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菲李看电视剧,
印象最深的就是,
但凡是江湖人士,总是要吃鸡的。
当然也不是那种店里卖的鸡,
而是那种在深山老林里自己架火做的烤鸡。
因此在菲李心中,
吃鸡是种极具江湖气的事情。
即使到了现在,
相信也有不少小伙伴在吃鸡时,
幻想着自己是那个行走江湖的英雄人物。
不得不说,中国人都是爱吃鸡的,
但要说吃得最彻底、最具江湖气的,
菲李觉得还得是沈阳人,
因为他们不仅吃鸡肉,
连鸡架也要消灭干净。
所谓的鸡架,就是鸡去掉鸡腿、
鸡翅、鸡爪、鸡头、鸡胸等部位后,
剩下的鸡骨架,
在其他地方最多拿来吊高汤。
要是再碰上曹操这种鄙视鸡肋的人物,
指不定要有多嫌弃鸡架。
但沈阳人却真的将鸡架吃出了花,
甚至将鸡架吃成了沈阳的标志美食,
有人说,茫茫人海中,
只要有人手里拿着老雪花和鸡架,
你就能断定他来自沈阳。
其实提起沈阳,
很多人最大的印象可能是:
但除此之外,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沈阳到底有多牛。
沈阳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
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它拥有全国最大夜市——
兴顺夜市;
它还被称为“东方鲁尔”,
在工业领域内生产过N个“中国第一”。
沈阳并不落后,
它有钱,有文化,有科技,
但即使如此,
沈阳也曾经经历过阵痛和落寞,
比如当年的下岗潮。
在上世纪90年代,
下岗潮冲击着无数的东北家庭,
沈阳成为了当时受影响最大的城市,
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沈阳人的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吃肉就成了件奢侈的事情,
反倒是作为鸡肉副产品的鸡架,
在当时因为价格低廉,
渐渐成为了沈阳人的最爱,
将其和蔬菜同炖后,也能饱尝一顿肉味。
同时东北人天生爱喝酒,
沈阳人更是迷恋老雪花,
而当时的人们发现,
鸡架有味又有嚼头,
简直是最好的下酒菜。
一个鸡架几瓶啤酒,
成为了当时沈阳人的宵夜标配。
甚至到了后来,
聪明的沈阳人开始意识到鸡架身上的商机,
于是不少下岗工人开始以售卖鸡架谋生,
在街边支上炉子,或炸或烤,
鸡架就这样和沈阳人绑在了一起。
到了现在,沈阳人的生活重新富裕了,
但是吃鸡架的习惯却已经戒不掉了,
并且实际上,鸡架并非“食之无味”的存在。
鸡架肉少但并非没有肉,
而且鸡骨头旁边的肉往往肉质更好。
同时鸡架面积大,厚度薄,
非常容易入味,
无论是炖、熏、炸、烤、炒,
都能做得有滋有味。
因此在沈阳,
鸡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且美味的存在,
沈阳人吃鸡架的方式也绝对能馋哭所有人。
现如今,鸡架已经成了沈阳的特色美食,
仔细想想,
如果古代的那些江湖人士来到现在,
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沈阳,
因为那里的酒,那里肉,那里的烤鸡架,
都带着一股江湖儿女的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