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花间丑男是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2020-02-29     周忠应

花间丑男是飞卿

周忠应



男子无丑相,其实是女人对男人的安慰,丑人多作怪便是对丑人的贬鞑。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姓温的官人,最大的官是常侍,他别无他长,就是善于隐僻绘事。后来游至四川,本来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州牧门下做个门客,结果当面被拒绝,理由是他长得太悲情了,太像他爷爷了。这人就是唐末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孙子。

温庭筠的丑是出了名的,《旧唐书》里说他貌丑且不修边幅,那个时代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温钟馗”。温庭筠长得太“惊世骇俗”、“随心所欲”了,这似乎昭示了他一生的悲情命运,这种丑相而且延续到他的孙子。

也许正因为他长得丑,才让他对美有着无限的追求,才有他“花间鼻祖”的成就吧。温庭筠字飞卿,长得肯定比我还丑,但我却无法愈越他对中国汉文的驾驭,并且碰不到他一点皮毛,这是我对他的嫉妒与钦羡。

同学李细玖的女儿考取大学,我前往祝贺,我跟同学说,真羡慕你,这么好的女儿,会读书又长是这么漂亮,并跟她女儿开个玩笑,当我女儿好不好?想不到同学的女儿把头直摇,而且对我说了一句:你长得太有个性了!呵呵,我知道这个性就是太丑了点呢。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自卑,人长得丑,又没有前途,后来是飞卿的词章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丑,真的算不了什么,而善于在精神里开拓,反而可以避开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心,从而获得至纯至美的精神品质。

例如飞卿,他的丑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但千多年后的今天还不是有许许多多人对他顶礼膜拜?他的精神品质与他的艺术成就又有谁能超越?我对飞卿是百分之九十五的欣赏,当然还有百分之五的争议,这争取留在文章后面细说,先设下悬念。

词人苦难


因为貌丑,飞卿还是吃了不不苦头。丑人多作怪,飞卿却是丑人有怪才,有怪性。

飞卿年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常的才智,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是后人对他的赞叹。在当时飞卿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这是丑人之怪。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土不中第。飞卿于开成四年( 839年)年近不惑之年才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有人说是因为他长得太有个性,也有人说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或许两者均该有之。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幸好没有过多地波及于他,中进土的指望便成幻想了。其实,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雩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到底是真病,还是畏祸呆在家里,我们不得而知。

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 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 ,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现在来说是一种作弊地为,但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常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所至。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飞卿不是当官的料,他不会左右逢源,用现人的话说,脑袋没有开窍。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当时令狐陶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后来,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说他品行扭曲。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第二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土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

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但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说“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很。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酉录)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这年寒冬抑郁而死。一代词人,就这样悄悄地悲怆地离去。

花间鼻祖


飞卿是一位书情圣手,开花间词风的伟大词人。他用那绝妙温婉的笔触,写了众多的让人侧目的浓词艳曲。在当时让他风靡无限,当之无愧地登上了花间鼻祖的宝座。于是整个晚唐及五代的词坛因他而终散发出一股撩人的春意。

温庭筠善于描弄闺思幽情,好吟诵风花雪月,文字深美婉。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的家庭,见惯了物是人非,对世事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于是沉缅于声色之中,仕途不畅,且一生潦倒。温庭筠频繁地出入出入青楼酒馆之中,借酒消愁,这使他得以结识一大批的文人歌妓。与他们的交往密切而使飞卿大量倚声填词,终成就了他的词名。刘融斋在《艺概》中评曰“温飞卿词精艳绝人”,聊聊几字,尽显飞卿之风流。

如飞卿词名的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描绘了一幅深闺美人图,苏轼感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我亦言之,味飞卿之词,词中亦有画”。清人张惠言谓此词为感怀不遇之作,且此说盛行一时,千年之后的我却认为此言实在使穿凿附会之辞。飞卿常混迹于青楼舞妓之中,难免此词言及的为一风尘丽质女子。不管怎样,笔下的该女子确实有宛若天仙之态了。

朝阳初开,透过水晶帘,照进纱窗里,昨宵的一枕浓睡扰乱了她如墨的青丝,额上所附的蕊黄若隐若现,美人香腮,晶透如雪,娇嫩如花,她坐在古镜台前,看着自己紧蹙的蛾眉,蛾眉里面暗藏了满腔的欲说还休的心事。暗然簪花自赏。着上绣花锦衣,本该心情好转起来,然又是顾影自怜,独尝幽居之苦。

飞卿用笔何等的温存缱绻,让人顿觉栩栩如生,真切如画。

读到此又不觉想起《红楼梦》里描写晴雯睡态那一段:王夫人见她钗軃鬓松,衫垂带短,大有春睡捧心之态,而且形容面貌恰似上月的那人,不觉钩起方才的火来。王夫人便冷笑道,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从此段精彩的描绘中揣测雪芹公依稀有模仿了飞卿的痕迹,却又是浑然天成。

