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被一个小宝宝萌到了。
山西太原的一个小男孩,跟着音乐节奏跳起了舞,肉嘟嘟的小腿跟着节奏踩得十分精准。
当时在搬家,大人们都在忙,没想到孩子听到家里放着的音乐就跟着跳了起来。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孩子还被戏称为“胖版宋民国”。
其实从孩子的动作里可以看出来,他对音乐的敏感度很好,而且身体的协调度、运动体能都是不错的,似乎天生就有着节奏感。
同样的,之前山东德州的一个幼儿园在儿童节节目汇演的时候,台上的孩子们在跳舞,台下有一个小女孩跟着节目在跳动,而且动作十分标准。
女孩的父母说孩子没有学过这个舞蹈,都是孩子自己凭感觉跳的。
其实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的孩子的节奏感掌握的特别好,身体的律动能精准的踩着音乐的节拍;而有的孩子却不那么灵活,让他跟着音乐扭,总是踩不着拍子,唱歌也老走调。
其实啊,这跟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有关。
有不少学员和我说过,音乐没什么用,如果没有往专业音乐发展的意愿,不成为音乐家或者艺术家,好像没什么用啊。
并不是的,音乐的作用其实被很多人低估了。
有调查研究显示,经常有音乐熏陶的孩子,他的听觉记忆力能够提升接近20%。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曾经做过实验,当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后,听了4个月的《莫扎特小夜曲》,宝宝的表情和动作会比其他的孩子显得更加的活泼和机敏,眼睛明亮、有神。
可见音乐对于孩子成长发育以及身体健康,有着很好的影响。
而最关键的是,我们并不是说要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要让音乐对孩子一生有帮助。
比如可以借助音乐帮助孩子智力发展,提高他身体的协调性,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性格,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等,这都是可以实现的。
音乐教育的6点好处
一、对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艺术活动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开拓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不管是文学创作,绘画创作还是雕塑创作,各种艺术创作,包括音乐创作,他其实都是在跟别人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曾斩获18次格莱美音乐奖的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在人民日报的采访下曾说过:“在音乐里你可以跟任何人合作,无关国籍,出身。”
其实我们很希望孩子能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和别人分享心情,而音乐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香港艺人邰正宵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提到:“我认为最棒的创作就是可以和别人分享他的心情。”
在知乎话题【有哪些瞬间让你突然觉得音乐真的有用】中,有人提到,自己每次有了情绪之后,第一时间是想到用什么曲子表达我的情感,音乐能传递出太多语言不能描述的东西。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能通过欢快的歌声向你来表达他的喜悦的心情,你会不会觉得很棒?
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因为音乐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所以这就会要求孩子要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他要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他才能够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比如在唱一首歌的时候,宝宝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听其他的声音:伴奏、配乐,而且如果是合唱的话还要注意跟别人协调。
三、发展孩子的感知觉,提高孩子听觉的灵敏度
宝宝学习音乐,他不需要认字,他不需要认符号,也不需要要学音符,而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这是最早的对于音乐、对于音高、节奏、力度或者是音色等等的辨别能力。
这种“音听觉辨识能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婴幼儿听觉得敏锐性。
所以宝宝将来听觉的辨识能力和听觉记忆力好不好,其实是跟音乐息息相关的。
四、使孩子有机会独创或者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
在音乐活动当中,宝宝会参与、探索、表演,这些实践使我们的宝宝有机会独创或者试验自己的艺术想象。
吉林的一位女孩儿,9岁的时候就能左手弹钢琴,右手弹古筝,被称为是“别人家的孩子”。
明明是两种乐器,靠她的一双手就能弹出一首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据研究显示,宝宝最早从五个月开始就有哼唱出小片段、旋律的能力,他会哼唱出或者拍打出、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者是节奏的片段。
大家回想一下,你们家的宝宝最早是从几个月开始哼唱的?
五、培养宝宝的情感和美感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宝宝的情感和美感,为宝宝以后人生当中的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一种最善于表达和激发情感的艺术。
它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很兴奋,也可以使我们的孩子很安静,即有让孩子能欢快跳起来的舞曲,也有能让宝宝安然入睡的催眠曲、摇篮曲。
而感知音乐之美的孩子,他会对美有自己的理解,从小就有着自己的个性和品味。
而长大后,个性和品味往往是最吸引别人的地方。
六、发展孩子的基本音乐能力
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0到6个月是宝宝听觉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就是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音调的积累,进而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力,将会成为我们宝宝成长当中不可动摇的基础。
在广告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妈妈在肚子上放一个耳机做音乐胎教,其实这里面也有3个规律。
关于音乐胎教的3个规律
一、怀孕期间孩子听力的发育规律
胎儿对于声音的反应是这样的:
(1)在怀孕的六个月半之前,宝宝的听觉系统的发育未成熟,孩子是没有听觉感受能力的。所以在怀孕六个月半之前把耳机扣在肚子上做胎教,实际上孩子是什么也听不到的。
(2)胎儿在怀孕的19到27周的时候,它会对低频区(100到500赫兹)的纯音产生反应;
(3)27周的时候胎儿已经可以区分纯音和宽带声音,但是尚不能辨别低频区中的250赫兹和500赫兹的纯音;
(4)33到35周,这以后才能对高频区(超过1000到3000赫兹)的纯音发出反应。
有一个值得所有妈妈注意的事情是,在怀孕的中晚期到晚期(怀孕六个半月)后,应当尽量避免接触低频噪音。
因为有低频重低音的噪音会对宝宝的听力有损害,低频噪音包括重低音,人声非常嘈杂的环境,酒吧、迪厅等,这些都是非常不适合孕妇待的环境。
二、安抚情绪
怀孕6个月后,等孩子有了听觉能力,如果经常给他听某一首曲子《小星星》,在孩子出生之后的0到6个月之内,如果他哭了,或者情绪不稳定,这个时候再给他听《小星星》这首曲子,他是容易被安抚的。
三、对于母语的识别
如果宝宝在妈妈待产怀孕的期间,他呆在某一个国家,呆在某一个语言环境当中,那么宝宝出生之后对于这种母语有再认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妈妈怀孕的时候是待在美国,那么宝宝对于英语就会有更好的再认能力,而不是汉语。因为宝宝在子宫内具有一定的短时记忆能力。
所以,其实我们只是想让孩子通过音乐这件事,让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以及热爱一切美丽的事物。
那我们该如何来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呢?
3个具体的办法开发音乐潜能
一、情景教育法
在孩子的音乐兴趣培养方面,我们就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
因为音乐具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孩子们在音乐环境当中也很非常容易被感染。
比如说给孩子们的故事设置他们喜欢的音乐背景,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音乐背景当中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哼唱,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不仅学会了很多音乐,而且对音乐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二、音乐游戏法
音乐游戏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所以我们所有的早教的基础一定要建立在游戏上。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音乐学习方面不太积极的孩子,我们把游戏跟音乐结合起来,他才会愿意玩。
比如唱歌丢手绢的游戏就很好。
三、引导鼓励法
这个方法特别简单,就是当我们的孩子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旁边要给孩子鼓励,或者是给孩子以一定形式的奖励,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演唱。
“宝宝你真的太棒了!妈妈为你骄傲”
“宝贝我为你自豪,你很努力的唱歌,也很好听,妈妈很感动!”
这些都会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面,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会更加有帮助。
小七希望每一位孩子即使不在音乐上有造诣,也会对审美有着自己的理解;即使不懂创作出悦耳动听的音乐,也懂得什么是热爱艺术,什么是热爱生活。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下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