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李之前曾说过,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两大仪式感,
第一种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不舒服。
另一种就是拜神,
有句话就是这样说的:
“身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
那么潮汕人,到底有多爱拜神呢?
在潮汕,人们初一十五拜老爷,
大年初四拜财神,大年初七拜三山国王,
中秋拜月娘……
基本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
从婚丧嫁娶到搬家经商,一年365天,
潮汕人天天都能找到神拜。
不信你看,释迦牟尼、达摩祖师、
玉帝王母、关公、妈祖,
甚至是李白、鲁班、孙悟空……
天上的神佛,地上的英雄贤者,
潮汕人都能拜。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随便?
但如果你亲临潮汕人的拜神现场,
你就会发现,尽管拜的神很多,
但潮汕人从不含糊敷衍。
因为古时候潮汕地少人多,
又处在台风频发的地方,
因此潮汕人对自然有着更深的畏惧。
为了能顺利出海捕鱼和种地丰收,
早期的潮汕人就寄希望于神明的保佑。
而这种敬畏之心,
如今已经深深刻在世世代代的潮汕人心中,
当他们拜神的时候,往往非常虔诚,
尤其是在供品上,他们绝不含糊,
其中最值得说的,可能就是粿。
相传在古时候,
一些中原人南下来到潮汕定居,
但在祭拜祖先和神祇的时候,
却因为找不到面食而苦恼,
于是有人就用南稻代替北麦,
制成了潮汕粿。
因此即使到了现在,
在潮汕人心中,
粿依旧是献给神明的最佳供品,
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红桃粿。
但实际上,
潮汕的粿文化就像拜神文化一样丰富,
粿就像潮汕人的本命食物,
如果你要问潮汕到底有多少种粿,
可能连潮汕人自己都答不上来。
因为后期原料的越发丰富,
潮汕人用米粉、面粉或番薯粉,
加工成粿皮,
而粿馅更是根据各地的食材自我变化,
产生了各种风味的粿:
发粿、无米粿、菜头粿、
乒乓粿、鼠曲粿……
这些潮汕粿馅料丰富,风味独特,
更难得的是有甜有咸,
因此无论是甜党还是咸党,
都能在潮汕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粿:
每逢过节,潮汕人一定要做红桃粿,
它桃子似的外形,讨喜的红色,
无不带着喜庆的滋味,
红桃粿大多加了花生、香菇、虾米,
有咸有甜,可蒸可煎。
晶莹透亮,裹上各式蔬菜的无米粿,
是潮汕人平日里的最爱,
吃起来滑溜清爽,让人欲罢不能。
潮汕人用鼠粬草混合糯米粉做粿皮,
以花生、芝麻、芋泥、豆沙等做馅,
制成了甜而有韧性,
含有淡淡清香的鼠壳粿,
这是菲李最爱的粿之一。
潮州话中称土豆为荷兰薯,
因此爱吃土豆的小伙伴,
一定要尝尝荷兰薯粿,
当地人将土豆混合花生仁儿、
香菇丁、虾米等制成馅料,
吃起来香糯无比。
水粿,是属于潮汕人的校园记忆,
那些年的校门口,
总有人推着小车叫卖着水粿,
馋得下课的学生直流口水,
简单的粿皮加蒜蓉菜脯干,
蘸点辣椒酱,看似简单却美味难挡。
如果你爱吃甜,
那么一定不能错过甜粿,
主要原料是糯米饭和白糖,
是属于潮汕人的年糕,
做起来其实很费功夫,
因此在当地有句话叫“甜粿好食糕难舂”。
端午时节,
潮汕人不仅吃粽子,还要吃栀粿,
这是潮汕特有的食物,
人们栀子捣碎后浸泡去渣,
将黄色液体和苏打水、糯米粉浆混合,
搅匀后倒入模具中蒸熟后放凉,即可食用。
除了以上这些,
潮汕还有各种各样颜值高、
味道好的粿:
有首潮汕歌谣是这样唱的:
“潮州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
面粿酵粿油炸粿,鲎粿软粿牛肉粿,
菜头圆卡壳桃粿。”
而如果你要问在潮汕哪一种粿最好吃,
潮汕人的回答基本都是:
“妈妈做的粿最好吃。”
正因为粿对潮汕人如此重要,
因此有人曾说过:
没什么事能阻止潮汕人拜神,
如果有,那原因只有一个——
他们还没准备好足够好的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