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标准调整,你要多交多少钱

2023-10-06     威海新楼市

原标题:供热标准调整,你要多交多少钱

政府网站上发了一个征求意见公告,主要内容是市区居民住宅集中供热价格调整

现行的计费是按照使用面积算的,每平米25元

欲改为按套内建筑面积计算,每平米24.5元

(意见稿说的是计费标准改按“专有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计算,这两个名词指的都是套内建筑面积,就是不算公摊的,我见有的人说公摊也要缴费,所以先澄清一下这个)

供暖费这个问题关系到家家户户,威海的冬天,谁家的命不是暖气给的,如果没有暖气,开个电取暖设备,分分钟带你体验电费的巅峰,而且大冬天的光脚走在暖暖的地板上的那种舒适感,是再高档的中央空调也给不了的

所以这个问题也算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了

那么改对我们有利,还是不改有利呢

这就需要先弄清楚使用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的差别

使用面积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我们现在就说威海供暖的使用面积,指的是地暖管道铺到的地方,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卧室客厅铺地暖管,厨房卫生间没有铺(有的人会在卫生间安装小背篓,这个东西也是要另计费的,我想第一次去缴费的应该都会被工作人员询问这个问题),开放阳台也不铺,你是不是想说,供暖的没有到我家去看啊,是这样的,开发商在建房子的时候都有专门的管道铺设图纸,这就是供暖的依据了

特殊情况有那种带阁楼或者地下室自己大面积铺设地暖了的,它的流量会出现明显波动,跟楼上楼下其他户不一样嘛,供暖方就会过来核查,查清楚了重新确定计费面积

套内面积=使用面积+墙体厚度+厨房+卫生间+半封闭/封闭阳台

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

公摊这个词大家都熟悉,但实际上公摊到底怎么算的一般都说不准,常见的是楼梯、电梯、水电井、大堂、设备间等等这些都算是公摊

在这里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绝对不是总层高的就一定比总层低的房子公摊大,绝对不是,绝对不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楼房下面有配电房、物管房、值班房等,你说它的公摊是怎么算的;有的楼房下面有配套商业,你说它的公摊是怎么算的

这其中不但有公摊的不透明性,还有户型设计水平等方面,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方正的户型,日常经验就能看出来,比如说卫生间原本可以挨着墙放一个洗衣机,但是它不当不中的搞了一根水管杵在哪里,你的洗衣机就不得不放在淋浴旁边,而水管的另一边空间还不知道放什么好,形状不同,使用率就不同

但是普通购房者能接触到的数据信息太少了,好容易抓住一个公摊就当成救命稻草一般,导致有的项目会在这方面误导大家,使得“你以为”和“实际上”差距很大

最简单的方法是你去实体房里感受一下,如果担心家具尺寸什么的有缩水,会误导自己的判断,那就拿个卷尺量量

说回使用面积和套内面积

墙体这个好理解,每个房间都是用墙隔开的嘛,这个墙它属于套内面积,但无法使用,就不属于使用面积

还有就是飘窗和阳台

飘窗,现在的项目基本都有飘窗,大家基本都能听到销售说一句飘窗是赠送的,不算面积

不算面积,又可以增加实际的使用面积,所以才拿出来说道

说得多了,很容易洗脑,但实际上,有的项目的飘窗是假的

真的赠送飘窗是凸出于建筑之外的,而假的只是在本就是房间的空间里做出了一个类似飘窗的形状,就是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窗子,它给你在下面砌了个大窗台,假装自己是飘窗,这一点大家买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

至于真飘窗,也不一定就会好用

现在的户型设计是大客厅小卧室,又偏重于面宽,卧室的进深基本都是“寸土寸金”,这里放什么那里放什么,严丝合缝的使用

很多客户在看房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个问题,摆一张多大的床,衣柜在这里,还要留打开衣柜门的空间,好像就放不下两个床头柜了

就这么一块长度有限,高度随缘的飘窗,在生活场景中的使用确实是个大问题

而且大家对飘窗这个东西的印象大多来自照片,想象中自己就是照片中的主角,阳光正好,自己拿着一本书,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看看飘窗外的风景

但实际上,你坐在冰冷的大理石面上,背靠着硬邦邦的墙或者玻璃,腿能不能伸舒服也是个问题,你说你可以铺厚厚的坐垫和靠背,然后你会发现开窗成了一个大工程

最后的最后,你对飘窗的所有想象其实都可以在一个通透感好的阳台前实现,而飘窗最大的作用只剩下窗,至于那个台子,你只想把它拆掉,因为它成了你随手放衣物的杂物区

阳台,可以分为开放式阳台、封闭式阳台、半封闭式阳台

开放式阳台,像是海信观澜的露台,它家这个露台是不允许封闭的,它就不属于套内面积

现在的新房项目最常见的是半封闭式的阳台,有一半的赠送面积,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把阳台封包起来,与客厅连成一体,减少空间分割,带来更大更好的空间感,不过这部分空间基本都不会铺地暖管的

全封闭交付的阳台一般会铺地暖管,就是客厅阳台一体

看到这里我感觉很多人已经要不耐烦了,想要揪着我的衣领问:你能不能给句准话

这个东西想要给一个清楚的数据也不容易呢

比如现在常见的北面赠送的半个房间,基本上新项目都有,像是万科啊云庭壹号啊保利啊,但有的项目交付的时候就把这个空间给你做好了,地暖也铺好了,不用你二次动工了,但是有的就没有做,需要你自己拆墙铺地暖,你说,供暖方的数据会是怎样的?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似乎又说不清了

我们举个例子吧

我们一个同事家的住房是85平,之前每年交的暖气费的1300,按照25元/平来推算,使用面积52平

他家房证上的套内是68平,公摊20%(这个公摊比大多数项目都小),按24.5元/平来算,应该交1666,比之前要多交366元

如果公摊是30%,那么交费是1457.75,多交157.75

绝大多数项目的公摊都是在20%到30%这个范围,需要多交28%到12%,公摊越大多交的越少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想的是什么

我邻居的卫生间自己铺了地暖,我的卫生间没有铺,我亏了

我家那个包进来的阳台是半赠送的,但是没铺地暖,供暖方是不是收我钱了

我们想的是这一个个具体场景,而不是数字

这个东西就跟公摊一样,我认为,其实最重要的准确透明

比如说公摊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买了一百平的房子,最后只有70平

我花了几十万块钱买的公摊,它到底包括什么,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我不知道,这个钱我却不得不花

所以我会觉得很窝火,我怎么知道开发商有没有虚增公摊来做大利润

我们不是不想为此交钱,我们想要知道的是我们交的钱到底花在哪里,我们不想做冤大头

供暖这个问题也是这样

使用面积也好,套内面积也好,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清楚明了的说明,让我知道我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绝大多数的不满都是源于不透明

就像兑奖券下方的一行小字:解释权归某某所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b8e1e8edd6c968f96804a5a7a14e2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