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知乎上一个问题“小时候经常被欺负的人,长大后会怎样?”引发了大家的围观回应。
很多网友坦言,童年被欺负的经历是自己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除了变得厌学、懦弱外,长大后依然没有安全感、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从回答中不难看到,父母对孩子遭受的痛苦不重视、处理方式不恰当不及时,也让孩子久久难以释怀,甚至成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芥蒂。
其实,孩子受到欺负后,父母的过度干预和保护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前阵子,在杭州某培训班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因为3岁的儿子被培训班小朋友欺负,妈妈抓着儿子的手向小朋友头上打了好几下,教育儿子要“打回去”,没想到不仅吓到了自家孩子,还导致对方小朋友受惊后失眠失禁。
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广大家长的辩论和热议。高居不下的关注度,反映了孩子受欺负这种事,实在太普遍了。
国内某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曾选取3个幼儿园对45名班主任老师进行访谈调研,发现在1200余名幼儿中,就有近10%的孩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负。
当孩子上小学后,欺凌现象会更严重,受到欺负的孩子比例高达22%!
孩子之间的冲突、欺负看似是小事,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
家长们不仅要对孩子的感受给予充分的重视,还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
一味强行干预、教孩子“打回去”,不仅不能根治问题,还可能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造成不好的影响。
正确看待0-6岁孩子之间的“欺负”
说起孩子被欺负,家长们都是既生气又心疼:
“孩子玩滑梯正开心呢,就有孩子推他打他,太坏了!”
“小区里有个小朋友,老抢我家孩子的玩具和零食,还给他起外号,孩子都难过地哭了!”
“幼儿园班里这群小朋友,玩游戏从来不带我家宝宝,孩子受到排挤太可怜了。”
小七老师想对家长说,不要因为其他小朋友对自家孩子进行了肢体和语言攻击,就给他们贴上“坏”、“淘气”、“没有同情心”的标签。
从生长发育规律来看,0-6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对身体的控制力都不足。很多攻击性行为其实是孩子间互动交流、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或是出于对自己空间和玩具的保护,真正有恶意、敌意的欺负行为属于少数。
绝大多数孩子之间的冲突,都是可以通过沟通来和平解决的,家长们不要过分紧张,更不要以暴制暴、扩大事态。
很多家长会问,虽然孩子间的冲突没恶意,但为什么受欺负的总是我家孩子呢?
这跟孩子的自身特质有关系。
在调查访谈中,幼儿园老师们经过观察一致认为,具有以下特质的孩子最容易受到欺负:
“老实乖巧、胆小,被打了也不怎么还手”
“身体弱小、缺乏自信,看上去好欺负”
“不擅长跟别人交往,玩游戏小朋友都不愿意带他”
看来,想让孩子不被欺负,光靠外力援助是不行的,关键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内心坚强、有智慧的孩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合理解决冲突。
具体该怎么做呢?小七老师给大家三个建议。
怕孩子以后被欺负,这些事可以从小做起
一、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帮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回击的底气
1)尊重孩子物权,教孩子捍卫自己的权利
邻居贝贝妈向我抱怨:“其他孩子过来抢贝贝的玩具,贝贝从来不反抗,我让她抢回来,她也不敢,只会哭。”
贝贝有这样的表现,贝贝妈要负一定责任。
贝贝的玩具、衣服都由妈妈操办,玩什么、玩多久都是妈妈说了算,还经常做主把贝贝的玩具送人。
妈妈没有尊重孩子的物权,孩子自然也没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意识和勇气。
在生活中,建议家长把孩子的日用品、玩具单独存放,让孩子自己管理。
使用孩子物品前,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让孩子知道,这件东西是我的,别人不能抢。
2)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时,家长出头给孩子正确的示范
跟家长苗苗妈聊天时,她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苗苗1岁多时有一次在游乐场玩,一个三四岁的男孩仗着身高优势,霸占了滑梯入口,不停地推挤想玩滑梯的孩子。
苗苗尝试玩滑梯时也被推倒在地,还被男孩踢到了头,疼地大哭起来。
妈妈上前抱起苗苗,对男孩说:“你伤到了妹妹,打人是不对的,请跟妹妹说对不起!”