飞卿有《菩萨蛮》组词,用语方面极其华丽,易使人眩目,如七宝楼台,然其也有些用语清新却又是情思绵远之篇。如《梦江南》: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肠断白苹洲。

梳洗完,独自在望江楼上倚栏远眺。过去成百上千的船儿却不见心上人的那一只。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悠悠远逝,怎么令人愁肠寸在白苹洲。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此词不作重笔,而深情款款,低徊不尽。写遍了相思之情,意境颇似《楚辞》中“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被东坡言为“露花倒影柳屯田”的柳七有一句“想佳人倚楼长望,几回天际识归舟”当是从此处化出,痕迹毕露,亦可见飞卿之词影响甚远。

提起“花间派”,有些人总是嗤之以鼻,一个大男人,整天琢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情态,有什么出息啊?在那个时代,女人地位低,“女子无才就是德”,要想做女作家更是难上加难,不说身边人的唾沫淹死你,就是那些故作正经的士大夫的诽谤、嫉妒,也会让女作家的生存雪上加霜。女人被迫集体“失语”,总要有男人为她们发出一点声音吧?从这个角度来看,温庭筠不失为女性的知己,女性的代言人。

“过尽千帆皆不是”,就是一种很私人的感觉,说是温庭筠的某个红颜知己,倚着他的臂膀,向他诉说的思念,也不为过。温庭筠长期出入青楼娼馆,按《旧唐书》上的说法,是“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大概是因为长得丑,所以对穿衣打扮就不上心,倒是吹拉弹唱填词作曲样样精通,才华总算弥补了相貌的缺憾。

感怀花间鼻祖,世人皆怜其才。同为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珠玉在前,光芒盛极,遮掩住了温庭筠旷世之才。与其说人们仰慕李白、杜甫的诗句,倒不如说是对盛唐精神的向往,那份深深扎进盛唐精神骨髓的乐观豁达,是被无数人仿效励志自勉。比较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无畏勇气,温庭筠的儿女情事,终究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苍白。

男人脆弱


前面我说过,对飞卿我还留有百分之五的争议,这就是缘自他的脆弱。任何坚强的男人也许都有他脆弱的一面吧。

这得要说起飞卿与才貌双绝的唐三大女诗人之一的鱼幼薇的故事。鱼幼薇出生于一个书香门弟之家,在父亲的调教和培养下幼有诗名,诗作在当时已被传诵。然命途多舛,先父过早地逝去,为生活所逼,母女迫而居于平康里章台之地,只为了多为人洗衣多挣得些供生计的细碎钱两。

小幼薇的诗名和才华被当时以为文人所赏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庭筠。当他踏进鱼家院落门前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有一位才女的横空出世冠满京华。从此,小幼薇成了飞卿的弟子。他指导她学问的同时并接济小幼薇母女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师生、似父女,还有一层暧昧的色彩。

温庭筠离开长安,因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此年的飞卿已是五十六高龄。小幼薇在长安想起了远方的故人,秋节将至,她的思念一日浓似一日。故寄诗一首《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月中邻乐—,楼上远山明。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不难看出,这诗中的懵懂而又若明若暗的少女情怀,但是对于幼薇的倾诉,飞卿未置以回复,他知道他不可以,更多的是他不敢,飞卿年事已高,他认为不能耽误了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他只有无言以对,颇有些当年陆羽对李季兰的无奈心境。虽然飞卿无言无语,但我知道飞卿应该是喜欢鱼玄机的,这种喜欢肯定有暧昧的色彩。

幼薇忍不住自己对飞卿的思念之情,离寄诗的时间已是数月有余。秋尽冬来,又至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时分,于是又修书一封,遥寄一首《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飞卿始终没有接受幼薇的多情,还是像平常待她。只是神女有意,襄王无情。脆弱的飞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为幼薇寻得一桩姻缘。即文才了得的文才少年李亿。也许飞卿心中有过一阵淡淡的失落,但应是很快就平复了过来,因为他为自己深深牵挂的幼薇寻得了良好的归宿。

然而,天终不遂人愿,也许是天妒红颜,幼薇却不能和李亿长相厮守,李亿对她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终究成了一场空梦。她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飞卿也好,李忆也好。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什么男人都陪过夜,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声名狼藉的鱼玄机被判处死刑,斩首。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妙龄少妇,年仅26岁。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

这就是我对飞卿不懂的地方,飞卿本来就是风流之人,他为何拒绝一代才女的相思?我想这应该归根一个男人的脆弱吧。在那个年代,男人有爱多个女人权利,飞卿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鱼玄机呢?也因为他的懦弱才让一代才女落个悲惨下场。

飞卿已远,但他的花间词留下了六十六首,如今读来,依旧让人感慨世事的无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b1vknABjYh_GJGV3S6C.html

















许家洞的故事

2019-12-16