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记忆深处,
都曾有着一道与冬天息息相关的美食。
每当寒冬腊月的风一阵紧似一阵,
年关的脚步也越走越近……
伴着一场大雪的不期而至,
脑海里,
那碗美食的记忆再一次浮上心头。
菲李心中这碗回忆的名字叫——鱼冻。
在冰箱还没完全普及的那些岁月,
只有隆冬时节的低温,
才是“鱼冻”养成的天然催化剂。
一条鲜美的大鱼,
在各类调味料的陪伴熏陶之下,
红烧,出锅,上盘。
第一天,可以品尝鲜美的鱼肉……
等到在冬夜里放上一宿,
昨日的鱼汤慢慢凝结,
成了晶亮琥珀色的鱼冻……
第二天,便是欣赏这美味的鱼冻。
鱼冻,本是“隔夜剩菜”。
因为生活节俭而存在,
却在无意之间化腐朽而神奇,
成就了一道难忘的美食……
挖一勺鱼冻,
放在热乎乎的米饭上,
连饭一口含住,
感受鲜美在口中化开……
当我们细心去寻找,
就会发现那些藏在古画里的秘密,
在《清明上河图》里,
那些错落的楼宇房屋之中,
曾留下不少餐馆的痕迹。
宋代的吃货实在太多了,
文人雅士都爱吃吃吃……
正因如此,有许多名菜,
一直刘传到现在……
比如和今天的嘉宾东坡先生有关的,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等……
宋人可食用的食材众多,
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产品!
鱼、虾、蟹、蛤蜊等他们全都有……
关于水产品可是有很多做法,
有一道“滴酥水晶鲙”,
便是关于“鱼冻”的最早记录。
《事林广记》中记载了这道菜,
用赤梢鲤的鱼鳞,
洗净了慢火熬煮,
待汤浓时,撇去鱼鳞,
借着冬月寒天,汤放冷凝,
切块,浇五辛醋调和,
味道非常鲜美。
浪漫的宋朝人,
发现鱼汤凝结之后晶莹剔透,
像极了“水晶”,
于是将“鱼冻”风雅的称为“水晶鲙”。
文人骚客每每饮酒作诗,
就要来一盘“水晶鲙”,
因为这道菜入口鲜美又有些辛辣,
所以又叫“醒酒冰”。
鱼冻,之所以能在低温中凝结,
正是因为鱼汤中丰富的胶原蛋白。
而发现了这一特色美食的中国人,
也打开了一众“冷冻美食”的大门。
在东北,逢年杀猪时,人们都会做一些猪皮冻。将去了毛的猪皮,放上调料加水熬制,满满一锅的胶原蛋白就这样诞生了,等冻透了,就成就了一份Q弹爽滑的猪皮冻。
在潮汕,猪蹄冻是传统的冷盘开胃菜。几只猪蹄在调料的陪伴下,慢火炖煮,汤汁是肉眼可见的白稠。待炖到骨酥肉烂,去骨留汤,冷冻片刻,即刻配上蘸料食用,冻子的鲜美配上冻中的肉碎,美味洋溢在唇齿舌尖……
在福建安海,这是地地道道的著名美食,土笋冻里可不是土笋,而是一条条密密麻麻的沙虫……这道美食让很多密集恐惧症当场发作,,就是属于那种“看一眼压力山大”,但吃上一口,就欲罢不能的美食,甘甜爽脆,特别的美味。
在台湾,逢甲的夜市人头攒动,鸡脚冻几乎成为吃货打卡的必吃美食。鸡脚冻选用最大支的新鲜鸡脚,让卤汁完全附着在去骨的鸡脚之中,胶质丰富,口感滑顺。
在高淳,家家户户到了冬天都要吃羊糕。有句话叫“冬吃羊肉赛人参”,羊羔就是羊肉冻,将羊肉、猪皮和调料炖煮,起锅凉透后切片吃,入口鲜嫩爽滑,口齿留香,是下酒的美味佳肴。
如今,很多古早“冻子”美食,
早不是过去的“隔夜剩菜”,
更精致更花样的做法,
只为了追求更地道的美味。
你有哪些记忆深处的“冷冻”美食呢?
快来分享给菲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