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告别“五谷不分”,走进扛把子主食的兴衰简史(菲李漫画)

2020-03-21     菲李



人的每一天都要经历,

这样一个特殊的高光时刻……

身体内部突然发出一声呐喊,

呼吸开始变得急促……

大脑的注意力开始变得不那么集中。

这,说明你!!


饥饿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然而每个人饥饿后,

口味却各有各的不同。

有的人爱清淡养生,

有的人好辛辣重口。

但是,敲黑板说一句,

我们对主食的爱是不变的……


主食的地位向来不由分说。

就像每顿饭,

咱们可能会问一句:

"今天吃什么菜?"

而不会问:

"今天吃什么饭?"

因为我们心里早就默认了,

这条关于主食的定律:


如今一说到最主流的主食,

第一时间印入脑海的就是:

南方人的米饭和北方人的面食,

也就是:水稻和小麦!


然而在我国历史上,

曾入选过主食清单的作物可不老少!

要知道全世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

中国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而全世界最重要的640种作物里,

有130余种,都起源于中国。


但能真正成为饭桌上的扛把子主食,

也就是我们说的"五谷",十分不容易。

虽然只有五种,看上去貌似嫌少。

但别忘了:浓缩的永远是精华。

这背后可是历经千年的筛选,

才能沉淀在你的眼前……




一道菜如果称得上"下饭",

那就是一道好菜……

可见,米饭在如今的饭桌上,

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然鹅,

隋唐以前,大米的地位可没有那么高。

它真正登上了主流主食的历史舞台,

是因为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众所周知,南方土壤适合种水稻。

而且米饭的口感软糯适口,

于是,吃米饭慢慢变成了主流。


但是很快人们发现,

大米存放个一两年之后,

从"新米"变成了"陈米"

口感下滑的很厉害……

但这可难不倒中华吃货们,

用"陈米"一样能做出美味食品,

这道美食就是——米粉~

如今,谁还没嗦过粉啊?





史前时期就有了一种作物,叫粟。

它去了壳,就是小米。

粟出现之后,在很长的时间里,

都霸占了主流主食的地位。

原因真的简单粗暴……

因为它实在是太耐储存了!

据说,隋文帝时期攒下的"积粟",

到了唐朝,还可以吃!!


粟如此耐储,

就是因为有一层硬壳保护!

如今考古学家在考古时,

经常会发现先秦时期,

甚至是石器时代所储存的粟。




四千年前,小麦第一次传入了我国。

最开始,种的人其实也不多……

一直到了秦汉时期,

农耕技术也日渐成熟了,

小麦就开始备受青睐……

为啥呢??

因为人们发现,这作物很高产啊!


不过刚一开始,

大家真心不爱吃小麦!

因为人们最初像吃大米一样吃小麦粒,

也称为"粒食"!

那嚼起来费劲又粗糙,

吃到肚子里还极其难消化。

所以最初吃小麦,也叫"恶食"!


后来人们发明了石磨,

将它磨成了粉……

这才终于打开了吃小麦的正确方式!

如今,小麦被花式打开,

做成各种美味的主食!






秦汉时期的又一主流作物——黍,

曾经和粟比肩抗衡过……

因为这种作物,特别耐旱耐寒!

即使缺水的地方都容易活……

就是传说中的两个字。


那时候的黍不仅可以作为主食,

还可以用来酿酒……

《诗经》就曾写过用黍酿酒的例子。

如今,黍也经常被磨成粉做成甜点。



菽,就是大豆的古时叫法。

史前时代的菽只被小范围种植,

主要在那时候的我国东北地区。

然而到了战国时代,

菽一跃成为了主食里的闪耀新星!

取代了黍,和粟并列成为重要作物。

如果看诸子百家的作品里,

一说到农业,菽和粟是必然提到的哦……



如今,大豆虽然不再是主食,

而是成为了副食,

被用来做成了豆制品。

但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古代说“五谷”,其实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稻、粟、菽、黍、麦”;

另一种是“麦、粟、菽、黍、麻”。

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本篇主要讲述的是前者哦~

多吃五谷杂粮对健康有益,

那么这“五谷”,

你都吃过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jh0AXEBnkjnB-0zRT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