发微博炫耀给亲朋好友,那是多么有快感的一件事呀。
马勃怎么吃?
想吃马勃,还真得趁早,因为成熟的马勃是不能吃的,食用容易消化不良,甚至中毒!好在也有简单的辨别法:幼嫩的马勃个头不大,子实体内部为白色,并具有棉花糖一样的纹理,肉质较为紧实,这时都是能吃的;此后马勃子实体会快速生长,成熟的马勃内部是棕黄色的,伴随有海绵状的组织,蕴含着大量孢子。所以吃马勃时间要掌握得当,一般子实体从幼嫩到成熟,只要几天左右的时间,之后就腐烂分解,不说有毒了,单单是溃烂的面貌,就让人极其恶心。
未成熟的马勃,也正当美味可食用的时候。
遭遇中年危机的马勃,烂成一堆。。。惨不忍睹。
马勃怎么吃,很简单,切成薄片,热油下锅,加上辣子盐巴,喷香四溢。马勃菌味道没有牛肝菌那么浓郁,也没有松露那般辛辣,而是混合着泥土的清香和熏木的浓烈,清爽可口。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吃,那就学习欧美人用油煎伺候呗。
油煎马勃。
马勃因生长特殊,繁育较难,人工培植规模不大,所以在菜场上见到马勃的机会非常之少,价格也相对高昂。也因此,马勃多为野生菌,辨识不易。为保证食用安全,请到正规餐馆食用,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即便一切都ok了,最后还是那句话:彻底熟食,安全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