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园巷记
这是一条富有诗意的巷子,据说十年前还是一片茅园,生长着蓬勃的青绿色的茅草,人们习惯叫它茅园。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片茅园便开发出来了,建成成二条窄窄的巷子,便称茅园巷了。
我认识茅园巷还是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租居在相邻的二致富街住了一些时日。便对茅园巷渐渐熟悉起来了。记得初听到茅园巷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由得一动,感到一种分外的亲热。我的故乡是一个叫许家洞的山旮旯里,有许多叫茅园坡,东茅坳的地方。茅园巷是一个具有山乡特色又有城市特色的地名,所以我对茅园巷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如果能在茅园巷安上一个稳定的巢居,那该多好!
25年前的下半年快过的时候,终于在茅园巷购置一个三室一厅的套间,便把家深情地交付给茅园巷了。记得搬家那天,除了在城里买了一套新的比较廉价的家具,用板车一次就拉了回来。其余便是一些盆盆罐罐,被一张脚踏车碰碰磕磕地搬了进来。茅园巷的居民们没有露出鄙夷之色,而是热情地帮我搬这搬那。他们对我家的简单家什没有发表言辞。有人风趣地说了一句,又搬来了一位兄弟。
初来乍到他们对我称兄道弟,又使我心头感到一热。我想我的简单家什自然跟他们溶洽于一起,他们为又搬来一位新的伙伴而高兴,我想如果搬家那天用汽车搬了许多昂贵家什,什么空调、大彩电、电脑、高级家具应有尽有,肯定会与他们形成一种隔阂。茅园巷这么欢迎我容纳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和兴奋。
转眼,在茅园巷生活近一年的时光,茅园巷这个名字已经容纳到我的血液里去了。我觉得茅园巷是一本铺开的书本,使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越读越深。每天上下班,来回四趟,对茅园巷的每一角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茅园巷出发不远便是一条三百余米的长坡,坡度较陡,一般人骑自行车是不能冲上来的。驾驭长坡对我来说,却不是一件难事,在我老家,出门是山,抬头是山,低头是山,只有一脚平路。坷坷坎坎的崎岖山径扯大了我的童年,同时给我的脚输灌了一种征服的耐力。下班的时候,蓄足力气,一口气呼呼地踩上来;下班时,自行车不带刹,一溜风一样飞出茅园巷,甚是惬意。下坡不带刹,也不必担心危险,因为这条巷子的车辆极少,人流也不大,加之我的车技精湛,便没有什么问题了。自行车是茅园的一种风景,这里进进出出除了步行,其余的都是的用自行车,轻便的、载重的,各式车辆都有。骑回的自行车就往楼下一放,是新车就上一把锁,是旧车,锁都不需要。我来茅园巷这么久了,从来没有 听说过这里的自行车有失窃现象。自行车每家每户都有,就像每家都有锅瓢饭菜一样。自行车的铃声就像山林的鸟叫既热闹又不喧哗,既动听又自然。不像汽车喇叭的叫声刺耳嘈杂。骑自行车既方便又经济,不需要加油,也不需要每年一次的“一保、二保”。胎坏了就往修理摊一搁,补一次胎一元钱,真的实惠。
茅园巷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风景,便是下象棋。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备有象棋,所以便有许多棋友上门。我上班的单位有一个姓陶的工会主席,也特别爱好上棋。他住的地方离茅园巷起码有三、四里路,但他每个礼拜步行来到茅园巷与各界棋友砌磋棋艺。下棋的人多了,相对打牌搓麻将的便暗淡下去。一般是男人下棋,女人搓一下麻将,但她们绝对是为了娱乐,二十元钱就可以打一个通宵,但打一个通宵的麻将是很少有的,因为她们白天一般要上班,没有上班的便是到热闹的市场上做生意。也是一幅“日出而作,日出而息”的景象。
下棋是我的奢好,下班后总是跟邻居杀他一、二局,棋举棋落,棋胜棋败,全在自然中。形成了自然,便会产生许多灵气来。业余时间对我来说写作与下棋相辅相成。这些变化无常,高深莫测的棋路正如文章的思路呢。每一棋子的运作便方块字为读者沁下陷阱,但陷进去的,不一定只是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