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把国人购车心理研究得太透彻了,中庸的朗逸就是个例子

2020-02-19     香约聊车Bar

双车战略是国内车市特有的一个现象,第一个在国内玩起双车战略的品牌就是大众,而大众第一个双车战略车型则是朗逸与宝来。朗逸至今一共推出了三代车型,2008-2011款属于第一代、2012-2017款属于第二代、2018款至今为第三代。



自2008年6月上市的第一代朗逸开始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获得4.4万辆的销量,随后就一直维持着单月过万的销量,并一路占据着紧凑型车销量榜前十,即使是在去年车市寒冬和疫情的影响下,朗逸在今年1月份依然卖出了4万多台。



客观地讲,朗逸在大众品牌的产品链当中属于一台比较入门级的车型,外观不算张扬而偏中庸,也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科技配置,其实在相同价位当中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其它品牌还有很多,不管是丰田、本田,还是自主品牌的吉利、长安都有着与朗逸对应的竞争产品,甚至个别车型在整体实力上比大众朗逸还要高,但始终就是干不过朗逸……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笔者认为,朗逸之所以受欢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国人的面子心理。大众毕竟是德系车里的代表品牌,很多人会觉得合资车比起国产车更加有面子,于是价格亲民的朗逸便成为不二选择。其次,朗逸这台车虽然没有什么太过突出的特点,但是它也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短板,各方面表现比较均衡,这样一台中庸的车子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毕竟汽车产品很难做到一点缺陷也没有,与其花大价钱去追求十全十美,倒不如选择一台令自己不会后悔的车型。



在这款车型上,我们看到了德国大众对中国汽车市场和国内消费者群体有着透彻的了解,朗逸主要是为了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而产生的,它通过观感、触感、体感和认知感也就是外观大气、合资、低价和大空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再看一下同样热门的日系车轩逸,两者难免会被消费者经常性地作为比较的对象,两者之间各有什么特点呢?


在外观上,朗逸加大了尺寸变得沉稳大气,而轩逸则使用了V-Motion的前脸设计,显得更加年轻和运动。朗逸在车身长度上较轩逸长出29mm,而轩逸在轴距上较朗逸多出24mm。朗逸的内饰依旧是大众的一贯风格,在造型及工艺感方面符合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轩逸的内饰设计较老款而言进步颇大,上下分层的中控台以及全新设计的中控区域看上去科技而又时尚。



内饰方面轩逸所展现出来的“豪华感”要明显优于朗逸,但轩逸全系没有巡航系统却让人稍感遗憾。而在动态体验上,朗逸行驶时所给到驾驶者的动力输出表现和底盘的质感优于轩逸,表现出了德系车的底盘调校功力,另外,朗逸终端价格上的优惠幅度较轩逸而言也是一大优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朗逸虽然在年轻化、运动化方面略逊于轩逸,但从另一方面说,这种“中庸”可能适合的人群会更广泛,再加上德系大众品牌的背书和不高的入门价格,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能使它能有今天这样不俗的表现。


【香约聊车Bar】 分享最新汽车资讯,畅谈世界汽车文化,交流驾车养车经验,以车会友,敬请关注!

本文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NEAXXAB3uTiws8K7y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