男孩的妈妈赶过来,想以“孩子不懂事”为由想搪塞过去,但苗苗妈坚决不让步。最后,男孩妈妈替孩子向苗苗道了歉,让男孩让开了滑梯入口。
看着苗苗和其他孩子开心地玩起了滑梯,苗苗妈感慨道:“如果当时没替苗苗出头,对方99%不会道歉,那苗苗心里没准就留下阴影了。”
在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与对方实力悬殊时,家长替孩子出头讨解围,责无旁贷。
我们不仅能借这个机会,给孩子示范如何正确的讨回公道,还能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值得被爱、被保护的,爸爸妈妈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3)带孩子做适当体育锻炼,别让身体拖后腿
一般来说,体质偏弱的孩子遇事容易“退缩”,身体强健的孩子胆气旺,在社交中具有天然优势。
4岁前,可以在平时多跟孩子玩拍皮球、扔沙包、捉迷藏等游戏,增强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李玫瑾教授的建议是先从跑步开始,增强呼吸和心肺能力,再练投掷、爬山、骑车、游泳等运动,训练肌肉力量。
孩子有一个好身体,才会有爆发力和底气,就不容易受欺负了。退一步讲,就算遇到了比自己更强壮的欺凌者,经常锻炼的孩子也容易逃脱呀。
二、培养孩子的沟通社交能力,预防问题发生
1)说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用语言沟通解决问题
相比“打回去”,小七老师更鼓励家长教孩子用语言维权、用沟通化解冲突,这也利于孩子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里,让孩子大声拒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玩具被抢,大声说:“这是我的,你不能抢!把玩具还给我!”
被打了,对打人者喊:“停!打人不对,再打我就还手了!”
2)遵守社交规则,不惹事也不怕事
据小七老师观察,很多孩子被欺负,都是“自找”的。
有一次去商场,看到一个男孩哭着跑来找妈妈:“那个姐姐打我,把我手抓破了!”
家长怒气冲冲前去质问,两家人一调监控才发现,明明是公共玩具,男孩却一直在抢女孩手里的玩具,还把女孩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一次次推倒,女孩拼命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争执中挠破了男孩的手。
看完后,男孩的妈妈没再要求道歉,默默带孩子离开了。
孩子的社交世界也讲规矩,要让孩子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抢,公共的玩具要讲究先来后到、排队轮流玩耍。我们教孩子遇事不怕、勇敢回击,但孩子若能遵守规则、不惹事,那就更加安全了。
3)引导孩子建立良性社交圈
每个孩子周围,都有几个让人头疼的小朋友,总喜欢骚扰、欺负其他人,教训也不管用。对于这类熊孩子,我建议家长教自家孩子尽量远离、屏蔽,不和他们做朋友。
同时,我们要创造条件,帮孩子多结交阳光、友善的小朋友。
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我经常在周末邀请同班的小朋友来家里,准备点心、玩具,让孩子们开开心心玩半天。
没过多久,女儿就和班里的同学熟悉起来,交到了几个脾气投缘的好朋友。
这些好朋友,能让孩子在幼儿园里避免落单,在受到欺负时,也能及时得到援助。
三、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1)教孩子应对冲突的办法
有时候,对方小朋友跑过来笑着推了孩子一把、抓孩子的玩具,可能只是想打个招呼、想加入玩耍,对于这种善意的冲突,我们可以让孩子这样说:
“你弄疼我了,以后抱抱要轻轻的哦。”
“你是不是也想玩小汽车?我们一起玩吧!”
对于那些欺负人的小朋友,如果双方年龄、身高差不多,要教孩子大声拒绝,不奏效的话可以动手反抗,把对方推开。
家长们注意,教会方法后,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吧,不要过度干预。
如果双方实力悬殊过大,欺凌者一方身体壮、人又多,就要让孩子赶紧逃跑,或向家长、老师等大人求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2)通过模拟演练巩固技能
很多家长无奈地跟我说,虽然孩子方法都懂,但真遇到事时,还是会因为胆怯、反应慢使不出招,依然受了欺负。
知乎上一位妈妈的做法就很棒。
孩子在幼儿园被人掐,她就每天跟孩子练习拍打反击,让孩子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反抗。
平时,可以多跟孩子玩场景模拟,家长扮演熊孩子出招,让孩子接招,只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相信孩子一定能克服压力,对欺凌者做出坚定、自信的回击。
最后,小七老师想对家长说,
1、遭遇欺负、排挤和委屈,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课,在挫折中爬起、在冲突中进步是成长、成熟的唯一路径。
2、在孩子吃亏受欺负时,家长不要争一时意气,重要的是教给孩子生存的智慧、正确的价值观和一个强大的内心。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